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0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5/3147

  边上的侍女也有些惊讶,眼中多了钦佩之色。
  自古帝王就是高居九重天,威严不可测。
  威严是第一重享受,那种俯瞰众生的感觉实在是太舒坦了,以至于有些酋长会喊出我还想再祸害五百年的话。
  第二重享受就是天下的美女任由自己享用,天下的东西都任凭自己享用。
  是个男人就会憧憬美女如云,夜夜做新郎,可赵曙竟然不想。
  赵曙看着她,眼中多了柔色,“在宫中的那些年,我心中惶然无依,只觉着这宫中就是绝地,能把我冻成冰,只有你……”
  他缓缓握住了高滔滔的手,认真的道:“那时的你就是春天……”
  宫中的冷漠让年幼的他觉得这里永远都是寒冬,而恰好出现的高滔滔就是那寒冬中的一抹春色,让他能坚持下去,直至出宫。
  高滔滔也想起了那些年。
  那时的她同样是无依无靠,宫中的天空就像是井上的天空,她看不到一点自由和希望。
  幸而她看到了同样身处困境里的赵曙,两个孩子渐渐靠近,互相取暖,一起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她反握住那只大手,微笑道:“您也是春天。”
  两人脉脉相对,赵曙低声说了些外面的事。
  “……辽人大概是要多看看,看看我是什么秉性,若是好欺负,定然会起大军来威胁。他们缺钱,耶律洪基只顾着享受,却忘记了那些享受都需要花费钱粮……”
  高滔滔听着这些事,眼中渐渐多了神彩。
  “西夏人看似很悲痛,可他们的人回去报信跑的太快了些,如今估摸着已经出了西北,可见心急。”
  赵曙的嘴角多了讥讽,高滔滔问道:“官家,他们急什么?”
  “以为这是机会。”
  赵曙的脸上多了凝重之色:“李谅祚登基至今,西夏国中依旧混沌,那些对头依旧在抱团盯着他。”
  “那他就该和那些人斗啊!”
  高滔滔把李谅祚的处境换在了赵曙的身上,觉得就该斗。
  赵曙摇摇头道:“内斗只是最坏的打算,打来打去,最后打烂的是自家的东西,李谅祚不傻,所以……”
  高滔滔听出了些煞气,就惊道:“难道他敢冲着大宋来?”
  赵曙笑道:“为何不敢?你别忘了,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偷袭秦州,若是被他得逞,整个凤翔府都危险了。”
  “多亏了苏轼。”
  高滔滔对苏轼的欣赏大抵有些粉丝心态,所以提到他就来了精神:“官家,那苏轼可是允文允武呢!”
  赵曙见她急切,就笑道:“知道你喜欢他的诗词文章,不过且看吧。目下我要看看臣子们的建言,然后……”
  他缓缓起身,眼中有些憧憬之色:“这是朕登基后面临的第一次威胁,怎么办?”
  ……
  “怎么办?”
  赵曙召集了宰辅重臣议事,沈安也在。
  韩琦说道:“陛下,李谅祚是否会入侵不能确定,但若是大宋戒备森严,怕是会被嘲笑。”
  包拯说道:“可被嘲笑总好过被打个措手不及,上次李谅祚偷袭秦州,若非是被发现,西北危矣。”
  韩琦不悦的道:“国事不是街坊打斗,若是能,老夫巴不得整个西北都戒备森严,可老夫是首相,要考量民心士气,还得盯着另一头的辽人,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这些点点滴滴老夫都要考量,你考量了什么?”
  韩琦这阵子颇为得意,跋扈的老毛病又犯了。
  包拯被他这话梗到了,却没法反击,一时间大宋第一喷子竟然哑火了。
  “对付西夏人无需考量。”
  曾公亮用那种‘不出老夫所料’的眼神看着出来的沈安,知道老韩有麻烦了。
  你敢不给包拯脸面,沈安绝壁要出来扫你的面子。
  沈安出班说道:“陛下,李谅祚如今就是困兽,西夏内部的纷争他无法平息,也不敢去平息,否则处处烽烟,他又会担心大宋和辽人趁火打劫,所以他定然会借势。”
  “借势?”韩琦觉得沈安的想法太过幼稚,“他借什么势?”
  “对。”沈安笃定的道:“国中有大麻烦,有对头,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外面解决。”
  “怎么解决?你莫不是信口胡说……这是御前,官家没空听你瞎扯。”
  韩琦最近关注的事情有些多,脾气坏了不少。
  沈安没看他,继续说道:“国中有政敌,政敌手中有军队,怎么去削弱他?”
  “大军镇压!”
  韩琦的反应很中原,很儒家。
  沈安微笑道:“为何不对外去解决呢?”
  “怎么解决?”
  韩琦冷笑问道,他觉得沈安是在为了包拯出头。
  沈安说道:“开战!”
  咕噜!
  殿内瞬间安静,不知道是谁的肚子叫了一下,声音就清晰传了出来。
  可众人都没功夫去看是谁饿了,他们面面相觑,觉得这个想法真的是太疯狂了。
  韩琦说道:“穷兵黩武不会有好下场!”
  连曾公亮都不满的道:“为何要开战?一旦开战就是血流漂杵,生民离乱,老夫想到那个场景就心中不忍。你还年轻,莫要被血勇给迷惑了,治国,首要稳!”
  欧阳修干咳道:“那个……大宋和平多年,西夏只是小患,无需大动干戈。”
  一群宰辅都在反对沈安的这种思想,哪怕对沈安不错的欧阳修和曾公亮也是如此。
  这不是私仇,而是在警惕这种激进的思想被赵曙接受,到时候……
  “汉武穷兵黩武,前汉由盛转衰,正是始于他。”
  韩琦的腰杆挺直,目光俾睨的道:“大宋要江山稳固,行事就要慎重,动辄开战何其轻率?”
  沈安有些恍惚,他想起了后来的那些话。
  后来面对着赵仲鍼的积极态度,富弼说道:“臣愿陛下二十年不言兵。”
  大宋的宰辅们忌讳谈动兵,仿佛那就是末世前兆。
  而这一切的起因有两个,一是在几次战争之后,他们对大宋军队绝望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警惕武人,他们宁可为此现状,也不肯让武人成为主宰。
  想想,若是大宋对外战争时常高唱凯歌,武人们会不会嘚瑟起来?会不会觊觎权利?
  前唐后期和后来的混乱时期中,武人就是这么起来的,然后把文官当做了猪狗。
  那种日子不能再来了呀!
第659章
老包挂帅
  赵曙登基后,心中是有一番打算的。但他要先看,看看重臣们的想法。
  臣子们有些跋扈,这些他感受到了,可怎么回击?
  他根基未稳,要忍。
  但他的耐心却越来越差。
  所以面色渐渐难看。
  刚才的辩论从是否该对外开战来解决国内的矛盾,迅速转为大宋该走向何方。
  这是个大题目,赵曙虽然不赞同频繁对外开战,但那种所谓的平稳却也无法接受。
  那样的日子中,帝王的作用会被削弱,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木雕神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5/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