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战将(校对)第9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8/1346

“二战区是执行重庆命令,不能再给我们送粮食,他们敢违抗重庆军令吗?”
“明面上肯定不敢,那和造反没区别,除非阎长官的二战区司令长官位置不想要了。”李浩回答。
跟着话锋一转:“但是,暗地里就不一定了。”
“二战区这么大,距离重庆又这么远,只要阎长官愿意,绝对可以躲过重庆的耳目继续卖给我们粮食!”
“阎长官是商人出身,一心只想当他的山西王,只要我们开出的价码足够大,肯定能让他心动。”
“然后冒风险在暗地里和我们继续交易。”
越说李浩越觉得这件事有可操作空间,马上问道:“晋绥军最近有什么动静和大的行动?”
“攻击大同!”罗云想没想就回答。
“但因为缺少重武器,特别是攻城重炮,进攻部队一直打了三天都没有杀进大同城,自己还损兵折将,最后不得不退兵。”
“情报显示:他们在大同城外损失了近一个师的兵力,而且还损失大量山炮。”
“大同城的小鬼子有重炮,白天还有飞机增援。晋绥军只装备了75口径山炮,双方火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只要山炮阵地被鬼子重炮部队锁定,必死无疑!”
“有传言说,他们在大同城外损失了整整一个山炮团的所有火炮。”
“加上零星损失,被摧毁的山野炮有五十门之多。”
“阎长官为此心痛了好几天,饭吃不下,觉睡不着。”
李浩回答:“这是肯定的。”
“晋绥军虽然从太原兵工厂搬走了不少设备,但只能生产轻武器和弹药。”
“重庆也只会给他们补充轻武器,不会给他们补充重武器。”
“所以晋绥军现在用的火炮都是之前带到晋西南的老底子,摧毁一门就少一门。”
“火炮可是一支部队的实力体现,没了火炮,晋绥军再多人阎长官的腰杆子都挺不起来,还怎么坐稳山西王的宝座?”
说到这,李浩嘴角已经微微上扬,露出笑容。
继续说道:“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这么几句话,此次反攻大同,晋绥军在日军重炮手里吃了大亏。”
“而重炮也是晋绥军反攻大同的最大短板。”
“如果他们手里拥有一支重炮部队,大同城很可能已经被他们拿下来了。”
罗云肯定道:“可以这么说。”
李浩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已经知道怎么让晋绥军松口,继续在暗地里给我们运送粮食了。”
“罗副团长,你现在就去告诉晋绥军带队的中校,让他联系阎有金,马上来守备团一趟,我有大生意跟他谈。”
“这笔生意如果谈成了,他肯定会继续升职,而且还能大赚一笔,名利双收。”
罗云一走,李浩就拿起笔开始起草电报。
这份电报太重要了,几百字的电文,修修改改,用了整整半个小时才完成,然后就对门口命令道:“把通讯排的周亮叫过来!”
第1048章
总部支持
八路军总部,旱灾的持续让八路军所有人都感受到巨大压力,八路军副总指挥也不例外。
为了减轻根据地后勤压力,总部伙食标准一减再减,到现在,每天中午只剩两个窝窝头,一碗咸菜,一碗可以数清楚米粒的小米粥。
“老总,这是我刚刚统计出来的:哪怕全军所有根据地进行精兵简政,大范围的种粮食,自给自足,主力部队粮食缺口仍然超过五千万斤。”
“这还不包括老百姓的粮食缺口。”
“根据地大旱,好多地方河道都断流了,拿点水人都不够喝,更不用说种粮食了。”
“如果干旱继续持续下去,今年秋收,这些地方肯定会颗粒无收。”
“老百姓是我们八路军的根,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饿死,所以部队肯定要想办法调粮食赈灾,哪怕缩减部队口粮,也要保证根据地不饿死一个老百姓!”
副总指挥一脸愁容,刚送到嘴边的窝窝头又放了回去。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他也没有胃口吃下去。
“首长,晋察冀根据地转发灵丘守备团加密电报!”通讯参谋忽然走过来,一脸严肃,然后就把一张写满数字的电报纸递给副参谋长。
除非有大事发生,不然绝不会发加密电报,这是两个人下意识的第一反应。
副参谋长不敢耽误,赶紧掏出密码本亲自进行翻译。
到一半时,副参谋长脸上的愁容已经消失了,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下来。
副总指挥一直盯着搭档,还以为守备团那里出了什么大事,副参谋长刚放下铅笔就急着问道:“什么事情?连加密电报都用上了。”
“老总放心,是好消息。”
“李浩同志来电报:他有办法给我们搞到粮食,但需要得到总部支持。”
副总指挥这段时间都快被粮食急白了头,马上回答:“他能搞到多少,只要能让八路军渡过这个难关,要权我给他权利,要钱我给他凑,绝对无条件支持他。”
副参谋长摇头回答:“钱和权他都不要。”
“说起钱。我们八路军总部的经费全部加起来估计都没有他们两口子多。”
“我们凑的这点钱就算送过去,他也看不上眼,那还不如不送,把那些钱用在更需要的刀刃上。”
副总指挥急了:“钱也不要,权也不要,那他要什么?”
“他需要八路军总部一个授权。”副参谋长直接回答:“用守备团装备的十二门重炮和六百发重炮炮弹为筹码,和二战区晋绥军谈判,联合起来做一笔生意,从大西北和四川,重庆等地收购粮食,送到华北,缓解我们的粮食缺口。”
“用重炮换粮食?”副总指挥一双眼睛马上瞪圆,然后露出一副震惊表情。
副参谋长解释道:“电报上是这么说的:守备团一共有重炮二十八门,都是缴获日军的。”
“抽调十二门五成新的重炮和六百发重炮炮弹,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卖给晋绥军,条件就是晋绥军配合我们从大西北,四川,重庆等地采购粮食,运回根据地,缓解我们的粮食压力。”
“他的把握有多大?”副总指挥继续问道。
“八成以上!”副参谋长回答。
“这是李浩同志在电报里的保守估计,如果总部能给他授权,全权处理这件事,成功的把握至少有九成。”
副总指挥心动了,很想回答同意。
但心里又舍不得那十二门重炮。
这可不是普通火炮,哪怕重庆拥有还算完善的军工生产实力,也没有能力生产这种大口径火炮。
放眼整个八路军,只有守备团缴获的二十八门重炮。
一旦送出去,二十八门就会变成十六门,几乎缩水一半。
更重要的是,这些重炮的半送半卖目标是晋绥军,搞不好哪一天他们就会用这些重炮反过来攻击八路军。
可没有粮食的话,八路军面临的情况肯定更糟糕。
主力部队因为缺粮而军心不稳,战斗力被削弱,搞不好战场直接崩溃都有可能。
如果部队在这场大旱中因为缺粮而大受损失,根据地面积严重缩水,失去民心和军心,就算有二十八门重炮在手,那也不可能反败为胜,逆转局势。
想到这儿,副总指挥脸上的犹豫表情慢慢被坚定取代。
“炮没了将来我们还可以从鬼子手里抢,把重炮营重新扩编成重炮团,甚至是重炮师。”
“如果因为缺粮,部队崩溃了,军心和民心丢了,那我们八路军连翻身的机会都没了。”
“民以食为天,我决定先搞粮食,有了吃的,将士们吃饱喝足了,我们才有机会去考虑其他的。”
“马上给李浩同志回电:总部同意他的请求,全权处理这件事,买回来的粮食越多越好。”
守备团团部,总部回电比李浩预料中的要快很多。
看到电报中的同意二字后,整个人都兴奋了,马上叫道:“通知炮兵营营长袁庆丰,马上来团部一趟,要快。”
五天后,阎有金出现在守备团团部。
看到李浩,明显露出一副不好意思的尴尬表情。
自己肩膀上的军衔,家里越来越多的财富,还有手里越来越重的权柄,都是李浩给自己带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8/13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