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4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8/3147

  关键是这话扫了官家的面子啊!
  皇帝不要面子的吗?你韩稚圭这么打脸合适吗?
  曾公亮担心的看了一眼赵曙,发现他竟然面色平静,不禁大喜。
  赵曙有病,这个大家隐隐约约的都知道些,所以很少去刺激他。
  可韩琦这番话却过火了,曾公亮担心赵曙会发作起来,然后歇斯底里。
  赵曙很平静,这代表着他的身体情况好转了许多。
  “陛下的身体好了许多,可喜可贺啊!”
  他情不自禁的说出了这话,韩琦也发现了这个情况,然后欢喜的道:“恭喜官家。”
  欧阳修老眼昏花看不清,只能跟着随大流道贺。
  赵曙冷冷的道:“是包拯说的。”
  呃!
  韩琦的慷慨激昂瞬间变成了尴尬,他左顾右盼,说道:“今日的天气不错啊!很是凉爽。”
  这个不要脸的韩稚圭!
  赵曙继续补了一刀:“人皆养子望聪明,却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一出口,韩琦不禁赞道:“好诗,好诗!”
  这首诗文采不显,但通篇都是怜子之心,让人心生温柔。
  曾公亮赞道:“看看史册,多少聪明人自作聪明,最后倒霉。或是太过聪明,掺和进了不该掺和的事里面,哎!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陛下这首诗说到臣的心里去了。”
  大家想起赵曙前半生跌宕多舛,不禁都有些感悟。
  若是当年赵曙不聪明,那么他就会少许多烦恼,也不会被折腾出那些毛病来。
  赵曙轻笑道:“这是沈安作的。”
  他满意的看到了宰辅们的面色变得越发的尴尬了。
  你们尴尬了,你们不舒坦了,朕就舒坦了。
  这一刻他和当年的赵祯生出了一样的想法。
第913章
你倒是给个答案啊
  “沈安为何有这等感慨?”
  韩琦突然觉得这事儿有些奇葩,一个年轻人竟然生出了这种颓废的感慨来,不应该啊!
  曾公亮淡淡的道:“想想沈卞,当年也是被赞誉为聪慧。”
  “沈卞后来执拗,何尝不是聪明到了极致,看到了那些莫测的未来,于是就四处撞墙。”欧阳修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失败。
  他的一生也算得上是跌宕起伏,可和沈卞比起来,却显得有些无所作为,就是个混日子的。
  比不过沈卞啊!
  但他又想起了一件事,不禁赞道:“陛下,若无沈安,沈卞怕是会碌碌无名啊!”
  赵曙点头道:“为人子者,当扬父名。”
  在原先的历史上,赵允让早就去了。赵曙一登基就想给自家的老爹名分,为这事儿争执了许久,留下一个著名的词‘濮议’。
  这话一出,沈安这个孝子的身份就坐实了。
  韩琦等人却理所当然的赞同这话,于是这首诗就传了出去。
  杨继年在御史台和苏轼商议弹劾谁,外面有人进来说道:“杨御史,令婿可是又作诗了啊!”
  “什么诗?”杨继年觉得沈安太懒了些,该多作几首诗词来扬名。
  来人笑的很是虚假,“人皆养子望聪明,却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从有了外孙之后,杨继年在御史台的话多了些,但话里话外都是在夸赞自己的外孙芋头是如何如何的聪慧,一看就是状元的料子……
  马丹,几个月大的孩子哪里能看出什么聪慧来?
  杨继年的对头多,见他显摆嘚瑟就不满,今日得了这首诗就如获至宝,用来打击杨继年。
  你不是显摆自己的外孙聪明吗?看看你女婿的诗,这是啥意思?
  说明你那外孙不咋滴啊!
  “好诗。”
  杨继年眼睛一亮,叹道:“人皆养子望聪明,却被聪明误一生……看看那些官宦之后,小时大多被夸赞为聪明,可大了之后呢,有几个有出息的?”
  官宦之后,比如说晏殊的儿子晏几道,小时候也被夸赞聪明,可大了性子却执拗,不肯求人,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好,这个兆头好啊!”杨继年抚须微笑道:“无灾无难到公卿,安北立功颇多,想来芋头长大了也能承袭些官职,到了那时……那不是无灾无难到公卿是什么?哈哈哈哈!”
  杨继年的笑声回荡在御史台里,对头们很是沮丧。
  沈安立功太多,现在是论腿抵消功劳,可以后呢?
  “杨御史高见。”苏轼此刻还没有那种落魄的感受,所以压根体会不到这首诗的心境,不过还是觉得很牛笔。
  杨继年只是微笑,苏轼告退,站在外面想着这首诗的蕴意。
  “那个沈安,作诗作什么不好?偏生拿芋头来作伐,回头老夫定然要他好看!”
  呃!
  苏轼听着杨继年带着怒火的声音,不禁为沈安默哀一瞬。
  随后杨继年就告假了。
  他一路到了沈家,沈安闻讯来迎,顺带还抱着芋头。
  “那么热你抱他出来作甚?给我。”
  杨继年很不满的接过孩子,熟练的抱着往里走。
  “爹爹。”
  杨卓雪看到父亲抱芋头就觉得怪怪的,然后问道:“爹爹,您抱芋头和当年抱我有区别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沈安觉得应该是没区别的。
  可杨继年却认真的想了想,“你当年调皮,抱着就爱哭,那时候为父很头疼。”
  遇到个爱哭的孩子真的会崩溃。
  沈安看了杨卓雪一眼,心想媳妇小时候竟然是个爱哭鬼?
  杨卓雪有些赧然的道:“哪有。”
  “就有。”杨继年看着芋头,神色间多了慈祥,“芋头却乖巧多了。”
  这是隔代亲!
  沈安算是弄清楚了杨继年的思路,大抵就是隔代亲。
  有了外孙,女儿就可以靠边站了。
  “你那个……作的那首诗不妥当。”杨继年很不高兴的道:“芋头长大了自然要科举,要为官做宰。什么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咒芋头以后变成傻子呢?有这么为人父的吗?”
  呃!
  沈安没想到老丈人突然杀过来竟然是为了这个。
  “丈人,那只是首应景的诗。”沈安想起了当时的情况,“官家问小婿对子女有何要求,小婿就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苏轼半生潦倒的感悟,也是大彻大悟后对儿子的期盼,却被沈安给提前弄了出来。
  不过沈安不觉得苏轼还会作这首诗。
  如今的苏轼在御史台算是如鱼得水,宦途顺畅,还和赵顼、王雱的关系不错,再怎么滴也不会重蹈覆辙。
  沈安认为这全是自己的功劳,所以毫不客气的就用了。
  杨继年颠了芋头几下,芋头就咧嘴笑了,让他不禁也笑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8/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