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9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6/3147

  “你以为呢?”掌柜冷笑道:“那些人以为沈县公此次铁定要倒霉了,就放肆了些,现在被打断腿也是活该。”
  汴梁城中多了些惨叫,有人去弹劾,赵曙的回答是:“去开封府。”
  开封府是报案的地方,也就是说,官家把这些事儿当做是打架斗殴了。
  苏轼来到了沈家,第一句话就很欢乐,“憋屈啊!他们憋屈的要命,某就看到有几人喝得烂醉,在街边呕吐,一边吐一边说安北你怎么就能反转过来呢。笑死某了。”
  沈安只是笑了笑,伸手摸摸蹲在身边的花花。
  “那些人据闻回家后打孩子、打女人的有很多,还有一个喝多了,直接掉进了蔡河里,捞起来就去了半条命,如今就在家里苟延残喘,痛快啊痛快。”
  苏轼兴奋的不行,他看着沈安问道:“安北你为何不快马叫人把消息先送来呢?那样的话,某估摸着此事不会闹大。”
  沈安淡淡的道:“那些人一直在蠢蠢欲动,某想着干脆就趁此机会给他们露个脸……”
  “你在挖坑?”
  苏轼不知何时摸了一把折扇出来,惊讶的道:“你是故意的?”
  “你以为呢?”沈安惬意的道:“那些蠢货想拉我下来的心思太炽热,某就给他们一次机会,果然就上套了。”
  苏轼回想了一下过程,突然苦笑道:“可你把官家和宰辅们,包括咱们都给埋进去了。”
  “只是不小心罢了。”
  沈安随口一句话苏轼就丢开了疑惑,然后去寻庄老实,说是留在沈家吃完饭,让二梅多弄点好菜。
  这一顿饭吃的很是酣畅淋漓,不过第二天早上沈安就发烧了。
  大清早御医就来了,诊脉后说道:“沈县公这是饱受风寒,静养一阵子保证好。”
  老爹躺床上了,芋头欢喜的不行,在床上翻来滚去,一会儿躲在被子里,一会儿又钻出来,把沈安当做是大玩具玩了一上午。
  午饭时沈安就起了,除去有些头晕之外,他并未感觉有什么不妥当。
  “哥哥,等你好了我们再出去吃饭吧?”
  果果在扒拉着一块羊排骨,看样子很诚恳。可沈安却知道妹妹是有话要说,但却不问。
  他笑道:“好。”
  果果的眼珠子转了一下,“哥哥,那个王定儿……她请我去做客呢。”
  这个小丫头片子。
  沈安想起了在城门处遇到的那个小娘子,就问道:“那个王定儿是什么来历?”
  杨卓雪在伺候芋头大爷吃饭,闻言说道:“她祖父是天章阁直学士王朔,父亲王旭,母亲赵氏妾身见过,很不错的一个人。”
  果果盯着哥哥,眼中全是哀求之色。
  芋头被逼着吃了一口面条就不高兴了,在他的眼中,母亲就是大魔王,于是向父亲求救。
  “爹爹……”
  沈安夹了一块豆腐递过去,芋头嫌弃的别过脸,然后就看到了大魔王,就嚎哭了一声。
  “别装了。”杨卓雪自然知道芋头的把戏,又喂了他一口,顺手拿起他衣襟上的一根面条塞进自己的嘴里,说道:“那个王定儿据闻有些侠气,做事大气……”
  果果在边上猛点头,“是啊是啊!哥哥,她很好的。”
  沈安看着她,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种感觉很微妙,他笑了笑,“你比她小几岁,不过无碍,去吧,让闻小种送你去。”
  “好!”
  果果三两下吃了饭,就说是去换衣服,没多久外面就传来了她叫闻小种的声音。
  杨卓雪终于喂饱了儿子,然后把他递给了沈安,自己才开始吃饭。
  芋头脱离了大魔王的掌控,欢喜的和沈安玩游戏。
  没多久他就睡着了。
  沈安低声道:“你慢慢吃,某把他弄回去。”
  杨卓雪点头,眼中全是柔情。
  旁人家的夫君哪里会有这等耐烦心?
  他们只管自己吃饱了,然后筷子一丢就走了,儿子什么的,那不是有妻子在吗,关我啥事?
  他们觉得沈安这样的丢人,可在女人的眼中,这样的夫君才是良配。
  杨卓雪突然想起了包拯这位媒人,没有包拯,她就不可能嫁给沈安。
  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家人,真的不可能啊!
  可见缘分是多么的重要。
  吃了午饭,杨卓雪去了后面,带着陈大娘翻箱倒柜,又开了库房,最后弄了一马车的东西送去包家。
  沈安不管这事儿,他带着陈洛出门了。
  “夫君呢?”
  好不容易打理清楚了礼物,杨卓雪回身发现沈安消失了。
  “郎君说是去见大王。”
  赵五五中午吃多了些,此刻正在喝二陈汤。
  杨卓雪埋怨道:“还烧着呢!”
第1191章
人性本恶
  天气冷,午后的街头少了些人,沈安就加快了些马速,一路吹着风到了皇城前。
  别发烧啊!
  沈安摸摸额头,然后说道:“某要去见大王。”
  速度很快,去报信的军士飞奔,剩下的军士们看向沈安的目光中都是敬佩之情。
  一个军士磨蹭过来,叉手行礼后问道;“敢问沈县公,若是大宋内部乱了,辽人真会趁机南下吗?”
  这个问题让沈安有些好奇,“肯定会。”
  辽人就是一头饿狼,寻机就想咬大宋一口。
  这个问题多半是这几日外面的议论,不过是好事,所以沈安愿意多解释一下。
  “以前辽人会,现在更是不会放过,为何?因为大宋对他们的威胁越来越大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灭掉大宋,剪除这个大威胁,可咱们能让他们如意吗?”
  “不能。”
  这位可是大宋名将,得他指点几句,大伙儿心中就亮堂了。
  前世今生,沈安都乐意和底层人打交道,见他和气,军士就问道;“沈县公,那此次辽人为何不来呢?”
  在他的眼中,此次事件就算是内乱。
  “不够大。”沈安想了想,就摒弃了复杂的说法,“官家甚至能利用辽人的威逼来解决那些蛆虫……”
  听到沈安用蛆虫来形容那些权贵士大夫,军士们都笑了。
  “别笑。”沈安一本正经的道:“这是国与国之间的谋略,此事短促就结束了,辽人没法借用。就算是能借用,耶律洪基也会冷眼旁观,不会贸然施压……”
  “是了,辽人若是施压,大宋内部的事都会暂时放下,一起对外……”
  军士一脸的恍然大悟,躬身道:“多谢沈县公教导,小人感激不尽,只是不敢拜师,怕亵渎了您……”
  一群军士跟着躬身,沈安笑骂道:“什么拜师不拜师的?还知道挖坑等着某去跳?”
  只要他接过这个话茬,这些军士们就会顺着杆子爬上来,然后弄个半师之谊什么的。
  “好生做,以后军中会有这等机会的。”
  “真会有吗?”军士们觉得能不被叫贼配军就很幸福了。
  “相信某,武学会有重启的那一日,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
  军队专业化刻不容缓,而将门饱受朝堂君臣的忌惮,沈安觉得用规模化来培养将官是个好主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6/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