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4/3147

  呃!
  沈安觉得这个提醒非常及时。
  他一转身就看到了个神情激动的年轻人。
  有些眼熟?
  “沈郡公……”
  吴征看着沈安,想起了沈安当时给大家说的那番话,再想起自己四处碰壁的经历,不禁潸然泪下。
  “这是怎么了?”
  沈安越看他越面熟:“某记得你好像是御史里的一个?叫做什么来着?”
  “吴征。”吴征擦了一把眼泪,有些赧然。
  “吴征……”沈安想了想,此人他有印象,好像是因为富弼来边上看过,“你家和富相有关系?”
  这等裙带关系的御史,沈安真心没啥兴趣,他手中还拎着油纸包,里面是给家人带的零食。
  热乎乎的烤豆腐啊!回家弄点自家的秘制辣酱蘸一下,一嘴下去外焦里嫩,辣酱和豆腐爆炸……
  再来一小壶发酵酒,淡淡的,看着妻儿妹妹在边上吃的香甜,作为一家之主,沈安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是。”
  吴征想起了早些时候富弼的态度,不禁失落不已。
  “怎么回来了?”
  沈安觉得他此刻不该出现在汴梁。
  “下官……”
  吴征说着自己的遭遇,不知不觉中,沈安的态度从不耐烦变得很认真。
  他眯眼看着周围的繁华,仔细听着地方官吏的日常。
  “……下官先去了御史台,中丞不肯出手。”
  吴征显得很沮丧。
  沈安说道:“唐介也不想捅马蜂窝。”
  不是每个人都有那等决绝的姿态。
  “后来下官去寻了富相……”
  沈安负手道:“富相在枢密院的日子还算是不错,不过这等事他却不会掺和。”
  但凡宰辅,在这等事上都会慎重,甚至是搁置这个议题。
  “是。”吴征很无奈的道:“下官出来前就说了,定然要弹劾那冯耀祖,可此次却无颜回去。”
  沈安看着他,问道:“你晚上住哪?”
  吴征摇头,“下官心乱如麻……”
  已经失去正常判断能力了吗?
  沈安说道:“小种,你带着他去安置下来。”
  吴征抬头,“沈郡公,此事还请您出手相助。”
  这年轻人很急躁啊!
  沈安笑了笑,“去歇息吧。”
  这事儿就是捅马蜂窝,你这是想某连夜去捅戳官家的肺管子吗?
  赵曙若是知道了此事,定然会头痛欲裂。
  吴征一路浑浑噩噩的跟着闻小种去客栈安置了下来,他躺在床上,想着此事的艰难,就用被子盖住头,呜咽起来。
  哭了许久后,他爬起来,然后冷的发抖的坐在案几前。
  “既然说要弹劾他,那就上奏疏吧!”
  他开门寻了伙计,借来文房四宝。
  灯火闪烁,他在奋笔疾书。
  心中的愤怒此刻化为文字,化为刀枪,刺向了官场上的那些丑恶。
  他洋洋洒洒的写了数百字,突然抬头,喃喃的道:“前面就上过奏疏,石沉大海,如今再写了有何用?那些人一看是这等事,定然会丢了。”
  在见到唐介和富弼的态度之后,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判断错了。
  没有人支持他的这个举动,大伙儿都觉得他是个大麻烦。
  那么某写了这些来做什么?
  他拿起这张纸,看着那淋漓的墨迹,突然奋力撕扯着。
  喘息声在房间内回荡着,片片纸屑在飞舞。
  “假的,都是假的!”
  他挥舞着双臂,痛苦不已。
  “沈郡公也不肯支持某,他是大宋最胆大之人,他都不敢触碰此事,此事难道不可为吗?”
  吴征抬头,泪痕满面。
  “不,某还有一个办法!”
  他站起来,目光炯炯,“登闻鼓!”
  “某要让天下人知晓此事,为此不惜一死!”
  登闻鼓不是大宋首创,但却是被大宋发扬光大的。
  在大宋,登闻鼓就是个神器。
  最早登闻鼓是用于大事,你有大事可来敲击。
  但宋太祖时,一百姓突然去敲鼓,那时候百姓都畏惧和官府打交道,更不敢去敲击据闻能被官家听到的登闻鼓,所以此人引发了围观。
  此人敲击登闻鼓后,有官吏问他何事,这人说是自家养的猪走丢了……
  你竟然想请官家帮你找猪?
  官吏们大抵是崩溃的,但太祖皇帝却很是欣慰,说百姓竟然来请朕去帮他找猪,可见民间无冤屈。
  此后登闻鼓就沦为了一个奇葩的东西,百姓们见官家和气,于是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儿都去敲鼓,一时间弄的登闻鼓院的官吏们苦不堪言。
  而吴征的倚仗就是有先例!
  端拱初年,有人击鼓投诉宰相李昉:“北方宿敌契丹人怀有纵马南侵之念,李昉不修边备,只知赋诗宴乐。”。
  宋太宗把李昉罢为右仆射。
  这个是投诉宰辅不干正事,一天只知道和人吹牛笔喝酒玩女人。
  太宗皇帝出手了,这便是祖宗规矩。
  吴征重新写了一份文书,上面的名字一长串。
  韩琦、曾公亮、包拯……
  几十个重臣的名字在上面没闪光,反而是黯然失色。
  他站在那里,坚定的道:“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心情激荡,再也无法入眠,于是就坐在那里直至凌晨。
  当外面传来鸡鸣时,吴征出去洗漱,然后准备去宣德门。
  登闻鼓院就在宣德门,他今日将会震动汴梁。
  天色微明,他一边走一边啃着炊饼,路上还买了一碗热汤喝了,浑身暖洋洋。
  “这汤里有辣酱呢!”小贩信誓旦旦的道:“某的辣酱可是沈郡公亲手教的,和沈家的辣酱味道一个样!”
  但凡提到吃,大伙儿就会想到沈安。
  而沈家的辣酱名气很大,连宫中都会不时要一些给贵人们享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4/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