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0/3147

  一旦事情发作,王翔和那位表妹就会被人从舆论上强行拉在一起,什么污水都能泼过来。他怕就没脸见人了。
  “还要些什么?”王翔坚定的道:“要么某就跟着你回京作证……”
  包拯想继续庇护他,可王翔却不忍如此。
  这便是知恩图报。
  “你放心,此事朝中一旦盖棺定论,谁敢泼脏水,你只管打就是了。”闻小种点头,看着远方,冷冷的道:“别看现在闹得欢,等某归去时……”
第1375章
那些小丑
  包拯在家待了一天,朝中已经是风起云涌了。
  老包可是末相,他下台了,政事堂就少了一个宰辅。
  汴梁城中这两日不断有信使打马出城,韩琦说是有人在通风报信,在向文彦博等人示好。
  老文当年被一个莫须有的河图事件弄下台,至今还在地方浪。
  这便是大宋的规矩。
  你做宰辅很牛笔,但宰辅不是终生制的,你今日宰辅,明日说不得就去了地方,出任当年你看不起的知州。
  老文瞄着朝堂许久了,可先帝去了,赵曙登基,两位帝王都没想到召唤他,真的让人伤心了啊!
  现在老包眼瞅着就要下野了,这便是文彦博的绝佳机会,以至于出现了三波信使往一个方向出发的奇观,可见官场站队的热闹。
  而另一个热门人选富弼也在经受考验。
  “相公,有人求见。”
  值房里已经坐着两波客人,他们谀词不断,直把富弼听的有些暗爽。
  “富相,我等就先告辞了。”
  两位客人很是客气的告辞,富弼笑眯眯的把他们送出房门,然后不禁觉得心旷神怡。
  老夫只要进了政事堂,韩琦小儿,你就等着吧。
  他踌躇满志的想着做末相的谋划,边上一个官员突然说道:“咦!好生奇怪,那沈安竟然没动静?”
  另一个官员也好奇的道:“是啊!他和包相情同父子,如今包相被人弹劾,他竟然不帮忙?须知那苏轼连上八份奏疏,都是为了包相在辩解啊!”
  苏轼做朋友真的没话说,哪怕包拯和他并无多少交情,可有沈安在,他依旧是选择了站在包拯这边。
  “可那些弹劾的人更多。”
  弹倒一位宰辅,对于官员来说就是一生的荣耀,升官发财自不必说,此后盖棺定论时,这份荣耀就能换来无数好话。
  包拯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选择了回家待参。
  这就是心虚了啊!
  但凡知道老包脾气的人都说这事儿板上钉钉了。
  可沈安为何还不动窝呢?
  说他忘恩负义?
  这个富弼不信。
  外人不理解乱说话也就罢了,可他知道沈安不会不管包拯。
  那是什么原因?
  “相公,陛下召见。”
  来了!
  要决定一位宰辅的去留,帝王必须要召开朝会来决断。
  富弼出门就遇到了政事堂的三人。
  包拯不在,看着这个队伍好像单薄了些。
  他们一路进宫,见到赵曙时,他看着有些疲惫。
  新政需要干将,需要火力强劲的包拯,但现在包拯犯错,怎么办?
  强行留下?
  看看吕诲他们的眼神吧,分明就是希望如此。
  一旦赵曙强行留下包拯,这就是在割裂朝堂,反对派们随即就会不断发动弹劾。
  这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
  一次两次赵曙可以不搭理,可当次数多了之后,当那奏疏淹没了皇城后,你还能坚持吗?
  当年的先帝就没坚持住,你行?
  “包拯之事……”
  赵曙才开了个头,弹劾如期而至。
  “……包拯假仁假义,表面大公无私,可私底下却在干些龃龉之事。”
  “……重婚再娶,这等事臣从未听闻,堪称是丑闻。”
  “陛下,包拯庇护这等人,是想做什么?臣以为他的动机值得深思。”
  “……”
  一番弹劾后,赵曙看着面色铁青。
  这就是顶不住的前兆啊!
  吕诲等人交换了个眼色,新晋侍御史杨坚出班了。
  只要把包拯赶走,他就是反对派们拥护的新星。
  “陛下,包拯为官以来,看似公正严明,可臣仔细琢磨了一下,他以前在地方时,实则并未有多少政绩……”
  这个是通病!
  科举为官,没磨砺几年就去主政一方,没政绩就是最好的政绩。否则那些新扎父母官放开脑洞,就他们的能力去治理地方,估摸着祸害一方的可能性会更多些。
  这话一竹竿扫到了一殿的臣子,但大伙儿都不在意。
  此刻说的是包拯,咱忍忍。
  “及至出知开封府后,其人主政颇有酷吏之风……”
  这就开始泼脏水了。
  “包拯任职三司使时,开启了清理官吏的先河……”
  大宋冗官,官员多,这事儿没办法动。大家都不动,包拯去了三司,却来了个大清理,一家伙赶走了许多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官吏,在当时引发了轰动。
  那时看来很美好的事儿,如今也变成了罪名。
  这便是党争!
  以后会更激烈一些,直接白刀子进去,绿刀子出来……我捅你苦胆。
  “他口口声声说是要厘淸吏治,可他在三司使任上干了些什么?”
  杨坚昂首,一脸的正气凛然,好像还多了些,满溢了出来。
  “他竟然包庇王翔!”
  “重婚啊!陛下!”
  杨坚痛心疾首的道:“这等事败坏人伦,但凡是个人,他知道了就该唾弃,并检举揭发,可包拯在做什么?他竟然压下了此事。”
  “臣得知此事也是机缘巧合……”
  这是他花费了三百贯才买来的消息,堪称是黄金般的珍贵。一得了消息他就迫不及待的写了奏疏递上。
  “臣恳请陛下处置包拯,否则人伦何以维护?正义何以彰显?!”
  杨坚躬身。
  “臣等恳请陛下处置包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0/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