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68(校对)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23

“哦?是什么书?可有存本。”金镛眼前一亮,他以为那天星青囊术,就是霍耀文在那本书中看到的。
霍耀文摇摇头:“已经丢失了。”
“那真是太可惜了。”金镛暗叹一句,抬头看着面前异常年轻的霍耀文,想到之前自己在脑海里勾勒出的老学究的样貌,不由轻笑一声,说道:“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鬼吹灯》的作者是个老学究,不仅精通这种稀奇古怪的盗墓工具,更能想到如此丰富的盗墓手法,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啊!”
“那就让查先生失望了。”霍耀文咧嘴一笑,开了个小玩笑。
金镛竖起拇指:“没有,我不仅没有失望,反而有些欣喜,欣喜与现今香港能够多出霍生这样年轻有为,敢想敢写的一代新人作家!”
“查先生过誉了,我也只是平日里这脑子里想的比较多,加上喜欢看一些鬼魅魍魉的书,这才构思出了《鬼吹灯》这部小说。”
一旁一直没插上话的沈宝新,这时候却是插嘴道:“霍生太谦虚了,要是人人都能脑子里想到这些故事,岂不是满大街都是文人作家了。”
说罢,沈宝新又道:“对了霍生,我看你最新章节记载着那秦始皇陵中的天宫,以及闻所未闻的兵马俑,和那神秘的能够让人脱离地心引力的陨石,你到底是如何想出这种绝佳的超乎想像的剧情?”
金镛是否每日追读,沈宝新不知道,但他自己的确是每天都看,也正是因为极为喜爱这部书,所以才想尽方法的弄到了霍耀文的电话号码,打电话邀请对方来明报撰稿。
闻言,霍耀文轻笑一声讲道:“说起来,这段故事我也是幼时听屋邨一个老人所提。”
“哦?”这下不仅沈宝新心里好奇,连带着旁边的金镛都是一愣,这故事听人所提,难道真有其事不成?
写秦始皇陵这段剧情的时候,霍耀文也是有些犹豫要不要写出来,毕竟当下秦始皇陵大致位置虽然已经被内地考古队的人找到了,但还未发掘出兵马俑,提前写出来也不知是好是坏。
但转念一想,自己是写小说的,看的人必定只以为是个杜撰的故事,毕竟武侠小说盛行这么多年,还从未有听过那个人按照书中记载的事情,跳下悬崖去寻找宝藏和武功秘籍的。
就算后来兵马俑被发现了,大不了,霍耀文就说是幼时听闻的故事,反正最后也折腾不到他的头上来。毕竟盗墓贼这个行业自古就有,指不定别人只以为跟幼年霍耀文讲故事的人,是个盗墓贼。
所以几番思想下,霍耀文才写出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以及墓中天宫的故事来。
“幼时我住的屋邨隔壁有一个老人,无儿无女,但长的慈眉善目,因为经常在走廊中乘凉,所以我经常能够碰到他,一来二去也算是相识了,这个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故事就是听这位老人提及的。”
“难道那个老人就是霍生笔中的摸金校尉?!”沈宝新惊叹道。
听到沈宝新的咋呼,霍耀文咧嘴笑道:“不,摸金校尉还有搬山道人这些盗墓流派都是我自己根据古书中记载所杜撰出来的,具体是否真的有摸金校尉这一盗墓流派,我也不好说,但倒斗的人肯定是有的,至于那位老人是否曾经是个倒斗的,这我就不敢确定了。”
一听不是,沈宝新略显失望,他初闻霍耀文说幼时听人讲起一些盗墓故事,就下意识的以为对方是个摸金校尉,浑然不觉这只是霍耀文杜撰出来的故事。
金镛比较冷静,沉思了几秒说道:“可能只是一些乡野传闻,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家中老仆提及一些神神鬼鬼的古代传说。”
“应该是的。”霍耀文忍着心里的笑意,点点头道。
实际上,如果等过个几年,兵马俑被发掘出来后,恐怕沈宝新和金镛回想起今日谈论,肯定会把那个杜撰出来的老人,给想象成一个倒斗之人,还曾经倒过秦始皇的墓葬。
又聊了一会儿闲话。
等大家熟络了以后,沈宝新这才说道正题上来:“霍生,不知道邀文的事情,你认为如何?”
霍耀文假装沉吟了几秒,点点头道:“能在明报刊登文章,自然是我一直所望的事情,但《鬼吹灯》已经跟东方日报签了合同,恐怕很难转到贵报来。”
“无妨无妨。”沈宝新眉头一皱,但嘴上还是说道:“我只是想向霍生邀文罢了,至于《鬼吹灯》转到明报来刊登是否可以,这点无所谓。”
“那没有问题。”霍耀文笑了笑道:“刚好我有个故事一直在脑海中刻画了许久,一直没有时间写,既然沈总监相邀,我就尽力将它早些写出来。”
“哦?”沈宝新眼前一亮,询问道:“不知是个什么故事?也是盗墓的吗?”
“不!”
霍耀文摇摇头,说道:“是一个有关国术的故事。”
“国术?!”
这下,不仅沈宝新疑惑,旁边的金镛也是一头雾水。
金镛好奇的问道:“霍生,你说的国术是什么?”
“只杀敌,不表演,保家卫国的武术,谓之国术!”
第38章
文学世界
“《龙蛇演义》
只杀敌,不表演,保家卫国的武术,谓之国术!
前言:
1899年-1949年,
清末民国五十载,万千枭雄纵身翱翔。
民国是一个奇谲的年代,留下了许许多多光华夺目让人耳熟能详、却又有无人问津的传奇人物。
他们就好象是红楼梦中贾雨村所说的,禀赋正邪二气生成的时代中独有的特殊人物。
他们本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和勇猛之气,纵横天下威震海内外,为之心中理想而舍身忘死,高与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为金钱利益作出懦弱之举,投敌卖国的卑劣行为,又在千万人之下。
他们的脚行走在俗世滚滚红尘之中,心踏着强汉盛唐的华夏之壮美,当手中的凌厉铁拳砸向“东亚病夫”四个大字时,如钟声般敲响了平凡大众们心中反抗的号角。
这是属于他们的故事,这是属于国术的故事,这是属于一个只杀敌不表演的故事,这是属于一个强者纵横的故事,这是属于一段打破“东亚病夫”招牌的故事,这是一段纵横天下舍身忘死为国为民的英雄之路!
你我都是这段英雄踏向传奇之路的见证者!与君共勉!”
...
从明报回来以后,霍耀文就开始动笔撰写《龙蛇演义》,与其说是抄神机的书,不如说就只是套个书名和国术这个词汇罢了,里面的内容跟后世那本火书一点关系都没有,全都是霍耀文的原创故事。
《龙蛇演义》这个书名,霍耀文非常喜欢,很有感觉,所以借个书名和国术这个概念,应该不是多大的问题。
霍耀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打斗方面描写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他脑海中构思的《龙蛇演义》并不完全是以打斗为主,而是以讲述男主角和民国时期那些武学宗师所学习各类流派国术为主。
从打响八国联军的义和拳开始,到后来军阀混战时期,男主角和各个武学宗师吊打西洋武士以及各国大力士,最后抗日战争中提出只杀敌不表演,谓之国术的理念,从而升华整本书的立意和家国大事。
相当于这本书大致只是记载各个武术流派的传记,加以夸张化,达到小说中所提到各种明劲暗劲等非科学的力量。
写完前言,霍耀文就没在下笔了。
他对武术界了解的不是很多,知道的武术种类大致也就是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大圣劈挂、蔡李佛、咏春、洪拳…等一些知名的武术流派。
而且没有了互联网的支撑,让他自个脑子里杜撰这些流派的功夫,太难太难,而且瞎写的话,还会落得他人口舌,毕竟香港因武侠小说的缘故,普通市民之间早有好武之风,指不定街头随便一个卖生果的小贩,就是某某流派的大师兄。
与其一通乱写,不如先做好资料,找个空闲时间,走访一下香港各个流派的武馆,想办法从他们那获知一些武术资料。
当下香港的武馆不说多如牛毛,反正也比后世多的多,不同流派也颇多,到时候借着明报的名头,去找这些武馆的人,询问一些基础的招式秘籍,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
除了这些流派的招式外,霍耀文还要去图书馆或者一些地方,查阅一下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家资料,虽然他知道一些人物,诸如:
“大刀王五”
“神枪李书文”
“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
“剑掌双绝韩慕侠”
“自然门内皆自然的杜心五”
“大内高手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的武神孙禄堂”……
这些人物都只是霍耀文后世看过的一小小部分清末民国的武术宗师,现在他除了还记得这些名字外,几乎有关这些人的信息大部分早就忘记了。
这种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自然比《鬼吹灯》要难写很多,不仅要考证各种资料不被人口舌外,如果其后人尚在,并且移居到香港的话,还要尽可能的去拜访一下,尽量争取到对方的同意才行。
这样一来,虽然大大加深了写文的难度,但霍耀文乐在其中,毕竟编写出这样一部较为写真的民国武林的传奇故事,只要写的好,想必足以成为国术流派的鼻祖了吧。
...
还在霍耀文一边撰写《龙蛇演义》大纲,以及准备把第一部《鬼吹灯---盗墓笔记》完结的时候。
此刻的《文学世界》报社内,可谓是热闹非凡。
历经一个多月的“新鸳鸯蝴蝶梦”的征文比赛,在今天正式告一段落,不再接收任何稿子,哪怕是现在送来,都已经不算在征文内了。
一间不大的总编办公室内,
里面的桌子上堆满了如云的稿子,背后的一堵墙壁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书柜,里面放满各类书籍和杂志。
“聂女士实在是太感谢你从美国飞回香港,参加我们这次《文学世界》提出的第一届“新鸳鸯蝴蝶梦”的征文比赛了。我知道你最近刚回港比较忙,所以特意让下面的编辑和副主编帮忙审稿,总共筛选出了十份稿子,都有竞争前三名的希望。所以剩下的就靠你还有张爱玲女士、亦舒女士还有琼瑶女士共同评选出征文比赛的前三名了。”
文学世界的总编邓麦基一脸感谢的看着面前不远万里迢迢从美国赶回来的知名女作家聂花苓。
聂花苓露出不失礼貌的笑容道:“刚好这次回港我也是准备拜访几位老朋友,能够有幸在途中参加这场文学征文比赛,也是我的荣幸,我非常乐意参加到此次的征文比赛中。”
“那太棒了,能有聂女士的加盟,一定是我们这场文学盛宴的巅峰!”邓麦基恭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