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523

见二伯回过头,张慧瑜小声的朝着妹妹道:“以后少看点言情书,姐姐是在家没事的时候看看打发打发时间,可不是沉迷其中。”
“知道了姐。”张慧琪噘嘴。她唯一的嗜好就是放了学在家里看言情书,前两年喜爱琼瑶,后来追读亦舒,去年改看霍耀文,反正市面上发行出版的言情书,她都买了个七七八八,家里面的一面书墙上堆满了各类的言情小说,可以说算是重度的宅女了。
......
随着台上司仪讲完这次慈善宴会的目的,以及香港防痨会近期准备的计划,慈善拍卖也正式开始了。
台下除了竞拍者出价的人外,倒是有不少宾客正在交头接耳的小声攀谈,这种宴会也是扩充人脉的一个机会。
霍耀文这一桌坐下的宾客有六七个人,四男两女,大都跟罗巧珍认识,哪怕不认识,在听到周围人的交谈,也能猜出罗巧珍的身份,倒是各个殷勤的很……
“罗小姐听说你最近辞去了天主教基金会的工作?”
“是的,现在我在香港教育基金会任职执行理事。”
罗巧珍在一边跟人聊得不亦乐乎,内容大都是教育基金会,她倒是比霍耀文这个只在旁倾听的会长,要更加的关心基金会募集善款的事情。
林建明好奇的多嘴问了一句:“香港教育基金会是做什么慈善的?”
“就是专门资助一些贫困学子读书的,目前我们基金会正在进行第一批学生资助,林先生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我们基金会详谈,我们正需要想林先生这样的乐善好施的慈善之人……”
罗巧珍说着说着,不由看向一旁默不作声的霍耀文,嘴角撇了撇,继续道:“我身边的这位就是我们香港教育基金会的会长霍耀文霍先生。”
姓霍!
林建明打量了一番霍耀文,印象中似乎霍家没有这么一号人物才对,难不成是亲戚?
想到最近家族在南洋衣裤贸易的生意,林建明还是主动的介绍自己:“霍先生你好,鄙人林建明,香港成福织造厂的总经理,家父是丽新制衣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林百欣。”
在林建明看来,不管这人是不是霍家的,如此年轻就能成为一家慈善基金会的会长,想来家世也不一般,结识一下总是好的。
“林先生你好。”霍耀文面上礼貌一笑,心里却是古怪的打量着对方。
说起来这林建明也算是个颇为苦逼的豪门公子哥,作为香港丽新公司董事长林百欣的长子,又是英国伦敦市学院商科和伦敦贸易学院纺织系毕业的高材生,理所应当的应该接手和继承家族产业。
可事实上林建明未来在家族里并不受宠,别看现在帮忙打理家族的制衣业务,但等那位比林建明小了二十岁,同父异母的弟弟林建岳从国外留学回来,面对几乎从未接触过家族生意的二儿子,林百欣直接委以重任,丝毫没有顾及长子的面子,更是将林建明投闲置散,养在家里面,一点家族生意都不交给他。
这也导致林建明后期郁郁寡欢,就靠着家族给的那点生活费和上班的微薄工资过活,浑然没有一个超级富二代该有的财势。
哪怕后来因林建岳年少气盛,多次巨额投资最终都出现亏损,几乎令家族生意被毁导致其失宠的情况下,这位可怜的豪门公子哥林建明依旧没有被父亲重视,反而是让另外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林建康出了风头,一度坊间传闻这位养子最有希望继承林百欣的丽新集团。
从这几点可以看出,林建明在家族里是有多么地不受宠。
不过现在的话,林建明作为长子,还是受到了父亲的赏识和鼓励,成福织造厂作为丽新制衣公司的命根子,能够委任他担任总经理,还是有把这个长子培养成接班人的打算。
....
旁边的几人,在听到罗巧珍说出霍耀文的名字后,倒是都面露惊讶之色。
香港霍姓大亨只有一个,面前这人如此年轻就能担任一家慈善基金会的会长,不让他们瞎想都不可能。
这种脑补的幻想,倒是令这几个人对霍耀文的态度热情的很。
虽说当下霍官泰因为五几年偷摸运输物资到大陆,就一直受到了港英政府的压制,但架不住人家经商厉害,旗下无论是地产生意,还是海上贸易运输的生意,都是做的有声有色,资产也是每年递增,其家族势力可谓是大涨,就连英国人也都不太敢过多的逼迫。
林建明说道:“霍先生我观你也不过二十多的年纪,就能成为一家基金会的会长,不仅年少有为,还心系香港大众教育,真是难得可贵,实在是让我钦佩不已,我父亲常年热衷香港慈善事务,更是时常教导我要积善好施,在这点上我却是比不得霍先生……”
如果说刚刚那几个人夸赞自己,霍耀文或许没多少的心思,但林建明吹的也太天花乱坠了,就差把在世大善人的头衔给安在他的头上了。
还别说,吹的霍耀文心里挺舒服的。
霍耀文连忙回吹道:“林先生过誉了,比不的林老先生在慈善事务上的贡献,我这香港教育基金会只是小打小闹,令公前两年捐赠的一家医院,可是为不少人免去了医疗费和医药费,他才是真正的大善人!”
“哈哈……”林建明哈哈一笑,心里很是高兴。
夸别人也是有技巧的,这首先自然是要夸人家没有说出来的事情,霍耀文能够直接说出其父捐赠的医院事情,就说明对其父亲的善举有了解,又在这公众场合道出来,这无疑令林建明这个儿子心里暗爽不已。
夸的林建明心里舒服,他也是回笑道:“霍先生过誉了,我父亲做善事一向都不喜欢对外说,他说做善事要从心,而不是为了善事而做善事!对了,霍先生您的教育基金会需不需要一批衣服的捐助?我们成福织造厂每个月流水线都会有一批淘汰的残次品。
当然了这些残次品倒不是说有问题,只是工人在制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点点小小的疏忽,哪怕是一个小破洞这样的小毛病,我们丽新公司都不会因为利益把这些残次品衣服卖到外面去欺骗顾客,因为这样是砸我们林家的招牌。
所以这些残次品的衣服,我们往往都会找个慈善机构进行捐赠。如果霍先生的基金会需要的话,我也不用再去找别的慈善机构了,就直接捐给你们基金会,也算是我和我父亲对香港教育作出的一份微薄的贡献。”
林建明这番话说的漂亮,不仅宣传了自己公司不会卖残次品给顾客和合作商,又道明了林家对香港慈善事业的贡献,可以说不是个庸才。
就因为如此,这也让霍耀文心里好奇的很,按道理能说出这么漂亮场面话的人,做事应该也不会太差才对,这林建明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让林百欣搞了个废长立幼的举动,后来更是差点直接把全部家产交给一个养子。
一旁的罗巧珍听林建明要捐衣物,连忙问道:“林先生,不知道您要捐赠多少件衣服?”
林建明皱起眉头沉思了片刻,随即说道:“每个月的衣物残次品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至于具体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但这些衣服的材质都挺不错的,就是有一点小毛病而已。”
罗巧珍感谢道:“那太感谢林先生了,教育基金会目前草创,虽说已经在资助一批学生,但能力有效,还是多多需要像林先生这样乐善好施的大善人帮忙,才能够更快的解决全港贫困学生没钱读书的困境。”
罗巧珍一边说着一边趁人不注意,朝着霍耀文使了个眼色。
霍耀文瞬间领悟她的意思,面上立马露出感谢和崇敬之情:“林先生不亏有乃父行善好施之风,您对香港的教育慈善事业如此关心,待回去后我就将林先生的善举写在基金会的名录上,往后所有受到林先生捐助的学子,我们都会跟他一一讲述林先生的大善之举!”
第176章
祸兮福所倚
林建明听着罗、霍二人的恭维,心里一喜,面上同样微笑道:“我也只是捐赠一些衣物罢了,比不得罗小姐和霍先生为香港教育作出的贡献。这样吧,除了我刚刚说的捐赠衣物外,我个人在捐十万给霍先生的教育基金会,就当是为香港教育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罗巧珍听后,脸上的笑容更甚,一口答应道:“那太感谢林先生了。”
林建明摆手谦虚道:“我也只是出点钱而已,怎么比的上罗小姐亲力亲为为香港慈善事业做了那么多的贡献。”
罗巧珍在天主教基金会工作了这么多年,又是大家族出身,所以在人情世故上可以说比霍耀文要圆滑的多,就刚刚说的那一番话,不仅让林建明听的心里高兴,更是自愿的又多捐了一笔钱。
有了林建明这个榜样在,坐在一个桌子上的其他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自然是不好干看着,也是纷纷跟罗巧珍许下了为香港教育基金会捐款的承诺。
能参加周希年举办的防痨会的宾客,自然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敢说跟周希年或者雷洛一样,动不动就是一百两百万的,但十万块还是拿的出手的。
霍耀文看着罗巧珍跟这些人谈笑风生,只是随便的聊了几句,就忽悠过来四十多万的捐款,以及一些物资上的捐助,这倒是让他对罗巧珍更是高看了一眼,看来当初请罗巧珍担任教育基金会执行理事,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啊。
...
随着时间的流逝,台上的司仪一直在拍卖着宾客们捐赠的一些物品,除了个别物品价值不菲,拍出了十万以上的善款外,剩下的大部分都只拍得几万。
霍耀文看拍卖物品的价格都不是很贵,也是出价一万五千块拍下了一根据说是民国时期的金簪。
说是金簪,实际上只有顶部是一朵漂亮的用金子做的小花朵,根部是碧玉做的,款式倒是很漂亮,可现在也没几个人别簪子了,只能当一个收藏品。
慈善宴会总共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大部分的宾客都已经散场。
本来霍耀文还想去跟主人家周爵士打个招呼在离开的,可看对方似乎忙碌的很,身边围着不少人,也是没了那个心思。
等出了文华酒店。
霍耀文开车送罗巧珍回去。
上了车,罗巧珍笑道:“霍会长这次来参加慈善宴会,收获还不错吧。”
霍耀文一边开车一边点头:“还是罗理事厉害,随便说说,几十万就到手了。”
罗巧珍笑了笑:“我本来指望你跟人多攀谈攀谈的。”
霍耀文瞄了她一眼,随即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的道路,问道:“罗理事我一直好奇一件事情,能问问你吗?”
罗巧珍瞥了眼他,点点头:“说来听听,但我不保证回答。”
霍耀文道:“按理说罗理事你从英国学法律回来,家里又有律师楼,怎么不去家族公司上班,哪怕是去公司当法务顾问的工作,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却偏偏在天主教慈善基金会工作了这么多年?”
罗巧珍没有急着回答,默默的侧过身子看向车窗外的香港夜景:“我在没有加入天主教基金会前,刚回香港没几天,在港岛中环西路碰到了一个慈善组织,叫灾民共济会,他们自发的印制了传单,拉着路过的行人,期望他们能够捐献一点善款,用来捐给大澳那边受台风影响的渔民。
我站在那看了有半个小时,除了有几个捐了一点钱外,大部分的人都比较的冷漠,也有出口嘲讽的人,我以为他们因此会发生争执,但没想到那个灾民共济会的人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是继续跟嘲讽他的路人,来讲大澳那边因台风造成的灾情……”
“后来呢?”见罗巧珍久久不说话,霍耀文又侧目看了她一眼。
“后来那个路人主动的捐了一百块。”
罗巧珍忍不住感慨道:“我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能耐着心思跟这种不可理喻的人交流,那人跟我说;做慈善要脸皮厚一点,他们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别人说难听话也不在乎,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能募捐到钱帮助那些受灾的灾民。”
霍耀文道:“所以你就去了天主教基金会工作?”
罗巧珍点点头:“是,那次之后我就关注了一下大澳那边的情况,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我一直对香港的印象都只停留在繁华的港岛这一块,新界、九龙、大澳等地方,还有无数生活困难的贫民。所以光靠类似灾民共济会的这些人,是很难募集到更多善款帮助更多人的。我虽然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能力,但靠我的法学知识完全可以为香港慈善事业提供一点绵薄之力。”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能力,你还真有!
霍耀文专心开车的同时,眼角余光又再次扫了一眼罗巧珍,他之前早就知道罗德丞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罗文锦的儿子,罗巧珍作为他的妹妹,自然也是罗家的人。
罗家作为香港知名望族,又是律师世家,一大家子人几乎都是律师,对于目前的香港来说,律师是可以走从政路线的,罗文锦的弟弟罗文惠就是从律师干到了市政局议员以及立法局议员。
同时家族在商界也是响当当的豪门,香港商业广播电台、香港电车公司他们家都有股份,甚至就连霍耀文在九龙住的时候,每天往返港岛的轮渡“天星小轮”也是他们家族的产业。
能够把交通运输领域进行垄断,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