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0/3147

  学生们此刻已经是精神抖擞,跟着狂喊了一通,然后开始出操。
  “博一次,富三代!”
  “博一次,富三代!”
  前面领操的学生在大喊着:“不做子孙的罪人,努力努力努力!”
  “不做子孙的罪人……”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
  气氛渐渐热烈起来,那些脚步越发的轻盈了,学生们的脑袋也渐渐抬了起来。
  “这才是朝气啊!”
  赵曙赞道:“好手段,看来我让你做这个山长倒是对了。”
  沈安赧然的道:“官家谬赞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里面突然爆发了呐喊,赵曙听了不禁看着沈安问道:“这也是你作的?”
  沈安不好意思的道:“只是随手之作……”
  欧阳修说道:“这一联文采不怎样……”
  他是文坛盟主,自然有这个资格说话,可一直站在边上的包拯却冷哼一声,说道:“你欧阳修以前埋汰太学体堆砌辞藻,务必以简练为要,今日怎么,又想堆砌一番吗?如此老夫洗耳恭听。”
  欧阳修生平最得意的事儿就是改良文风,被包拯这么一说,他恼怒的道:“老夫后面的话没说完……文采不怎么好,可却激励人心,殊为难得!”
  “有完没完了!”
  这时边上的一户人家里传来了咆哮声。
  “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呃!
  和书院做邻居,就注定不能睡懒觉。
  边上的张八年低声道:“官家,武学巷的房价都跌了。”
  赵曙说道:“汴梁的房价颇高,宰辅们都说买不起,沈安此举倒是有功,我在想,要不就在皇城外开一家书院?也这么出操,想来没几日那边的房价就跌了。”
  汴梁城的房价真的让人发憷,越靠近皇城的房价就越高。
  赵曙早就有心打压一番房价,但却没有办法。
  “官家……”
  左边一阵脚步声,接着两个男子跑了过来,却是穿着道袍的赵允良父子。
  许久未见,赵允良越发的仙风道骨了,沈安觉得再这么发展下去,他迟早会成为张八年第二。
  众人见礼,赵允良说道:“听闻官家来此,臣也想来看看孙儿如何,若是还行,还请官家在臣死后给些眷顾,臣感激不尽。”
  这话很是实在,赵曙微微点头,赵允良欢喜的哽咽了。
  韩琦板着脸道:“宗室子……老夫只求他们安生些就好了。”
  他是看不上这些纨绔的,恨不能全赶到琼州去。
  “好了好了。”
  这时里面的早操结束了,学生们全部集中起来,王雱说道:“今日到谁了?”
  “到学生了。”
  一个学生走了出来,面对阵列说道:“某叫做赵琦……”
  “某十二岁就和家里的仆妇厮混,到了十五岁时,整个人萎靡不振,头发蜡黄,郎中说某活不过三十岁……于是某就大手大脚的花钱,把家里的钱财花销大半,还打了爹爹……”
  “人渣!”赵曙都忍不住喷了一句。
  “该杀!”韩琦觉得这等人活着就是浪费粮食。
  十二岁破身,这个太猛了,自然会短命。
  张八年低声道:“这样的学生不少。”
  这个书院就像是败类集中营,若非是沈安掌总,很难让他们服帖。
  “若是没有书院,某还会在这条错路上继续走,可如今呢?”
  这学生大声的道:“如今某双目有神,步伐矫健,身子强壮……回到家之后还知道孝顺爹娘……某的爹娘为此痛哭流涕,在家里就给官家立了牌位,每日供奉……”
  朕没死啊!
  赵曙欣慰的同时有些纠结。
  沈安看了他一眼,心中难免有些幸灾乐祸。
  “某在寝室里给山长立了牌位,每日吃饭某都留着一块肉,拿回来供奉山长……”
  这次轮到沈安面如土色了。
  “同窗们,看看某,在进书院之前,某是汴梁有名的败类,眼瞅着就活不了几年了。而如今呢?如今在书院的调教之下,某焕然一新啊!”
  外面的赵曙微微点头,说道:“这是重新改造了,不错。”
  曾公亮笑道:“一代五千贯,三代一万贯,这个价钱可不便宜。”
  沈安只是笑了笑。
  “是啊!某以前也是人嫌狗憎的,可如今休沐回家,家中的父母都笑脸相迎。”
  “爹爹说某健壮了,懂事了,这一万贯花的值啊!”
  沈安看了曾公亮一眼,老曾的脸马上就红了。
  这时里面有人嚎哭了起来,压下了所有的声音。
  “某的爹爹是被某活活气死的呀!某不是人!”
  这个学生痛哭流涕的跪在地上,捶打着地面,“某以前收了一群泼皮,整日带着他们在汴梁横行,爹爹劝阻,可某……可某却不听,爹爹最后被某活活气死……后来我娘送我进书院,某还想跑,可却被打了回来……”
  外面的沈安解释道:“进了书院,除非是家长说不读了,否则学生就别想跑,哪怕是跑到了天涯海角,书院也会把他抓回来。”
  赵曙没想到宗室之中的败类那么多,正在震撼,闻言点头赞道:“你很好。”
  沈安又被夸赞了啊!
  “某的爹爹临死前说了,说见不到某有出息,他死不瞑目!”
  那学生擦去眼泪,起身道:“十年之后,请诸君见证,若是某还是没出息,那某就找条绳子吊死自己,决不食言!”
  “好!”
  “我等以十年为期,十年后,我等再来书院。”
  “好!”
  “如今我等好生读书,就像是书院说的那样,有志者,事竟成!”
  “读书读书!”
  “……”
  学生们都两眼放光,恨不能马上回到课堂上,倾听教授授课。
  “好手段啊!”
  韩琦赞道:“这法子用于治军,那士气如虹,士气如虹啊!”
  众人一想都觉得此言有理。
  赵曙赞道:“先帝说沈安有名将之姿,他把兵法化在了书院里,一番话就能激发学生们,若是用于军中,那便是激发士气……旁人说是什么名将,可谁能把兵法化在教导学生上?”
  一直不吭声的包拯说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从认识沈安开始,就看到他手不释卷,闻鸡起舞……不少人说沈安懒惰,躲在家里不做事,可却不知道他在家中苦修兵法……”
  我有那么好?
  天色渐亮,包拯一脸正色的在夸赞着沈安。
  闻鸡起舞这一点没错,但手不释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0/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