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0/3147

  咦!
  两边同时响起惊讶的声音,大家都不敢相信竟然有文官来从军,这人莫不是傻子?
  赵曙也很惊讶,但却不能拆台,只是微微点头。
  刘展忍不住出来问道:“那个……常建仁,你为何要从军?”
  这个问题是大家都想问的,连赵曙也不例外。
  “为了大宋。”
  常建仁坚毅的道:“陛下,臣当年曾为先帝画过一幅画,乃是千军万马冲阵杀敌。记得先帝看了这画,喃喃的说大宋何时有此虎贲,然后就叹息……臣一直记着那声叹息,当时就想着如何能让大宋的官家再无此撼……”
  他微微低头,吸了一下鼻子,然后用低沉的声音说道:“臣想了许久,直至昨日听闻水军招募都虞侯,臣才想到了那个法子……”
  他抬头,目光坚定的道:“臣想到的法子就是从军,用长刀,用敌人的头颅来消弭君王的遗憾!”
  众人讶然,随后就是震惊。
  刘展差点把眼珠子都瞪了出来,他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文官里面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个奇葩呢?
  什么君王的遗憾,那和你有半文钱的关系吗?你装什么大瓣蒜啊!
  赵曙的目光复杂,轻轻叹息一声,众人想到刚才常建仁的话,都有些尴尬。
  而常建仁却有些懵。
  这个问题昨夜闻小种也带来了答案,据说是沈安亲自手写的答案,里面甚至什么时候该低头,什么时候该吸鼻子都有清晰的交代。
  如果赵曙知道这个回答是事先准备好的,他绝壁会让人把沈安阉了,送进宫中去伺候自己。
  但他现在却在感动之中。
  “好!”
  众人正在心思各异的想着常建仁这朵文官里的奇葩,被这一声叫好给惊醒了,等循声看去时,却是沈安那厮。
  沈安一脸正色的道:“陛下,常建仁官位不高,名声不显,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心中一直在心心念念的竟然是江山社稷,这是什么?这便是位卑不敢忘忧国啊!”
  “位卑不敢忘忧国?好,说得好!”
  有人觉得沈安这话说的极好,有人恍惚曾经听过,等仔细回想了一下,竟然是沈安以前说过的话。
  赵曙微微点头,帝王能有这等忠心耿耿的臣子,他的心情极端的好,于是就微笑道:“如此就开始吧。”
  富弼出来说道:“从昨日开始,臣就令人盯住了秦臻,然后让他出题。臣敢担保这些题目绝无外泄的可能。”
  富弼太自信了,让沈安差点笑破了肚皮。
  老富派的人都是饭桶,被闻小种轻松潜入,拿出沈安的手书劝服了秦臻,然后得到了标准答案。
  赵曙赞赏的点点头,觉得自己把富弼召回来太英明了。
  有富弼在,不但给韩琦找了个对手,也让朝中多了一员干将。
  “如此……就开始吧。”
  富弼招手叫来秦臻,两人轻声商议着章程。
  “这三人你以为谁能胜出?”
  赵曙突然问道,对象是赵顼。
  这是考教。
  赵曙把赵顼带出来,就是让他见世面的。
  韩琦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未来的太子的判断。
  按照常理,等赵顼登基时,他们不是告老还乡就是坟头草三尺高了,所以此刻的关注只是想知道未来的帝王是什么成色。
  赵顼看了看胡江和田好卷,这二人都是武将,敢来投水军,本事自然不差。
  今日会考什么?
  赵顼想了想,觉得应当是文武都有。武,常建仁铁定没戏;文,看似他最出色,可这是军中,不会考文章诗词,也不会考他擅长的画画。
  只会靠关于水军的事。
  所以常建仁几乎没有一丝胜机。
  这么一分析,赵顼才发现大家看向常建仁的目光中带着怜悯。
  为啥要怜悯?
  因为他用文官之身来从军就是奇葩,而此次选拔他铁定会失败。等失败之后,翰林院那边绝对会收拾他,到时候他就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货色。
  赵顼心中微叹,觉得可惜了此人。若是他能过关的话,会在文人和武人之中引发大讨论。
  文人能否去从军?
  只要能引起这个讨论就值得了。
  这样的讨论会渐渐扩散,等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军中后,文贵武贱的局面就会渐渐扭转。
  大宋的军队不行了,这是沈安和他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而根源就在于打压!
  长期打压之后,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好男不当兵的民谚就是起于此时。
  若是不加干涉,五十年后,大宋将再无可用之兵。
  所以赵顼真心希望常建仁能赢,可……
  他正准备说出自己看好的人选,突然看到常建仁的目光有些闪烁。
  闪烁就闪烁吧,他竟然看向了沈安。
  那眼神怎么有些熟悉呢?
  赵顼想起自己以前和沈安配合默契的坑人,那时候就是用这种眼神来暗示对方。
  他的心一跳,不知怎地就觉得今天是个好天气,于是就说道:“孩儿觉着常建仁应当能赢。”
  “哈哈哈哈!”
  周围一阵轻笑,韩琦笑道:“大王心慈,这是可怜那常建仁没人支持罢。”
  曾公亮说道:“此人勇气可嘉,可终究是没有自知之明。”
  这话在暗示常建仁不堪用。
  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就是最大的原罪,他会处处碰壁,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交往,最后沦为孤家寡人。
  欧阳修叹息一声,很是惋惜的道:“可惜了。”
  赵曙笑道:“你为何认为他能赢?”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蠢,那么必然有原因。
  赵顼说道:“其他二人看着孔武有力,又是军中宿将,应当能赢。可孩儿却在常建仁的身上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东西,那就是坚毅。”
  赵曙微微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在帝王的眼中,胜负只是一个游戏,他们不看重胜负,看重的是胜负背后的东西。比如说臣子的品质,或是问题的根源。
  谁输谁赢他无所谓,但自己的儿子学会了用帝王的角度去看人,这事儿可喜可贺。
  坚毅是一个很难得的品质,比如说当年的范仲淹,他就拥有这种品质。
  富弼说道:“陛下,先是武试。”
  赵曙点点头,于是三人就在前方开始操练起来。
  其他二人不管是刀法还是拳脚都不错,张八年在赵曙的身后低声评价着。
  “……胡江的刀法凌厉,不过少了杀气。田好卷的拳脚不错,算是难得……”
  他的目光转到了常建仁的身上,不禁偏过头去,不忍再看。
  常建仁拎着一把长刀在劈砍,砍的毫无章法,就像是一个新手在山中砍柴。
  “常建仁如何?”
  既然儿子关注他,赵曙也就多看一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0/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