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战将(校对)第1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1346

“我认为这次也应该这么办。”
“我们把老百姓转移到山里是为了保护他们,现在房子被烧了,按道理应该大家一起承担损失,而不是我们八路军扛下若有所失。”
李浩摇头回答:“这次不一样。”
“以前对付小鬼子,那是全民抗战,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现在是我们和晋绥军之间抢地盘,不涉及打鬼子,老百姓安全肯定不会受影响,所以他们是无辜的,房子被烧完全是无妄之灾,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让乡亲们吃亏。”
“还真是这样。”黄胜被李浩说服了。
但一想到根据地要承受的巨大代价,眉宇间的忧色明显比刚才更浓了,继续提醒。
“团长,如果让根据地全额赔偿乡亲们的损失,我们能拿这么多钱出来吗?”
“如果一户赔偿二十块大洋,今天一天我们就要赔偿乡亲们两万大洋。”
“如果晋绥军明天继续烧房子,十万大洋都不一定够赔,我们能拿出这么多钱吗?”
李浩很自信回答:“放心,团部不用拿一块大洋。”
“有一句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时候我肯定会让晋绥军后悔今天烧房子的决定。”
“让部队统计好乡亲们的损失,承诺乡亲们,所有损失全部我们八路军赔偿,一定不能让大家擅自离开大山。”
“给肖远发电报:在不死人,不和晋绥军正面交火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晋绥军往浑源城二次送粮。”
“只要城里的晋绥军彻底断粮,他们就完了,之前的努力也都会化为乌有。”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晋绥军三路出击部队一共烧毁26个大小村子,可躲在山里的百姓就好像没看到一样,没有任何动静。
师长开始急了。
参谋长第一次送来的粮食已经告罄。
两天前他就有过把部队口粮减半的想法,这样有限的粮食就能多吃两天。
但这个命令还没下达到部队就遭到所有营连长反对。
如果部队守在城内不出去,没有任务,口粮减半还能撑一撑。
但现在大家每天都要出城烧村子,来回走几十公里山路,还要时刻保持警惕,这时候把口粮减半,大家该怎么出城做事。
天一亮,师长就站在城门口看着远方,期待参谋长的运粮队能快点到。
下午三点,师长已经有点饥肠辘辘时,官道尽头终于有人出现。
“是部队,参谋长来了!”副师长很期待叫道。
看着看着,脸上的期待表情就被疑问取代,皱着眉头自言自语。
“队伍中间怎么那么多担架?”
师长眉宇间也多了一丝疑问和担忧,这也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队伍越走越近,一眼望不到尽头,看了好久,师长都没找到背粮的士兵,视野范围内全是两人一组的担架队。
“参谋长遇到了什么?怎么那么多伤员?”副师长再次问出了自己心中疑问。
师长脸色已经沉了下来,虽然还没看到参谋长,但他有感觉,这次的运粮一定很不顺畅。
快要看到队伍尾巴时,大家终于看到背粮的士兵。
有人用肩膀扛,有人用扁担和箩筐抬……
“师座,我没有完成任务,请您处罚!”参谋长一路跑到师长面前,低着脑袋报告。
“告诉我,你们在路上发生了什么?部队怎么那么多伤员?”师长沉着脸问。
参谋长脑袋更低了,很憋屈回答:“师座,八路军太狡猾了。”
“他们在我们必须经过的山口和关卡密布地雷,还说什么是日伪军布置的,他们正在排雷,但需要时间,逼我们走山路绕过雷区。”
“山路崎岖,到处都是陷阱,我们防不胜防,然后部队才出现这么多伤员。”
师长捏着拳头,火气蹭蹭往上涌,很想对着参谋长大发雷霆。
但最后他忍下来了。因为这件事让他去做也不一定能做这么好。
盯着参谋长继续问:“那你们送过来多少粮食。”
参谋长赶紧回答:“本来只能送来六千多斤,卑职通过增加兄弟们负重,一共送来九千多斤。”
“太少了!”师长非常失望:“这点粮食还不够我们吃两天,怎么撑到运粮队送过来第三批粮食。”
说完三个人就陷入沉默。
这是真真的大问题,没有粮食,部队就要饿肚子。
如果真让部队两天两夜不吃东西,部队肯定会崩溃,自己亲自出马也压不住。
第1527章
天助我也!
大同独立营营部,一匹快马奔驰而来,到门口时,战马还没停稳骑手就翻身落马站在地上,然后朝作战室跑过去。
“团长,营长,好消息!”
“浑源城内的晋绥军今天没有出城,四个城门全部紧闭,只安排了很少部队在城头上警戒。”
黄胜一脸怀疑反问:“你们没看错?”
“我记得昨天他们还气势汹汹杀出县城,烧了整整六个村子,今天竟然闭门不出,这也太反常了。”
李浩沉默了一下,然后嘴角就闪出一抹冷笑:“我没猜错的话,城里的晋绥军应该快要断粮了。”
“士兵们吃不饱肚子,肯定没体力出城烧房子。”
“对,一定是这样。”
“肖远报告:晋绥军昨天送进城的粮食不超过一万斤,上次送进城的粮食应该吃得差不多了。”
“就这点粮食,如果放开了肚子吃,不要两天就能吃光。”
“为了撑到第三批粮食送进城,晋绥军只能缩减口粮?”
“士兵们吃不饱,肯定不敢出城,紧闭城门这件事就能说得通。”
“马上给肖远发电报,让他们继续执行原定计划,不惜代价阻止晋绥军往城内送第三批粮食。”
“黄营长,你马上组织部队趁夜色把政委给我们送来的地雷全部埋在浑源城外,竖好雷场的牌子,告诉晋绥军,浑源城已经被我们围住了,他们要么和我们谈判,要么饿死在浑源城内。”
浑源城的老百姓虽然都走了,但进驻了四千多晋绥军,人口数量一点不比之前的老百姓少。
可大街小巷内并没有一个人,到处都是空荡荡的,非常冷清。
士兵们不是不想出门,而是大家被饿的前胸贴后背,没体力出门闲逛。
师指挥部,师长不需要饱受饿肚子之苦。
就算全师都没饭吃,他这里也会有存粮。
但他的心情一点也不好,部下刚把各营情况汇报了一遍,非常糟糕。
口粮减半虽然不至于让部下饿死,但还是引起好多人不满,甚至已经有底层军官还是质疑师部的命令,认为师部就不该来浑源,抢占守备团根据地。
既违背道义,对不起八路军,又让部队损兵折将,困在浑源城内饿肚子。
这种留言一出现就被营连长压了下去,但还是在队伍中间引起不小骚乱,动荡了部队本来就不稳的军心。
而且这种压制是暂时的,并不能长久。
如果部队缺粮的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军心肯定会越来越动荡。
当流言蜚语再次出现,营连长就没办法再压下去。
等大部分士兵都接受这种流言,部队隔崩溃就不远了。
剩下一个原因就是大家目前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粮食。
口粮减半,九千多斤粮食也只够部队撑三天。
那时部队肯定因为连续饿三天肚子而体力不足,非常虚弱,一旦断粮,带来的打击就是毁灭性的。
为了活命,军法,军纪,长官……都会被大家抛之脑后,哪里有粮食,有饭吃,士兵们就会跑去哪里,哪怕对方是八路军也不在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13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