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穿越的流浪星球(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457

  科学家们自然是对这座黑色方碑充满兴趣,别的不说,方碑三边的比例是绝对精确的1:3:9,这一点已经让人遐想万千,更不要说上面诗词的含义了。
  丁仪对其当然是十分狂热的,他知道所谓的绝对精度有多么困难,所以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文物,其科技含量不是一块石头这么简单。
  方碑的材质也都令人惊讶,一般无论什么东西在地底下埋个几十亿年,早就被侵蚀得不成模样了,上面刻的字也该被磨平。
  可是这座黑色方碑不但上面的字都还清晰可见,甚至就连三条边的比例都还保持着绝对精确,这样的技术就让人望而生畏了。
  这么看似普通的一块石碑,蕴含着难以想象的鬼斧神工,丁仪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丁仪的学生兼助手的李一一,也在一旁帮忙进行各项测试。他对于这座方碑就没有这么热衷,认为这是考古学家该干的事。
  眼下最大的着眼点,就是黑色方碑三条边的比例,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功夫,做成绝对精确的1:3:9?
  一般情况下,要求绝对精度的东西都是有特殊含义的。比如说国际千克原器,就是利用一个铂铱合金打造的圆柱体砝码,来定义一千克的标准重量。哪怕只是少了几微克,都不能再算是标准。
  那么这座黑色方碑的三条边比例,要维持这样精度又是为了什么呢?
  “会不会是艺术上的黄金比例?例如黄金矩形什么的。”李一一提出道。
  艺术上确实有黄金比例的说法,具体上是(√5-1)/2的无理数,可以约等于0.618:1,就像圆周率一般取3.14一样。
  这一比例被认为是最具有美感的,所以被大量应用于艺术中。一个长方形的两边比例为0.618:1,就会被称为黄金矩形,许多建筑师都会按照这一比例来进行设计。
  考虑到这座黑色方碑的正面也是一个矩形,上面刻着的又是充满艺术感的诗词,由此联想到黄金比例可谓是理所当然。
  毕竟0.618:1只是人类文明的黄金比例,谁也说不准某个外星文明的黄金比例会不会是1:3:9,审美这种东西是很难说的。
  丁仪却摇摇头说道:“那你知道黄金比例是怎么来的吗?”
  “黄金分割呀,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例与其倒数是一样的,1.618的倒数是0.618,而1.618:1与1:0.618是一样的。”
  李一一的基础知识还是非常扎实的,这点问题当然难不倒他。
  丁仪教训道:“所以说你啊,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既然你都知道了黄金比例与数学有关,又怎么会觉得这就只是一个审美问题?”
  黄金比例虽然普遍应用于艺术上,但在根源上还是一个数学方法。
  它的出现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例如十等分、五等分圆周、求18度、36度角的正弦、余弦值等等,绝不是单纯的审美问题。
  “所谓的美感都必然遵循着某种规律,艺术与数学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否则为什么每个学画画的人都必须要学几何,你难道连这都不懂吗?”
  李一一被丁仪教训得抬不起头来,他还是漫不经心地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那么老师你认为,这座方碑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才把比例做得如此精确的吗?”李一一问道。
  丁仪抬头说道:“最直接的猜测就是,它想告诉我们某些东西的比例是1:3:9,可能会是某种公式,这样可就意味着太多了。”
  例如从衰变的铀到裂变式原子弹,再到太阳的核聚变,再到物质和反物质的湮灭,都遵循着一条简短的公式:E=mc2。
  假如这真是某种公式,其作用可能大到难以想象。正如上面所说的黄金比例在数学上有多种用途一样,简单的比例也有可能成为改变一切的契机。
  此时,负责解读方碑上诗歌的语言学家也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但凡涉及到数字,诗歌所使用的都是十进制。
  可不要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人类普遍使用十进制,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生来就有10根手指,这样一个生物学事实的结果。
  正如孩子往往从数手指头开始学习数学一样,最初的数学也是这么诞生的。实际上,在古代世界独立开发的有文字的记数体系中,除了巴比伦文明的楔形数字为60进制,玛雅数字为20进制外,几乎全部为十进制。
  人类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对于外星文明来说就并非如此,假如一个外星种族有8根手指,就更有可能倾向于8进制,对于十进制反而会看不惯。
  这一点也早已得到证实,赛博坦文明直接使用的是二进制,三体文明普遍采用十一进制,歌者文明更是离谱的三十六进制,可能与它们生长的不是手指而是触手有关。
  所以并不能认为十进制就是理所应当的,结合方碑上记录的人类生物学信息,当然也包括有十根手指这一重点,其他人也开始逐渐接近这座黑色方碑背后的真相了。
第七百一十八章
人类的选择
  通过对黑色方碑上刻下诗歌的进一步解读,中央科学院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信息。
  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关于方碑上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语言学家原本并没有特别在意,数学家们却发现明显有一些数学符号混入其中。
  这是一件特别怪异的事情,因为数学符号这种东西是没有一个固定格式的,全凭一个文明自己去定义。
  例如人类所熟知的“+”和“-”,就完全可以用其他东西来表示,在其他文明眼里就不是加和减的含义。
  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认定这些象形文字,代表的就是人类文明定义的数学符号呢?
  语言学家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能这么想当然。
  然而事实就是这么的离奇,当按照人类的定义将这些数学符号代入到这些诗歌当中,又巧妙地能够理解得通。
  一旦这么做之后,整个黑色方碑上的内容就如同从《诗经》变成了《九章算术》,当然内容却是极为高深的,甚至包含许多流浪地球尚未掌握的技术。
  黑色方碑的三条边所代表的符号,也从这些诗歌中通过列等式解读出来,就如丁仪所料的那样,最终化简为一条复杂的公式。
  尽管目前还不知道这条公式的作用,但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一定可以理解,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最让人困惑的,还是这种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因为这实在是太过巧合了,这座黑色方碑利用了这么多人类定义的数学符号,采用的是人类普遍应用的十进制,以及人类容易理解的象形文字,都意味着其他文明拿到都只会不知所云,能够获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如人类文明。
  但是明显这座黑色方碑出现的时候,人类文明乃至地球生命都还没有诞生,那么它到底是如何预言到这一切发生的?
  最终中央科学院得出了答案,也就是乔律所知道的。
  丁仪在乔律面前侃侃而谈道:
  “我们穿越过这么多平行世界,遇到过这么多人类文明,也已经发现了。虽然在不同位面的人类文明,有着不同的文化与历史,但总有一些东西是相通的。”
  “例如我们都普遍使用十进制,有着相似的语言文字,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数学符号,所以我们之间的科技交流才如此方便,不像其他文明的知识那样讳莫如深。”
  “那么进一步推测,如果不仅仅是平行世界的人类文明,在宇宙轮回中的人类文明,也具有着这样的相通之处,那么这座方碑上的内容就可以理解了。”
  还没等丁仪说出最后的结论,乔律就抢先一步说道:
  “这是上一代人类文明留给我们的东西,把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记录在上面了。”
  “没错……嗯?”
  丁仪突然反应过来,这可是他们讨论了好久才得出的结论,怎么乔律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说出来了?
  “你早就知道了?”
  “抱歉。”乔律不可置否地说道,“把所有人都叫过来吧,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公布。”
  原本就黑色方碑的来历,中央科学院就要召集众人,告知他们这件至关重要的事。
  如今既然是已经有事实基础,乔律也就不需要再隐瞒什么了。
  片刻之后,联合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所有常任理事代表全部到场,听取得到的结论。
  丁仪先把从黑色方碑上解读得到的内容复述一遍,然后是关于其来历的解释,光是这些就已经引得满场震惊,然而好戏其实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乔律终于开诚布公,把他一直以来都没有能说出口的事,全部给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从流浪地球最初开始穿越,一直到最近才从系统管理员那里知道的宇宙真相,归零者的所作所为,以及流浪地球的最终使命,乔律统统和盘托出。
  过于庞大的信息量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一时陷入了呆滞状态,如果不是有黑色方碑作为证据,这些就算从乔律口中说出,也依然让他们感到难以置信。
  只能说这一切都超乎了他们的想象,甚至是理解范围。
  黑暗的宇宙真相,绝望的宿命轮回,在背后操控着的归零者,上一代人类文明的传承,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如此的不可思议。
  但事实又就这么摆在眼前,黑色方碑上记录的东西并非是虚假的,科学家们的推断都全部指向这一真相。
  罗峰最先反应过来,对乔律问道:
  “你接受了吗?这样残酷的使命。”
  乔律当然也交代了,他要成为人类文明最后的守望者这件事,独自背负着这样的重担迎来宇宙末日,怎么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在我看来,如果流浪地球能够放弃前往新宇宙,拒绝成为新的归零者迎来宇宙的终结,这样的选择要比我艰难得多。一个人作出选择很容易,一个文明作出选择却十分困难。”
  是的,乔律能够实现自己使命的前提,是全人类的支持。
  如果最终战胜了归零者的人类文明,还是执意要继承归零者的全部技术前往重启后的新宇宙,那么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总有人会成为新的归零者,依仗着宇宙重启技术率先使用宇宙规律武器,那么一切又将回到最初,只不过是换了一群人罢了。
  这就是留给乔律最后的难题,宇宙的命运并非掌握在他一个人,而是整个流浪地球文明手中。
  只有在人类这一群体作出理智判断的时候,乔律才能完成他的使命,否则无论他一个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最后的结局。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把一切都说出来,这个愿望恐怕就只有联合政府可以实现了。
  罗峰马上就察觉到乔律的意图,但也陷入了沉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4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