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19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7/3147

  “一贯钱!”
  彭鑫的家人想到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老话。
  樵夫摇头,“这是剁手,某不敢。”
  “两贯!”
  “三贯……我们立下文书。”
  樵夫犹豫了一下,“要不……某试试?”
  试试就试试吧。
  于是樵夫手握利斧,彭家人闭上眼睛……
  “要快!”
  郎中担心的道:“别和剁羊骨头般的来几下,那会痛疯他……”
  樵夫喝了半斤酒,仰头喊道:“哈!”
  利斧高举,然后奋力砍下去……
  “啊……”
  被蒙住眼睛的彭鑫惨叫出声,旋即惨叫声就被马蹄声淹没。
  “大捷……”
  报捷的军士冲进了真定城,他们的背上插着小旗,那昂首的模样在告诉所有人,大宋又打了胜仗。
  “沈县公一战击败辽军前锋,斩首三千……”
  从辽军南下袭扰的消息传来之后,真定城中的百姓就很压抑紧张。
  他们担心辽军倾国南下,而胡西呈等人保守的应对方式让他们看不到半点希望。
  连转运使都觉着打不过辽人,那咱们还能怎么办?
  等死罢了。
  就在这压抑的气氛中,两骑冲进城中,骑兵们昂首告诉大家……
  “大捷……沈县公一战斩首三千,俘虏一千!”
  若说原先的真定城上空笼罩着一层紧张和绝望的浓雾,那么这个消息就是击破浓雾的利器。
  瞬间所有人都觉得心头亮堂了,眼前也亮堂了。
  “万胜!”
  欢呼声骤然而起,从城门处开始蔓延,稍后全城都在欢呼。
  “万胜!”
  大宋又胜了啊!
  那些百姓欢喜鼓舞,那些诋毁沈安的人如同过街老鼠,低着头走过,赶紧回家去躲着。
第1242章
父与子的不同
  胡西呈在府衙里煎熬着。
  幕僚已经转述了王雱先前油锅里捞铁链的神奇,胡西呈只是笑笑。
  “是很神奇,那杂学……若非是大战在前,老夫也想去请教一番。”
  他抬起头,“可战局如何?”
  幕僚摇头,“关键是我们不知道辽军的动向。他们全是骑兵,来去如风,今日不在,明日可能就到了。防不胜防啊!”
  “是啊!”胡西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皱眉道:“茶水太淡了,换了来。”
  有人进来换茶,但看着茶杯里深色的茶水,不禁一怔。
  这已经是浓茶了呀!
  “派人去,马上!”
  胡西呈焦躁不安的道:“郭昂平庸,怕是完不成老夫的嘱托,马上派人去查探消息。”
  有人应了,然后出去。
  “年轻人呐!”
  胡西呈颓然坐下,双手扶额,有些伤感的道:“沈卞……当年老夫也和他见过面,说过话,那是个……焦躁不安的人,他的眼神里全是不安,仿佛下一刻辽军就会击破汴梁般的不安……老夫不知为何,并未驳斥,只是静静的听着。”
  在沈安渐渐出名之后,沈卞也经常被人提及。
  “沈卞的意思是别想着什么太平日子,大宋就该以举国之力去夺回幽燕之地,重新修筑长城,为大宋找到屏障……为此官家应当要亲征,哪怕死在北方也要前赴后继的去冲击……疯子啊!”
  胡西呈的身体颤抖了一下,好像是在笑。
  “他说自己愿意去军中,哪怕战死也无所畏惧。”
  “你想想沈安,这股子劲头像不像沈卞?”
  幕僚叹道:“沈卞只是奔走高呼,可沈安却是弯腰去做,踏踏实实的去做了许多事……”
  “是啊!”胡西呈抬头,“当年老夫也曾提及他的家人,沈卞提到了儿子,怎么说呢?有些迷茫,但为人父的慈爱却是有的。”
  “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儿孙从此不受异族的威胁,可以挺着腰活着……”
  胡西呈苦笑道:“老夫当年笑他痴,可如今呢?”
  “沈安若是败北,老夫有何颜面去见官家?”
  “大捷!”
  就在胡西呈伤感的时候,欢呼声传来。
  “嗯?什么大捷?”他起身道:“去问问。”
  幕僚刚想出去,欢呼声再度传来。
  “沈县公一战杀敌三千,俘虏一千,大捷啊!”
  “什么?”胡西呈扶着案几,“杀敌三千?”
  幕僚已经冲了出去,外面马上就嘈杂起来。
  “大捷啊!”
  “信使来了,快闪开!”
  “扶他们下马。”
  “他们的腿软了。”
  “多来几个人,架着他们进去。”
  “准备茶水!”
  “叫郎中来!”
  胡西呈缓缓走到门前,就见一群人簇拥着两个军士而来。
  那两个军士大抵还能走,可那些人太热情了,自顾自的架着他们进来。
  “胡运使……”
  一个军士挣扎着下来行礼,胡西呈颤声道:“说来……快快说来。”
  军士抬头道:“前日凌晨,沈县公查探到敌军五千在宿营,就派出一千骑前去诱敌。双方激战,我军死伤惨重……”
  诱敌的那一千人最后损失过半,可却带来了一场大捷。
  这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敌军一路追击,沈县公率军伏击,一战击溃辽军,斩首三千,俘获一千……缴获战马等物不计其数。”
  胡西呈的身体摇晃了一下,脸上就像是喝醉了般的红了起来。
  “如此说来……大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