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6/3147

  那个随从担忧的看着这些农人,“包相,小人若是去了……您一人在此……”
  “无碍!”包拯坦然的道:“老夫行事对得住良心,怕什么?速去!”
  他相信这些百姓不会害自己。
  随从上马而去。
  包拯回身苦笑道:“可有水?”
  他从出京到现在都没停歇过,一直在各地视察抗旱的事,累的浑身酸痛,若非是一股子念头撑着,站都站不稳了。
  “快,给包公拿水来。”
  喝的水还是有的,只是看着有些浑浊。
  “这水……包公,且等等吧。”
  老农一脸羞愧,可包公却一饮而尽,又递了碗过去,“再来一碗。”
  他连喝了两碗水,这才从马背上拿下包袱,取了一个炊饼来啃。
  “包公,要不小人回村去弄碗汤饼吧?”
  老农见他啃炊饼艰难,想到堂堂宰辅竟然只带了两个人出行,真的是委屈了自己。
  “不必了。”
  包公吃了炊饼,又喝了一碗水,就开始询问灾情和地方处置的方法。
  “惠民河的水矮了大半,河边的田地倒是还好,咱们这边的水渠都断了水……”
  “官府……官府……”
  老农眼神闪烁,包拯叹息着摆摆手,“你不必说了。”
  百姓不敢得罪官府,所以不肯说就是答案。
  “一群畜生!”
  尉氏县知县常弭是被包拯的随从从后堂揪出来的,彼时他刚从乡下视察归来,热成了狗,就准备休息半天。
  尉氏县的官吏几乎是倾巢出动,当看到田间和老农般的包拯时,所有人的心都凉了半截。
  “来了?”
  常弭几年前见过包拯,此时的包拯看着多了些慈眉善目,让常弭心中欢喜,“见过包相。”
  包拯嗯了一声,问道:“为何在衙门里?”
  旱灾当头,地方官还有心思在衙门里歇凉,这本就是渎职。
  常弭苦笑道:“包相,下官早上去了城外查看灾情……”
  太热了啊!
  “打井的工匠呢?”
  “在这里。”
  十多个男子走了过来,都是工匠。
  包拯冷笑道:“你等先前在何处?”
  工匠们不敢说话,常弭说道:“包相……”
  “住口!”包拯喝道:“滚一边去!”
  常弭的脸颊颤抖一下,然后退到了边上。
  那些工匠面面相觑,包拯的随从却得了消息,说道:“包相,他们都是常知县找来的。”
  这是拍马匹!
  包拯勃然大怒,喝道:“拿了常弭!”
  常弭一慌,跪下道:“包相,下官并无过错啊!”
  “老夫这一路所来,尉氏的灾情不是最严重的,可却是最惨的,农人在田间茫然无措时,你在何处?”
  常弭张开嘴,眼皮子跳动着,“下官一直在想办法。”
  “你想了什么办法?”
  包拯的追问又快又急,常弭一时不能答。
  “那些人为了放贷,没少向你送好处吧?”
  常弭浑身一颤,说道:“下官冤枉……”
  “可要老夫派人去搜吗?”
  包拯森然道:“灾情紧急,你不是急着去为百姓排忧解难,而是急着去和那些人狼狈为奸,这样的官员,杀了都不解恨。”
  常弭一下瘫坐在地上,但心中终究还是有些希望在,“下官只是一时糊涂……”
  最多是发配罢了,过几年再想办法回来。
  优待士大夫嘛,包拯当然知道这些事儿,他冷着脸伸手:“可有棍子?”
  老农点头,“有呢,包公可是要解手?只是棍子刮屁股太硬,小人这里有草纸……”
  包拯的脸颊颤抖了一下,“拿木棍来。”
  老农嘟囔着去找了木棍来,包拯接过,转身就是一棍。
  呯!
  常弭倒地。
第918章
包拯心胸宽广……沈安来了
  包拯没头没脑的抽打着常弭,边上的人都看呆了。
  常弭在地上翻滚着,惨叫声刺耳得让一条狗都转过头去。
  包拯都六十多了,可在沈安的调养之下,身手依旧矫健。
  他手持木棍,一路追打过去,专门冲着腿下手。
  “包相……腿快断了。”
  再打下去,常弭的腿怕是保不住了,于是随从终于忍不住出言相劝。
  包拯一脚踹了常弭一个滚翻,然后直腰骂道:“畜生,为官一任,不能造福百姓也就罢了,竟然还祸害,你这等官员,不死何为?”
  常弭躺在地上惨叫着,有人过去看了一眼,喊道:“他的左腿断了。”
  众人不禁担忧的看着包拯。
  私下动手打断官员的腿,这事儿走到哪都是罪名啊!
  哪怕你是宰辅也好,此事也得要承担相应的处罚。
  包拯杵着木棍摇头,很是坦然的道:“无碍,沈安那边还有几条腿。”
  呃!
  众人不解,随从放松的笑道:“是了,归信侯那边又立功了,想来能赚几条腿的功劳,到时候让他出头说说,官家本就恨这等贪官污吏,顺势就过了。”
  赵曙若是听到这个消息,怕是恨不能飞过来亲手打断常弭的腿。所以包拯只需找个借口就能脱责。
  “归信侯?”
  农人们有人听过沈安的名字,就介绍道:“那是少年英雄呢,年纪轻轻的就老是打胜仗,交趾和辽人,还有西夏人都被他击败过,官家说他是名将……还有,他还是大儒,传下来的读书法子咱们这边都在用。”
  “他还是神医,您不是去医馆不花钱领了救心丸吗?”
  老农点头,“是啊,每月都能领。”
  说话的农人笑道:“那就是归信侯花钱叫人弄出来的药,免费送给有心疾的人。”
  老农惊讶,然后双手合十,冲着汴梁方向虔诚的道:“小人惟愿归信侯一家世代平安……”
  什么世代富贵,在经历了大半生之后,自然知道平安最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6/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