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战将(校对)第9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5/1346

“首长知道:为了寻求武器弹药和设备,我带了六百多匹战马,我打算拿五百匹战马出来换这些干部。”
“今天的战斗我发现根据地骑兵很少,如果有一支规模达到一个营的骑兵参战,今天这一仗我们的伤亡肯定会小很多。”
五百匹有钱也买不到的战马换二十个军中骨干,面对这个诱惑,几个团长心动了。
李浩猜的没错,骑兵确实是他们的短板。
有限的战马都集中在通讯员手里,根本组建不起成建制骑兵。
每次看到小鬼子骑兵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他们只有羡慕的份,没有任何办法。
五百匹战马,用好了可以组建至少五个骑兵连。
这里有三个主力团,减掉三个骑兵连,根据地司令部还能用剩下的战马组建一个骑兵营……
越想大家越心动,陈司令也不例外,一双眼睛已经开始冒光。
第1044章
恶劣的局势
陈司令这一次看向几个部下时,没有一个人躲避。
迎着司令员的目光,一脸跃跃欲试。
骑兵对他们的诱惑太大了,不等陈司令开口,一团长就忍不住开口:“司令员,我们一团出五个人,但司令部要分给我们一百匹战马,我想利用这些战马组建一个骑兵连。”
“四团也出五个人!”四团长不甘落后回答。
陈司令没有马上回答,他在思考怎么分配李浩承诺的五百匹战马。
一分钟后做出决定:“你们三个主力团每个团出五个人,两个副连长,三个排长。”
“为了补偿大家,我给你们每个团九十匹战马,组建骑兵连。”
“这个骑兵连既直属你们三个团部,也归三个军分区管。”
“剩下五个人司令部出,用剩下两百多匹战马组建司令部直属骑兵营。”
“你们现在就去调人,一个小时后送到司令部。”
“李团长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具体要求刚才已经说了,如果让我发现你们打折扣,调过来的人达不到要求,那就对不起了,九十匹战马全部收回。”
一团长马上表态:“首长放心,我保证把最好的干部调出来,增援守备团,不给我们根据地丢脸。”
第二天晚上,李浩就带着陈司令支援的二十个干部出发了。
重迫击炮炮弹只带了三千发,高射机枪子弹带了三万发,还有一半的设备和所有重炮炮弹。
剩下的弹药和设备全部留在太岳根据地,再减掉已经送回根据地的弹药和设备,守备团负重直接少了三分之二还多。
昼伏夜行,半个月后终于回到根据地。
这时,根据地已经进入寒冬,刺骨的寒风吹到脸上,就好像刀割一样,非常疼。
持续的干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受到影响。
沿途遇到的河流水量明显降低,还有好多小河开始断流。
公路两边的土地全都被干得硬邦邦的,到处都是裂纹,一锄头刨下去,全是干燥的泥土,没有一点水分。
这种情况下,几个月后根据地根本没办法春耕。
“团长,你总算是回来了!”守备团团部,看到火急火燎敢回来的李浩,王宏明显长松一口气。
李浩顾不得休息,开门见山问道:“根据地的旱情怎么样了?”
“还有乡亲们的状态,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情况,都跟我说一遍。”
“比我想象中的要严重,好多事情都等着你回来做决断。”王宏一脸凝重回答。
“根据地范围内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河流断流,还有一些村子的水井都干了,乡亲们只能从好几里外挑水回来吃。”
“如果干旱继续持续下去,今年整个根据地只有靠近河边的土地可以春耕,连根据田地总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就算如此,这些耕地也要靠乡亲们挑水浇地才能有收获。”
“没有水,种不了粮食,等存粮吃完后大家就会饿肚子,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状态不可能好。”
“好多乡亲们为了活命,天天到土地庙去求雨。”
“最可恨的是小鬼子,趁火打劫,让特务在根据地散布谣言,说这一切都是我们八路军造成的,怂恿老百姓赶走我们八路军。”
“庆幸的是乡亲们还算理智,并没有被蛊惑。”
“但因为干旱,乡亲们一心只想着下雨,来年不饿肚子,对我们的支持明显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
李浩脸色越来越沉重,继续问道:“有没有老百姓断粮。”
“每年这时候都是乡亲们最难熬的,好多人因为断粮而被饿死。现在我们八路军来了,说什么都不能有饿死人的事情再发生。”
王宏点头肯定道:“我已经在做这件事了。”
“灵丘,浑源这几个老根据地还行,通过垦荒和减租,每家每户都有不少存粮,撑到秋收肯定没问题。”
“涞源那几个新根据地就不行了,还没有享受到垦荒和减租带来的好处,家家户户几乎没有存粮,饿肚子是肯定的。”
“我已经命令地方政府和游击队统计乡亲们手里的存粮数量,然后抽调我们之前囤积的粮食进行赈灾。”
“另外,因为大旱,各地粮价都在飞涨,一直和我们用粮食交易的晋绥军也不再拉粮食过来,再加日伪军封锁,根据地的粮食流入渠道全部中断。”
“如果没有新的渠道买进粮食,我们只能吃老本。”
李浩脸色愈发沉重了。
只有他知道,眼前这场大旱灾还要持续至少一年时间。
如果现在就开始吃老本,那些存粮还不够根据地半年所需。
这就意味着半年以后根据地就会彻底断粮。
不仅乡亲们没粮食吃,部队也会跟着饿肚子。
老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一支部队连饭都吃不饱,战斗力肯定会非常差,而且士气低落。
直到这时,李浩才明白后世八路军为什么要大规模精兵简政,拉着本该打仗的部队进山种粮食,自给自足。
如果不去种粮食,自给自足,将士们就会饿肚子,到时候不用小鬼子进攻,自己就崩溃了。
想到这儿,李浩果断做出决定:“晋绥军那条线不能断。”
“告诉阎有金,我们可以再让他们一成利,让他们多赚钱,但一定要继续往根据地送粮食。”
“我们有日伪军封锁,粮食进不来,想买都买不到。”
“他们不同,连着西北,就算他们那里也干旱,本地没有粮食,他们可以去西北买,那里粮食多的是。”
“阎有金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只要给他的利润足够大,我相信他肯定会继续给我们送粮食。”
“至于根据地赈灾,我认为粮食不能直接给乡亲们,还是用老办法,以工代赈。”
“动员乡亲们给根据地做事换粮食。”
“老天不下雨,光靠求雨是不行的,我们要想办法自己问老天要水!”
“水井干涸不是没水了,而是因为水井太浅。”
“只要我们继续往深处挖,五米不够就挖十米,十米不够就挖十五米,最后肯定能出水。”
“政委,通知根据地各级政府,地方部队,游击队,马上组织乡亲们加深各村水井,必须保证大家有水吃。”
“具体怎么以工代赈,每天给参加劳动的相亲多少粮食,根据地存粮可以城多久,你们先讨论一个方案出来,上党委会通过以后就开始执行。”
第1045章
先解决水
金家湾距离守备团团部十五公里,半个月前,村子里的水井就干涸了。
乡亲们每天早晨从五里外的一个小河沟里挑水回来,满足一天所需。
最让大家伙头痛的是,小河沟也快断流了,水坑里的水越来越少,眼看着就不够大家吃了。
一想到这件事,村子里每个人都一脸愁容,辛辛苦苦打回来的一桶水恨不得当两桶来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5/13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