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523

“是啊,真想娶到因梦这样的女人,那我也太幸福了!”
“那你也可以当演员啊,想跟那个女星拍就跟那个拍!”
“得了吧,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
这些观众口无遮拦,浑然不知女主角就在他们身侧刚刚走过。
一行人朝着酒楼走去,张婉君在旁打趣胡因梦道:“阿梦看样子你要红了,刚刚门口那些观众可都说你长的好靓!还有说要娶你当老婆呢!”
胡因梦面色一红,不甘示弱道:“我昨天看报纸,说你是香港第一美才女,这想娶你当老婆的人恐怕更多吧!”
这下子,张婉君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随着《杂货铺》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张婉君再度在报纸上火了一把,不少报纸又开始报道起这位以文才和相貌出名的香港才女。
————
两日后,《解忧杂货铺》在台湾也顺利上映。
作为胡因梦好友的青霞和张利仁自是第一时间去捧场,看着荧屏中比几个月前更加漂亮的胡因梦。
张利仁羡慕的同时,也是没好气的跟青霞说:“你看你,李导说签你当演员你不肯,这么好的机会就错过了!”
一开始李瀚祥是想让青霞扮演阿美的,只可惜她父母不同意,只能作罢。
青霞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荧屏的眼神中,同样是透露出丝丝的羡慕,其心情自是不言而喻。
...
第312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作为张婉君的第一部作品,《解忧杂货铺》在香港还是有大量书迷的,这也为改编的电影提供了不少票房,只上映一周就突破了十万票房。
如此新颖的时空爱恋,单纯而又美好,几乎不掺任何杂质的情感。
那一封封代表爱恋的信件,那一行行漂亮的字体,那一句句充满感情的段落,让不少年轻男女向往和崇敬。
一向同霍耀文交好,又与张婉君是同事的林燕妮,在自己《文学世界》的专栏上,夸赞道:“以纯爱闻名香港的知名才女张婉君的第一部小说《解忧杂货铺》改编的电影,近日在香港上映。就在昨日我同先生一起去影院买票看了一场,这本书的原著我曾经拜读过,写的实在是好。而经李瀚祥导演的拍摄,那书中温馨、美好、浪漫、甜蜜,几乎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观影后欲罢不能……”
“耀文表哥,林小姐又夸我了。”
张婉君手上捧着《文学世界》杂志,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十几份报纸和周刊,这是她早上去报亭买来的,几乎里面的内容都有报道《解忧杂货铺》电影的情况。
“你都看了一上午了,还没看够?”霍耀文一边帮张婉君修改第二部的内容,一边瞥头敲了她一眼,不由会心一笑,毕竟是她的第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兴奋点也在所难免。
当初《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的时候,他也是买了不少杂志和报纸回来看。
“当然看不够了,这可是我第一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
张婉君这几日的心情特别好,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上映,更多的还是从这些夸赞她的报纸周刊中,得到了一些虚荣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哪怕是现在的霍耀文,看到那些夸自己的报纸,心里也是乐呵呵的。
闻言,霍耀文咧嘴笑了笑,便也没再去管张婉君,开始耐心的帮她修改起文稿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第二部的内容给精简和略作修整了一番。
“哼!”
突然,张婉君闷头一哼,气愤的拿着杂志走到霍耀文的身边说:“耀文表哥,你看这个文章!”
“怎么?”
“你看看就知道了,这人好讨厌,说你写的小说通通不好。”
听到这话,霍耀文不由眉头一皱,接过杂志看了眼封面,是香港杂志社出版的月刊《七十年代》。
“…近几十年来,香港文坛多有变幻,自新文学运动新起,欧阳山、蔡元培、陶行知、萨空了、邹韬奋、茅盾、夏衍等无数优秀文学大师汇集于香港,造成香港新文学运动的空前活跃和繁荣。
旧派文学作家们创作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有许多层出不穷的新人为渐渐低迷的文学界带来了不一样的作品。
譬如刘以鬯先生的严肃文学《天堂与地狱》、《酒徒》,包天笑先生的两本回忆作《钏影楼回忆录》,近年香港章回小说的代表作品《金陵春梦》…这些无不是经典之作!
这两年诞生的新人作家董桥著作的《忆》、《难忘》等优秀杂文,《明报晚报》的副总编辑林行止所著的《英伦采风录》《从经济谈香港》等,都是不乏新颖之处。
这些新人才是香港文坛的未来,才是承继先人文学作品的优秀作家,成然现今香港多被娱乐小说所霸占,但我相信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情感,始终不是那些靠卖弄离奇情节、鸡鸣狗盗、怪力乱神的人所能比拟的。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人这个词变的如此廉价,写了一两本娱乐大众情节离奇,行文啰嗦的鬼怪小说,就能被人尊称为大文豪?!
这类人写的小说和作品,我只能说俗不可耐,如有必要文字最好通通作废,因为他只是用文字来临摹情节罢了,一点思想一点情感都没有,浑然只是个卖弄文字的人,完全失了文学该有的灵魂。
或许这类娱乐小说可能在大众的眼中趣味性很强,卖的销量不错,可文学作品不能只看当下的利益,优秀文学作品是引导大众的关键,否则就落了俗套。”
这篇文章,没有一字一句是提到霍耀文的名字,可其中几个关键点,却是很明显的隐射了他,但凡是了解霍耀文写的小说的人,必然能够看出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在抨击他的。
张婉君也是从那句“行文啰嗦的鬼怪小说”来认定是骂霍耀文的。
看完这篇文章,霍耀文皱起的眉头倒是舒缓开来,心想写这文章的人,无非就是眼热他如今的作品当红,几乎本本大卖,故意拿他之前写的《鬼吹灯》来说事罢了。
说实话,《鬼吹灯》在如今的确是有一些突兀,毕竟香港多有迷信风水之说,盗墓说白了就是挖坟,始终是不太好听,娱乐性很强,但也难免会被那些“谦谦君子”所不屑和鄙夷。
当初天皇日报的那位孤舒子墨就是以此来抨击他的。
霍耀文没当回事,可身边的张婉君却是生气的很,看她气鼓鼓的样子,扫了眼文章的署名叫“邱江海”,不认识没听过,想来不是什么知名人士,便忍不住笑了笑说道:“没事,这人只是眼热罢了,跟当初那个孤舒子墨一样,都是无名之辈想要上位。”
“我知道了,我就是心里有点气。”张婉君看表哥盯着自己,也是脸一红,小声的说道。
“嗯,没什么好气的。”
霍耀文是个后世来的人,说实话这类隐晦骂人的文章,生气肯定是有的,但他根本不在意,钱都赚了,被人眼红骂几句也很正常。再加上现在不比几年前跟孤舒子墨打笔仗的时候了,他如今的名气可比那时候大了不知多少,再去跟这些无名之辈争辩,纯属是为他人做嫁衣。
霍耀文不在意,可外界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69年霍耀文的科幻作品在美国大卖以后,他已经成为了香港新代作家代表,后来的多本小说,无论是在港台,还是海外,都是通通大卖,已经尊定了他大作家的名头。
这会儿却有人直接在杂志上挤兑他,说他的作品都是俗不可耐,只知卖弄文字娱乐大众,浑然没有思想和灵魂。
倒是引起了许多读者和文人的关注。
跟霍耀文可以说是仇深似海的钟伟舜,自两年前被天皇日报辞退,继而失去了独家撰稿人的稿费后,便开始四处谋生,多以在小报上写写文章,或者跟风写一点武侠小说什么的来谋生赚钱。
当他看到《七十年代》月刊中有人竟然敢直接驳斥霍耀文的作品垃圾时,心里别提有多畅快了,高兴的他当夜都没睡好觉,半夜便爬起来坐在书桌边,提起钢笔就是一通挥洒。
畅快淋漓的写了一番,钟伟舜吹了吹还留有墨迹的稿纸,看着上面一气呵成的文章,顿时嘴角狠笑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第313章
狮子山下
“港城,你这么编排霍耀文是不是不好啊!他可不是个好性子的人,两年前跟别人在报纸上打笔仗可是让那家报纸都关了门。”
《七十年代》月刊的主编司光耀看着多家报纸上报道自家的文章,不由心里紧张起来,生怕走了当初天皇日报的后路。
坐在对面的舒港城,喝了一口茶水,满不在意的说道:“耀哥当时你不是也同意了吗?怎么?现在就怕了?!”
“怕,这有什么可怕的!”
司光耀定了定心神,说道:“我们有没有指名道姓,再切说了,还不允许别人不喜欢他霍耀文的作品,必须所有人都夸他写的好不成?”
“哎,耀哥你能这么想那就对了!”
舒港城笑了笑,随即继续驳斥道:“反正我们有没有指名道姓,而且我说的都是实话,这霍耀文写的书,我都看了一点,全都是靠卖弄离奇故事罢了,那几本言情小说也都是无病呻吟,一点文学系都没有!”
“嗯……”司光耀微微点头,本来这心里还是有一点忐忑的,不过一想到最近杂志的销量大涨,接下来舒港城的新作《艰苦的路途》也将在杂志上发表,倒是舒服了不少。
……
“新文学的萌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香港文坛近些年蓬勃发展,却失去了以往文学作品真正的内涵。当下某些人的作品幼稚可笑,俗不可耐,却被人恭维成文豪,不由叹息现代作品没了血泪,浅薄不堪,完全没有了看后让人满怀感慨的激奋!”
这是钟伟舜化名为“天涯客”所写,几乎把自己给塑造成了一个不知名的文学作家,来抨击霍耀文的作品几乎都是娱乐大众的幼稚作品。
有了跟风抨击着,再加上随着事件的发酵,《七十年代》抨击霍耀文的文章经过多家报纸的转载,也是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不少眼红霍耀文这些年大赚特赚的落魄作家和一些撰稿人,纷纷在报纸上附和。
一时间,本来是一贯吹捧霍耀文的作品如何如何的小报纸小周刊,纷纷调转矛头,为了销量开始抨击他的作品毫无灵魂,无论是言情小说、还是武侠小说、通通是尽可能的贬低。
倒也不是没有大报纸抨击,只不过那些大都是跟霍耀文没什么交情的报馆。
...
此刻,耀文图书出版公司。
霍耀文看完这些抨击自己作品没有灵魂的报纸,不由冷笑一声:“这些报纸倒是个墙头草,那边强来那边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