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穿越的流浪星球(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457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什么坏事。”乔律顺着格蕾丝博士的话说道,“只是我们要作出选择,到底该如何改造地球的生态,以及我们人类自身。”
  心灵之花的效果确实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也该得到一定的回报了。
  “那么首先可以排除合成进化了吧。”德里克率先说道:
  “曾经我们也讨论过一个类型的抉择,似乎是赛博坦文明留下的计划——内驱同化,对吧。既然我们当初否决了内驱同化,就没有必要在如今选择合成进化了。”
  确实是有过这么一次会议,当初因为乔律的反对,导致流浪地球没有进行全民公投,就否决了【内驱同化】的决议。
  乔律立即反对道:“那是不一样的,内驱同化是会让地球上的所有人,无论同意与否,都将逐渐转化为半机械生命体。但是合成进化是我们自己可以作出选择的,它提供的是义肢适应性,是否要装上义肢还是看个人的意愿。”
  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内驱同化】毕竟是赛博坦文明留下的计划,当然不会顾及到人类的想法。
  【合成进化】却只是增强人类对义肢的适应性,到底要不要接受义肢改造,还是要看个人的决定。
  法国代表贝文马上反应过来说道:“这么说的话,心胜于物不是一样吗?可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愿意觉醒潜能啊。”
  这倒是有点道理,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率先觉醒强大的潜能的话,恐怕他就回不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或许大部分人都会对此趋之如骛,但也有真的就只是想要平静度过一生的人,觉醒潜能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什么馈赠了。
  “另一方面,在流浪地球上,虽然灵能者的数量还是很少,并且主要都在军队当中,但是仇视灵能的人不能说没有,他们是嫉妒也好看,恐惧也罢,如果灵能者的群体进一步扩大,难以想象还会引起怎么样的动荡。”
  这倒是十分现实的事情,看看X战警里面的变种人,导致人类分裂也不是不可能的。
  “那么最后一项基因重塑呢?”英国代表乔治问道,“基因改造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但是能延长寿命不会有人反对吧。”
  基因重塑确实是最容易赢得民心的决定,有谁不想再活六十年,尤其是在如今流浪地球医疗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寿终正寝了。
  问题就是,目前流浪地球的基因改造技术,相较于义肢和灵能来说,是还算比较弱的。
  例如乔律自己就能感受得到,在他身上的振金共生体义肢和灵能天赋都十分强大,倒是基因改造主要提供的是感官方面的强化,在还能使用灵能进行感知后,就只剩下反应速度值得称道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格蕾丝博士提醒道,“合成进化方案提供的虽然是义肢适应性,但事实上还包括神经植入物。举个例子,在座各位使用的同声传译耳机,如今就是使用神经接口的装置。假如我们将其设计成神经植入物,就可以不需要通过耳机,而是在大脑中完成翻译,这样可以突破必须要翻译成母语的限制,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会提升不少。”
  同声传译装置是流浪地球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全人类之所以能够团结起来完成流浪地球计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突破了语言交流的障碍。
  哪怕是现在联合政府内部会议中的每一个人,都还是要带着同声传译耳机,尽管说着不同的语言,在每一个人耳中里听到的声音,都是自己的母语。
  格蕾丝博士提出的就是一个更加直接的方案,不是让同声传译装置把理解后的信息,翻译成母语传达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而是把理解语言的程序植入到每个人神经当中,沟通效率当然是事半功倍。
  “这么说的话,不是甚至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利用神经植入物进行交流吗?”乔律敏锐到捕捉到这一点,这就不是一般的厉害了。
  格蕾丝博士点点头说道:“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提升神经植入物的性能,那么就和用手机发送信息一样简单。”
  在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里曾经提到过,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信息传输速率,大概只有每秒1至10比特,也就是1-10B/s。
  现在手机都用到5G了,信息传输速率要用MB来计算,具体是多少万倍,乔律都懒得去算了。
  也许最初他就误会了,【合成进化】的最大价值从来就不在什么机械义肢上,能够让人的大脑思维与沟通能力都提升不止一个档次的神经植入物,才是合成进化给人类文明带来最大的影响。
  或许它将成为新的知识传递的媒介,正如《乡村教师》里面的高级文明说的那样,人类不必再依靠语言来传递信息,以此来迈向通往更加高级文明的阶梯!
第五百六十八章
黑客帝国
  听到神经植入物的作用,在场的众人都意识到了其价值所在。
  知识就是力量,能够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无疑可以大大促进科学的发展。
  恐怕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格蕾丝博士身为科学家,才会插嘴提上这么一句吧。
  “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呢?”乔律忍不住问道。
  格蕾丝博士回答:“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部分,想要把机械植入到这里,当然是最麻烦的。一旦出现排斥反应,很有可能会导致当场死亡,根本没有挽救的机会。所以才需要提高全人类的义肢适应性,否则这项技术根本无法大规模推广。”
  这是理所当然是,一旦脑死亡的话,人就是一具尸体了,无论医疗技术再先进也救不回来,脑科手术也一直是医学方面的最大难题。
  相比之下,其他人造器官和义肢之类的东西,只能说是最浅薄的应用。
  美国代表德里克说道:“但是,这也会导致很多问题,个人隐私泄露、黑客犯罪、甚至洗脑控制,这样真的好吗?”
  “这些问题在如今的互联网发展中一样存在,那么我们放弃发展互联网了吗?”格蕾丝博士反问道。
  确实,对于这些问题,众人心中都再明白不过了。
  人类是不可能放弃网络,削足适履地退回到信息时代之前,所以神经植入物会带来的问题,也不过是大同小异罢了。
  之后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终于包括乔律在内的理事代表们,还是一致同意了格蕾丝博士的建议,采取了【合成进化】的改造方案。
  作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是轻松了不少,至少需要面对只是现存问题的延伸,就算没有选择【合成进化】,或许终有一天流浪地球还是会走到一步吧。
  只不过就算完成了【合成进化】方案,现在流浪地球的神经植入物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格蕾丝博士的构想,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实现。
  最好是这一次出现的位面往返传送门,能够把流浪地球引向一个这方面技术发达的位面,这样就能大大加速【合成进化】的进程,让人类进化为信息传递更为高效的种族。
  正当乔律这么想的时候,没想到机会马上就来了!
  就和往常一样,在超空间中行星发动机传送塔发现了一个神秘坐标,至今为止流浪地球已经通过这种坐标,经历过生化危机、守望先锋、尼尔:机械纪元等世界,对此已经是相当熟练了。
  然而这一次发生的事情,却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中央科学院院长张斌马上找来了乔律,与他商量这次遇到的怪事。
  “怎么回事?这次发现的坐标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乔律来到张斌的办公室坐下问道。
  张斌脱下眼睛揉了揉太阳穴说道:“是啊,出现了很大问题。我们发现了这个神秘坐标,但却不能把任何物体传送过去。”
  这件事确实是不同寻常,不能把物体传送过去,那么这个坐标还有什么意义?
  “这么说,我们只能放弃探索这个坐标了?”乔律理所当然地说道。
  如果不能把人传送过去的话,是没有办法进行观察的,这一点在最初的生化危机位面就说过了。
  张斌却摇了摇头说道:“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们也不用这么烦恼。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正如我刚才所说,无法把任何物体传送过去。”
  “物体?”
  乔律马上意识到张斌所说的重点,科学家都是极其严谨的,既然说是物体不能传送,那么也就意味着可以传送的,是物体以外的东西。
  张斌点点头说道:“没错,经过多次实验尝试后,我们偶然发现,可以通过神经接口把人的意识传送过去,就和格蕾丝博士的阿凡达计划一样。”
  如此一来,确实不能算是物体,只不过必须把意识传送过去,难道另一边是虚拟世界吗?
  “那么我们传送过去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乔律连忙追问道。
  既然张斌能够如此肯定意识可以传送,那么肯定是已经做过相关的实验了。
  说到这里,张斌长叹一声,伤感地说道:“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传送过去的那名志愿者,在短时间内就死了。”
  “死了?”乔律顿时警觉起来,“怎么会死了?如果他的意识在那一边被杀死,不是应该返回到身体里面吗?”
  格蕾丝博士的阿凡达装置就是这么运作的,如果一个人意识操控阿凡达死亡,那么他只会回到自己的身体里面,不可能会跟着一起死亡。
  “所以这一次发生的事,才如此超乎我们的想象。根据尸检报告显示,他的身体有过剧烈的应激反应,与遭遇枪伤时的创伤反应类似,但真正的死因却是脑死亡。”
  张斌语气沉重地说道:“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眼前,却什么都做不到,不管在这边如何进行急救,都无法阻止他的死亡,在另一边一定发生了什么事。”
  “没有办法紧急断开连接吗?”乔律问道。
  张斌回答道:“是的,同样会造成脑死亡,并且还要更加干脆利落。”
  至今为止的种种迹象,已经让乔律有一点头绪了。只不过他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确定到底是否这么一回事。
  “还有其他什么线索吗?”
  “我们与志愿者始终保持着联系,这是他临死前的录音。”
  张斌在电脑上播放出一段音频,这就是流浪地球传送过去的志愿者,用生命换来的宝贵情报。
  “有人!不,有什么东西在追我!(奔跑声和枪声)等等,到处都是他们!那些家伙无处不在!”
  最终传来的只有一连串激烈的枪声,随后一切归于平静,看来这就是结果了。
  听到这里,乔律基本上可以肯定了。为什么只能把人的意识传送过去,以及为何在那边死去,就等同于真正的脑死亡。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通往另一个位面的坐标,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却要比现实更加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会送掉性命!
第五百六十九章
进入母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4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