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523

在“终生误”上,有死了的公孙绿萼,终身未嫁的陆无双、程英和郭襄,还有退而求其次的耶律燕和完颜萍。
这些女性无一例外,都对杨过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情感,哪怕是斩断了杨过一只手的郭芙,她的内心深处想必最令她难忘和痴迷的男人,应杨过莫属……”
...
香港,九龙圣德中学。
张婉婷如平时一样上学到了教室里,可还没等她坐下,便被几个友人拉住。
长发女孩欣喜道:“婉婷,你快来看看。”
“怎么了?”张婉婷好奇的走过去,看她手上捧着一本杂志。
有人道:“这有个作家跟你的名字好像,只差一个字,她写的好好。”
张婉婷诧异的拿起杂志,是《文学世界》的周刊,按照友人的话,翻阅到了其中一页,在看到作者署名写着“张婉君”时,不由笑了笑道:“是很像,就差一个字,婉君婉婷,呵呵……”
长发女孩眼光灼灼道:“你看看这篇文章,她写的好好。”
“嗯嗯,别急,我看看。”张婉亭点点头,开始慢慢的阅读起这篇文章来。
这篇文章只有一千多字,张婉亭很快就读完了,只是她一直不肯松开拿书的手,沉浸在文章中那优美的文字中。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我喜欢你,而你也刚好喜欢我。”
整篇文章的文字充满了美感,令张婉亭陷入其中,久久不能释怀。
直到长发女孩笑着说道:“婉婷,婉婷回神了!”
张婉婷回过神,连忙道:“这写的太美,张婉君我怎么没听过?是新的女作家吗?”
友人道:“不是了,她有在文学世界上写书,你自己翻到第十七页,就是她写的书,写的同样很好哦,而且好像最近有新书出版,我们准备放学后就去买。”
“我也去!”张婉婷连忙道。
...
等到放学。
张婉婷匆匆的跟朋友一块到了最近的书店,购买张婉君的新书。
买了《秋天的童话》,张婉婷正准备离开回家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被友人的呼喊声所吸引。
她凑上去,见友人正捧着一本杂志。
张婉婷好奇的拿起同样一本杂志看了起来,那篇引起朋友呼喊的文章,是一个叫林燕妮的作家写的。
“遇上一个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牵梦萦的人,是毕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却是毕生的遗憾,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却永远不能属于自己,那唯有拥着他的记忆过一生了!可叹的是,以后的日子又该怎样的惆怅!”
令我魂牵梦萦的人!
张婉婷不由的想到了《甜蜜蜜》上那张霍耀文的照片,哪怕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她依旧是无法难以忘记那一抹笑容,每天回到家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开书的最后一页,看着上面那张迷人笑脸的男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
因张婉君的这篇散文,不仅带动了香港对《神雕》的重新回味,连带着她的新书《秋天的童话》,在香港的销量也是日益见增。
从最初的几天卖不出一千本,到现在每天几乎轻松卖出几千本,只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秋天》一书在香港就大卖了七万多册。
台湾青木出版社也是第一时间从姚文杰那收到了这个好消息,将张婉君的那篇文章,和金镛等人对张婉君的赞扬,在台湾的报纸上发表了出去。
《神雕》在台湾读者比香港还多,所以当他们看到金镛赞扬张婉君“咏絮之才”时,纷纷在好奇之下买了这本《秋天的童话》。
本来已经卖出三万多册,没有多少市场的时候,也因为这件事,导致《秋天的童话》在台湾直接大爆,又再度销售了六万多本。
特别是霍耀文请人在报纸上写道“纯爱”一词时。
港台两地的报纸和杂志,纷纷称张婉君“才女”的同时,也是把“纯爱作家”这一头衔安在了她的身上。
......
耀文图书出版公司。
姚文杰哈哈大笑道:“董事长,还是您技高一筹!”
霍耀文看着手中的销量表,也是乐的笑了笑。
《秋天的童话》在香港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卖出去了七万多册,而其中有六万多册是在最近半个月内一下子飙升上去的。
台湾那边就更夸张了,本来辛辛苦苦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好不容易卖了三万册,在张婉君的那篇文章,和诸多名人的赞扬在台湾报纸发行后,却只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卖了六万多册。
现在港台两地,这本书总共销售了十七万册,已经可以称的上畅销女作家了,在这之前除了琼瑶和严沁外,还没有那个女作家能够一书畅销十五万册以上。
虽然经过宣传和谋划,让张婉君获得了这一殊荣,可霍耀文也没有就此放心,想了想说道:“对比言情小说,纯爱文现在还没有太大的市场,能有如此销量,这也算是透支了这本书的后续潜力。”
“董事长说的不错。”
姚文杰认可的点点头道:“现在《秋天的童话》销量每日剧减,印刷厂那边也已经停止了这本书的印刷,仓库哪里还有七千多册的存货,等这些书卖完,也差不多到了这书的潜力极限了。”
一听到印刷厂,霍耀文好奇的问道:“我的那本《1999》现在印刷了多少册了?”
“两万册了。”姚文杰回答道。
霍耀文问道:“营销部的人认为该印刷多少册?”
姚文杰迟疑了几秒,说道:“营销部的人认为,虽然香港的科幻书市场不小,但董事长您的这本书并不是很符合现在的香港科幻市场,所以只给出了印刷五万册的建议。”
“这我知道,我一开始写《1999》就没有考虑香港市场,五万册就五万册吧,尽快准备好存货就开始发行。”
一开始写《1999》的时候,霍耀文就是奔着美国市场走的,无论是书中角色的对话,还是场景的描写,都是偏向美国式的。
哪怕是翻译成了中文,在某些程度上,依旧是无法做到最大程度还原,除非霍耀文这个作者自己重新写,否则的话,翻译人员始终无法翻译出霍耀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姚文杰应道:“好的董事长,我会尽快安排《1999》的宣传工作。”
“嗯。”
霍耀文打开公文包,将里面的一叠文件拿了出来,交给姚文杰说道:“上次你跟我说创办杂志的事情,我回去后想了想,制定了一套方案。杂志的定位,我认为主要是以青少年为主,类似文学世界那种,但要有所不同。”
姚文杰接过文件,看着上面写道标题,诧异道:“少年读物周刊?”
霍耀文点点头:“嗯,青少年周刊,以十四至二十四岁为主。”
第180章
两好一坏的消息
步入十一月中旬。
霍耀文每天都在学校和公司以及基金会之间来回奔波,可以说忙的头昏脑涨的,除了来回奔波外,又要给明报写《大唐天魔志》,东方日报那边,李道光也是亲自来学校找过几回,都是在催着《鬼吹灯》的第三部。
这又一度令霍耀文起了辞去香港大学教工职务的念头。
虽说已经转正式教工,但霍耀文每月的工资也才两千块不到,对比现在香港平均月工资不足八百块的情况下,两千块的确是不少了,可霍耀文现在不缺这点钱。
不提他在国外的几本书出版,单就明报给他的稿费,一个月随随便便写一点,就是几万块。
如果加上给东方日报写鬼吹灯的话,他一个月的稿费就会更多。
所以学校的那点工资,霍耀文还真的看不上。
一旦辞职的念头涌起,霍耀文思虑了好几日的时间,最终是下定决心等这个学期他教导的一班结束后,就向学校打辞职报告。
香港教育基金会内。
张承颐诧异道:“你要辞职?”
“嗯。”
霍耀文点点头道:“老师,这事我已经考虑了几天了,现在我又要忙着出版社和公司的事情,还要经常来基金会这边看看,再加上又要给几家报纸写稿,实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在学校教书了。辞职对我对学校对学生来说都是好事情,一不耽误学生的学习,二不耽误我自己的事情。”
张承颐也不是迂腐的人,虽说对霍耀文辞职感到可惜,可谁让他除了是个老师外,还是个作家又是个老板。
叹了口气,张承颐道:“辞职就辞职吧,你现在也是香港知名的大作家了,一直在学校里教书,的确是有些忙,不过你别现在辞职。”
霍耀文道:“这我知道,我是准备这学期结束后就向学校打辞职报告。”
张承颐说道:“嗯,等学期结束后辞职好,这样的话也好让学校安排别的老师接手你的工作。”
等聊完辞职的事情,霍耀文忽然问道:“罗理事今天不在?”
“她去拔萃男书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