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0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2/3147

  赵祯笑了笑,见御医面色不好看,就低声道:“我还好,还好,不关你的事……”
  治不好皇帝要背锅,当然不会如以往和以后那样担心流放或是掉脑袋,可终究是坏事。
  御医垂眸,外面传来了韩琦的声音:“陛下,今日……”
  开始禀告了,赵祯凝神听着。
  “……此人贪腐一万余贯,臣等以为当流放琼州。”
  赵祯看着虚空,嘴边挂着微笑,说道:“琼州一去再难回……”
  外面的韩琦说道:“官家,那要不就在西南吧。”
  咦!
  赵祯觉得有些奇怪,按照往常来说,韩琦应当要据理力争,而且要把他说的哑口无言才是。
  他怎么那么软和了?
  随后又是几件事,赵祯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给出意见,可奇怪的事发生了……
  稍后他叫来了曹皇后,说道:“他们今日很和气,我说什么就是什么,韩琦连声音都压低了……这是怎么了?”
  赵祯有些心慌,他觉得这是自己不行了,所以宰辅们才如此温柔对待。
  曹皇后一脸懵逼的道:“官家,御医说您这病就是慢慢的养。”
  御医点头,可赵祯的疑心病犯了,当即吩咐道:“御医全部来。”
  命令下去,御医们倾巢出动,一时间宫中人心惶惶,都以为官家要完蛋了。
  赵曙也有些慌,他叫来了赵仲鍼,说道:“官家怕是有事,快走!”
  父子俩在宫中狂奔着,那些宫女内侍见了更加的心慌。
  赵仲鍼跑的游刃有余,赵曙却不行了,最后两个内侍架着他跑。
  等到了福宁殿时,见外面没有人看守,赵曙就懵了。
  “官家……官家如何?”
  “官家无事。”
  陈忠珩看着这对父子满头大汗的模样,心中不禁腹诽着赵祯的谨慎。
  “无事?”
  确实是无事,里面一群御医轮流诊治之后,都给出了无事的结论,赵祯这才放心。
  司马光得了消息很生气,于是就上了奏疏,劝谏赵祯好生养病,别折腾。
  “官家这是病久了,你何苦进谏。”
  程颢和司马光在学术上有共鸣,所以关系不错。而司马光的职务是知谏院,算是他的领导之一。
  司马光板着脸道:“开了头,以后就没法收尾,作为御史,遇到这等事不可退缩,要用奏疏告诉官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时外面进来一人,禀告道:“庞太保去了……”
  “什么?”
  司马光的身体一下就软了,然后泪流满面。
  “你……他果真是去了吗?”
  来人点头,“庞家已经举哀了。”
  庞籍于他而言就是第二个父亲,他的宦途一路都在庞籍的保护之下,堪称是无微不至。
  程颢叹息一声,起身告退。
  回到御史台,正好遇到杨继年,他就拦住了拱手说道:“杨御史,令婿的文章如何?”
  这是暗示:你那女婿做学问吗?
  先前他去找司马光,两人为了当下的学风问题探讨了一番,结论就是所谓的题海之术危害最大,引得天下学子忘却了学问,一心只求富贵。
  杨继年皱眉看着这个新同僚,说道:“他当然做学问,否则太学此次如何能再次脱颖而出?”
  程颢一怔,说道:“那是取巧。”
  他觉得题海之术完全就是在取巧,把学问弄成了烂大街的货色,当真是让人忍无可忍。
  若是可以,他甚至认为沈安是千古罪人。
  “从题海之术出来之后,学问荡然无存,你也是多年寒窗出来的,以为如何?”
  但凡是十年寒窗出来的官员,对儒学总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不肯亵渎,所以他以为杨继年该做出正面反应。
  杨继年木然的道:“读书苦。”
  程颢含笑道:“是啊!”
  他想起了自己多年的苦读经历,不禁有些唏嘘。
  杨继年依旧着木然说道:“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大儒……”
  程颢点头,“大儒大儒,所谓大,就是难,难啊!”
  “既然不能成为大儒,那为何要皓首穷经?”
  程颢愕然。
  杨继年说道:“读书明理,但还需要营生,要去养活妻儿,日日抱着书本读书,谁养你?”
  程颢惊讶,继而想反驳,可一时间却不知如何说起。
  边上有两个官员也在惊讶。
  “这是杨继年?”
  “那刻板的模样,让某以为他不会争辩呢!没想到一张口就堵的程颢哑口无言。”
第639章
唐仁发狂
  西北的春天来的比较迟,当地上的青草刚冒出头时,府州城里才感受到了一些春意。
  唐仁住的地方不错,至少晚上不会漏风。
  他起床洗漱,然后仰头大喊一声:“李谅祚小儿,可敢来府州吗?”
  他的随从燕八在边上侍候,见他仰天大叫也不惊讶。
  洗漱完毕,吃完早饭之后,唐仁就带着燕八去寻折继祖。
  折继祖在练武,唐仁看了艳羡的道:“知州这是多年苦练才有这等杀敌手段,某若是能有一半本事,也能跟着去冲阵。”
  边上的折家人笑道:“钤辖说笑了。”
  唐仁认真的道:“待诏比某年轻许多,他都能冲阵杀敌,某是待诏一手提拔的,自然要效仿,否则别人说待诏眼瞎了,竟然提拔了某这个软蛋……某不怕自己丢人,就怕给待诏丢人。”
  折继祖把长刀丢过去,有下人稳稳接了,他走过来笑道:“钤辖可见过待诏厮杀吗?”
  唐仁摇头:“想来是能让人热血沸腾。”
  “对,那年我部和西夏人绞杀在一起,不分胜负,关键时刻待诏率邙山军从侧面突入,一举击溃西夏人,这才有了大捷,这才有了京观。那场厮杀……确实是很热血。”
  边上有人说道:“邙山军不过百人,敌军数千人,百人去和数千人厮杀,那感觉……当时某就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再加上待诏以文官之身冲阵,更是激发了军心士气,西夏人顷刻就全军溃败。”
  唐仁听的热血沸腾,恨不能西夏人顷刻间就来到府州,然后他率军厮杀。
  “李谅祚会不会来府州?”
  这是个大问题。
  折继祖摇头道:“这边对于西夏人来说就是鸡肋,所以多半不会来。”
  唐仁惆怅的道:“是啊!就算是夺取了麟府路,可还有一条黄河遮挡着,对岸就是河东路,那边大宋屯兵无数,西夏人肯定不敢冒险。”
  “最近辽人的游骑倒是来了几次,要小心些。”
  “辽人的游骑?”
  唐仁觉得这事儿问题不大:“辽人不会和咱们开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2/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