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校对)第8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5/1643

  背对着全场听众,克鲁格曼教授用手中的记号笔,照着论文上的内容一行一行在白板上板书着,并且根据他自己对Lu-Bewley模型的理解以及对这篇论文的理解,配上了详细的描述性语言。
  虽然此时此刻展现在白板上的算式,只是关于这个模型的冰山一角,但坐在这里的不少善于使用数学工具的学者,已经明显地从中感受到了这个改进之后的Lu-Bewley模型,相比起之前那个模型更进一步的优越性能。
  这既是一种学术上的直觉。
  也是长久以来从事宏观经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
  尤其是约瑟夫教授。
  在台下认真地听着、看着,此时此刻的他,脸上既是震撼,也既是释然。
  现在他总算是相信了,那个人确实不是在开玩笑。
  能够用一下午的时间研究出这些东西,这家伙在数学上的造诣,已经站在了他所有认识的学者中的顶点……
  而且不仅仅是对于数学本身的理解。
  这种能将数学作为工具,巧妙运用到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恐怕就连已故的数学天才约翰·纳什,也不可能比他做的更好吧……
  “数学改变科学……”嘴里自言自语地念叨着,盯着白板上的算式的约瑟夫教授,忽然笑着摇了摇头,“……难怪他能夸下这样的海口。”
  “呵呵,以他的本事,倒是谦虚了。”
  这已经不只是改变科学了。
  简直是重新定义了科学!
  至少,重新定义了他心目中,对数理经济学的理解……
  而与此同时,站在讲台上的克鲁格曼教授,也停下了手中的记号笔。
  重新看了眼手中的论文,比照着白板上的内容,确认没有遗漏或者笔误之后,他这才转过身来看向了报告厅内的听众们。
  “还有什么问题吗?”
  台下一片寂静,没有人开口,也没有人举手。
  看了眼鸦雀无声的台下,克鲁格曼教授确信自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想来应该不是没人听懂,于是点了点头。
  “那就到这里好了……”
  就在他正准备放下记号笔的时候,台下忽然颤颤巍巍地举起了一只手。
  “等一下!”
  就在所有人将目光集中过去的时候,那个站起身来的年轻学者有些窘迫的挠了挠脸颊,语速飞快地开口说道。
  “我不是有问题要问,只是关于这个模型……我们该如何命名它?总得和原来的那个Lu-Bewley模型区分一下吧?”
  这个问题倒是问到了点子上了。
  报告厅里响起了议论纷纷的声音,似乎是在讨论着这个问题。
  听到这个问题的克鲁格曼教授,也是微微愣了一下。
  好像这篇论文中,确实没有对这个模型进行命名……
  就好像当初那篇关于Lu-Bewley模型的论文一样,Lu-Bewley模型这个名字都是其他学者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约定俗成默认的。
  看来这位陆教授,似乎对于给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冠名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大的热情。
  想到这里,克鲁格曼教授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在认真想了一会儿之后清了清嗓子,试着提议道。
  “要不在上面加个Joseph?毕竟陆教授自己也承认过,他从约瑟夫教授的报告会上得到了启发——”
  这句话刚刚说到一半,就被不由分说的声音给打断了。
  “我配不上。”
  在所有人诧异的视线中,坐在报告厅前排的约瑟夫教授忽然站起身来,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克鲁格曼教授,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而且,我也不想作为‘错误的反例’,被后来的人们统计到对这个模型的贡献中。”
  “……呃,我不是那个意思。”见约瑟夫教授面无表情的样子,不想得罪人的克鲁格曼教授赶紧解释道,“这只是为了区分,并不是作为反例。”
  并没有理会克鲁格曼的解释,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盯着白板上的算式看了一会儿,也沉默了一会儿之后。
  之后,他开口了。
  “正如我们所看见的,改进之后的Lu-Bewley模型,已经脱离了原本Bewley模型的基础框架。”
  “这是一个更开放的,操作性更强的,且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的经济学模型。”
  “因此,我提议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对其命名……即L-Z模型。”
  报告会场传开了骚动的声音。
  坐在会场中持支持观点的学者们,纷纷点头,表示了认同。
  虽然也有些人面无表情,对这个名称不置可否,但眼中也是因为这句话而浮起了几分深思,似乎是在认真思考着什么。
  坐在台下,看着前那个重新振作起来的背影,安迪斯教授目光赞许地点了点头。
  “不愧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看来昨天那件事情对他的触动很大……虽然我没有资格评价他,但想必经过了这场大会,他在经济学上的成就还能再上一个台阶吧。”
  坐在安迪斯教授的旁边,威斯尔一直听着这位大佬说着“昨天的那件事情”,整个人都是一头雾水。
  最终,他还是架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
  “安迪斯教授,请问……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昨天你不在?”忽然想起了什么,安迪斯教授露出恍然的表情,“哦,我好像想起来,昨天你好像真不在报告厅里。”
  威斯尔咽了口唾沫问:“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没什么,只是有点可惜,你大概是错过了这场宏观经济学论坛最精彩的一场报告会。”
  说到这里,看着这位博士生脸上渐渐浮现的懊悔的表情,安迪斯教授不怀好意地笑了笑,停顿片刻之后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也有可能是今年最精彩的一场也说不定。”
第948章
经济学界震动!
  宏观经济学的论坛还未结束,甚至连克鲁格曼教授的那场报告会都还没有开完,整个经济学界便已经因为那个由于被两位诺贝尔奖大佬推荐而临时补充在学术会议网站上的论文给轰动了!
  脸书上,经济学专业的社群,相关的话题已经在从事该方向研究的PHD们的讨论中,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有谁在沪上那个学术会议的现场?!求克鲁格曼教授报告会的现场视频!在线等,拜托了!】
  【L-Z模型?!法克!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刚刚用Lu-Bewley模型建立了新模型框架下的消费储蓄理论,现在你却告诉我这玩意儿已经过保质期了?!】
  【我在报告会的现场,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整个报告厅里的人已经疯了!这件事情最变态的地方还不是L-Z模型几乎适用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几个最热门的研究方向,而是这玩意儿是那个叫陆舟的华国人用一下午的时间研究出来的……】
  【哎!有些人,用一杯下午茶的时间,就能做出你花一个星期也看不懂的成果,达到你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的高度……这个世界太现实了。】
  是的,一个牛逼的研究成果没什么,每隔一段时间经济学界就会有牛逼的研究成果诞生,但如果这个牛逼的成果只花了完成它的人一个下午的时间,这就有些恐怖了……
  几乎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再然后便是震惊到怀疑人生。
  用一个下午做出来这玩意儿……
  这还是人类吗?
  当然,除了怀疑人生之外,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社区和论坛上,还是有不少人从学术的角度去探讨这个模型的。
  然而越是深入挖掘下去,这种怀疑人生的冲动却反倒是愈发的强烈了。
  正如在会议中约瑟夫教授对LZ模型的评价,这个模型虽然是在Lu-Bewley模型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它事实上已经与最初的Bewley模型的框架完全不同了。
  不只是如此,相比起原先专注于某些特定问题的Lu-Bewley模型,浴火重生的LZ模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从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收入储蓄模型到固定资产与社会福利的关联模型等等一系列的复杂的宏观经济学课题,都能够完美的兼容。
  至少在理论上是完全有希望做到的!
  而这些,即便是已经被运用了几十年的Bewley模型,想要做到也是相当的困难的。
  当然,LZ模型的缺点也很明显,正因为工具的可操控性得到了增强,对使用者的门槛也相对的水涨船高了。想要熟练使用这个模型不但需要对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有着鞭辟入里的了解,而且还得拥有深厚的经济学功底。
  不过,相对于它的优越性来说,这些缺点显然是不值一提的就是了。
  斯坦福大学的某位在业内相当有名气的从事宏观经济学方向研究的教授,在看完了论文之后当即便发表了一篇推特。
  【如果诺贝尔委员会会考虑给一成果颁奖,我一点也不会感觉到奇怪。哪怕不是今年,在未来的某一年也肯定可以。因为我几乎已经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之内宏观经济学最热门的方向在哪里,我甚至于可以用肯定的语气说,未来十年最伟大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成果,一定离不开L-Z模型的贡献……】
  这条推特在发表之后,立刻引得了无数业内人士的点赞以及转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5/1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