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9/3147

  沈安笑道:“此事郡王一说,那些往日满口忠义道德的臣子要坐蜡了。”
  “那些人往日什么都敢弹劾,今日如何?”王雱觉得沈安很损,但却很过瘾。
  稍后就有消息传来。
  “苏郎君第一个上了奏疏,说是宗室不该这般白养着,要不就给温饱就行。”
  这就是养猪政策,和后来的大明宗室一个鸟样。
  “谁让他第一个上的?”
  王雱恼怒的道:“此事安北兄第一个上了,他再上,别人会怎么看?说咱们结党呢!”
  赵顼唯有苦笑。
  他觉得苏轼的风格有些熟悉,想来想去就和欧阳修差不多,有猪队友的嫌疑。
  “咱们怕了吗?”
  一直没吭声的沈安挑眉道:“旁人结党都是重臣,出来就是数十人,可咱们有几个?”
  四五个而已,怕个毛线!
  沈安的底气很足,“这年头想单枪匹马的去做大事,那就是找死!”
  古今中外多少教训,沈安来自于后世,自然看得分明。
  他说道:“削减宗室的耗费好不好?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咱们一起使劲有啥不对的?再说了,以后还有许多麻烦,不管是三冗还是外敌,那么多的事情等着去做,宗室之事不过是练手罢了。”
  赵顼心中振奋,起身道:“如此我就回去了。”
  看他的神色,分明就是准备回宫去和自家老爹打擂台。
  “小心挨揍啊!”
  沈安取笑道。
  赵顼毅然道:“这个大宋总得要动动才好,不然死水一潭,让人觉着绝望。”
  他一路回宫,就去请见赵曙。
  “他不是才出宫吗?怎么就回来了?”
  赵曙觉得有些奇怪,等儿子进来后就问道:“可是为了沈安之事?”
  “不是。”
  赵顼很是硬气的态度让赵曙赞赏不已,“那是为了何事?”
  “爹爹,帝王可以筹谋,但该决断时不能含糊。”
  我去!
  陈忠珩在边上不禁心中一颤,觉得赵顼这个讥讽有些吓人。
  你这是想说官家没担当吗?
  “你说说看,若是说不出个道理,新年之前就一直读书吧。”
  赵曙显然是有些恼了。
  赵顼并未害怕,朗声道:“爹爹,当年您还未进宫时,宗室里大多是冷眼相看,后来更是有赵允良和赵允弼在暗中窥伺,由此可见宗室对皇室并无多大的好处。这样的宗室为何要耗费许多钱粮去养着?”
  赵曙想起了那些日子,眸色微冷。
  当年他真是受尽了白眼,这才导致毛病加重了。
  “还有,您时常教导孩儿,为君者当胸怀天下。可这个天下是什么?孩儿以为是百姓,而不是宗室。如今百姓艰难,宗室却依旧在逍遥度日,爹爹,这天下还要吗?”
  这天下还要吗?
  这话凌厉,几乎就是在问赵曙:是天下重要,还是宗室重要?
  赵曙的目光中多了喜色,板着脸问道:“那你说该如何办?”
  赵曙早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孩儿以为不可一刀切了,五服之内该优待就优待,这是人伦之道。我家是天下典范,自然不能不顾。可五服之外的,孩儿以为当分离……”
  赵曙的身体放松,含笑问道:“如何分离?”
  “让他们和百姓一般,什么都能做,去自谋生路。”
  赵曙的目光一滞,然后摆摆手。
  他在发呆,有人去禀告,稍后高滔滔就来了。
  这是犯病了?
  一进来高滔滔就看到赵曙低头发呆,像极了以前发病的模样。
  “官家……”
  高滔滔心中一紧,赵曙抬头,却是嘴角含笑,“刚才大郎来说了一番话,气势汹汹,大抵是觉着我这个爹爹没担当,太软弱了些。”
  这是气急而笑?
  高滔滔小心翼翼的道:“大郎年少呢,少年人气盛,回头臣妾收拾他。”
  “你收拾他作甚?”
  赵曙笑道:“他说天下和宗室孰轻孰重,知道吗,我那一刻心中欢喜极了,觉得自己去了之后,大宋依旧后继有人。锐气十足啊!哈哈哈哈!”
  高滔滔见他不是生气,就笑道:“此事臣妾才听闻,是沈安弄出来的?”
  “对。”赵曙说道:“此事宗室得有个人开头,于是他就去了爹爹那边。后续……我知道他不惧怕宗室的报复……”
  “他的胆子不小啊!”高滔滔摇头道:“宗室若是联手,他哪里挡得住?”
  “这才是有担当!”赵曙淡淡的道:“他的功劳留下了不少。”
  “打断腿?”高滔滔打个寒颤,然后没好气的道:“官家又玩笑。”
  “是啊!”赵曙淡淡的道:“是玩笑。”
  “宗室中人于我家有帮助的罕有,所以大郎说的没错,这么一些人如何能与天下相比?”
  赵曙起身,伸手揉揉后腰,“此事我要看着,看看会怎么闹腾起来。”
  “大郎长进不少呢!”高滔滔觉得自己最幸福不过,夫君专宠,孩子出息,这世间再无烦心事。
  “他整日看似在做文章读书,可却在兼顾着外面的事,此事一出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可见他平日里没少琢磨国事,这个孩子啊……”
  赵曙唏嘘道:“让我觉着自己成了文景。”
  “官家……”
  高滔滔有些呆滞了。
  他把自己比作是文景,那么赵顼呢?
  汉武帝?
  文景之治,这是大汉蓄积实力的两个帝王时代,随后就是汉武大帝的征伐,大汉从此雄踞东方,让异族震怖。
第756章
狠辣的王雱,无知的掌柜
  “大宋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
  王雱在分析着,“三冗……安北兄说三冗是帝王惧怕的后果,帝王惧怕官员和权贵离心,所以不断荫萌他们的子孙,导致官员越来越多。帝王惧怕百姓造反,惧怕外敌入侵,所以就不断扩大军队。还有宗室的耗费……祭祀的耗费,无数耗费让大宋举步维艰,要怎么做?”
  他仰头,眼神轻蔑,“安北兄你弄掉了灾民编为厢军的规矩,又鼓动京城禁军操练,还有神威弩、火药,以及火油弹,这些都是能让大宋军队强壮的举措。于是冗兵就暂时停止了……”
  “冗官呢?”
  苏轼也来了,他满面红光的道:“大宋在西南官吏不多,应该把没事做的都赶过去,这样一举两得。”
  王雱摇头,“没人愿意去,若是硬逼着,他们会鼓噪,然后……叩阙都有可能。”
  “叩阙?”苏轼打个寒颤,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
  历朝历代,每当发生了叩阙事件之后,都不是什么好兆头。随后不是君臣对立,就是王朝夕阳。
  “所以安北兄就想着用宗室来开刀,这倒是一步妙手。”王雱拱手道:“宗室的人数最少,只要能让他们俯首,以后再向官员们下手就有了先例……”
  苏轼抚须道:“是了,若是他们叫嚣,只需问一句,宗室都动得,你们为何动不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