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4/3147

  沈安却不管不顾的道:“君子对大宋可有好处?看看韩相,看看曾相他们,看看这些宰辅,谁谈什么君子之道?为何不谈?因为他们都知道,所谓的君子只会祸国殃民!”
  呯!
  笏板落地。
  几个官员赶紧俯身捡起自己的笏板。
  震惊!
  这是宣战书吗?
  沈安对那些所谓君子的宣战书!
  “而那些嘴里的所谓小人,他们殚精竭虑,他们废寝忘食,他们用尽了各种手段,只是为了让大宋强盛。就如同大力丸,被斥之为小人之道,可这个小人之道却能让大宋在征伐西夏时,不必担心辽人倾国南下。”
  沈安走过去几步,御史竟然忘记了呵斥。
  他也听呆了。
  从未有人这般大胆的谈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沈安斩钉截铁的道:“若使用这等手段的是小人,那沈某愿意一生一世都做小人,做大宋的小人!”
  死一般的寂静。
  “好!”
  炸裂的呼喊惊破了寂静。
  韩琦做事不喜欢太婉转,大开大合才是他的本性。可为此没少受气。那些人弹劾他跋扈都多年了,隔一阵子就来一次,让他防不胜防。
  沈安的这番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见那些‘君子’们被沈安说的哑口无言,他的心情大好。
  “这样的小人,老夫做了。”
  韩琦微微点头,这是声援。
  曾公亮微笑道:“小人君子……百年后自然有公论,百年后不能,那就千年后,总是有个公道在的。”
  按照历史走向,百年后革新派会被声讨,但千年后却不同,至少人中楷模司马光的面目被揭穿了不少。
  “哪有什么君子小人?”
  包拯出班,看着云淡风轻的,“所谓君子,必然是德高望重,可做了重臣,做了宰辅,当知道君子于治国无半分好处,坏处倒是不少。”
  司马光依旧木然。
  君子治国,把自己的‘君子’属性强加于国家之上,这个国家不出问题才特么见鬼了。
  “可有人若是想用什么君子之道来搅动风雨,那老夫倒要看看他那张脸皮下面是何物,可真是君子!”
  包拯的眉间全是冷色,“今日谁敢说自家是君子,可与老夫来辩驳一二,老夫当面讨教君子之道,可有吗?”
  他缓缓环视一周,“谁是君子?”
  大宋第一喷子上线!
  满朝君子默然。
  这样的对立就是党争。
  赵曙漠视了这些争斗,欢喜的道:“一个大力丸,不但挣钱不少,更是让辽国今年无暇南顾,朕以为这才是兵法。兵法用于兵,战无不胜。用于政,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沈安此举于国大有益处,可为大功……”
  才说完赵曙就有些后悔了。
  沈安在封丘县私下调查冯耀祖犯忌讳了,这便是出征前的犯错,提前抵消了一部分功劳。
  可眼下大力丸却立下大功,哎!
  怎么办?
  赵曙痛并快乐着。
  沈安一听大功就欢喜,独自在嘀咕着。
  边上有人听到他在念叨谁谁谁,又是左腿右腿的,不禁离他远了些。
  司马光看了吕诲一眼。
  当初说沈安用大力丸祸害辽国西夏是小人手段的人里就有他,如今怎么说?
  吕诲低头,看着很是平静。
  这是修炼到家了啊!
  官场需要的是不动声色,被揭穿真面目后也得稳如泰山,甚至是面带微笑。
  这样的人才走的远。
  吕诲以前动辄就呵斥,动辄就言辞激烈。
  如今看来这人是长进了啊!
  可他是怎么长进的?
  司马光想了想,愕然发现吕诲是被沈安打击多了之后才有的长进。
  “辽使在汴梁叫嚣,这是叫唤的狗不咬人,征伐之事不可停,要更快些。”
  赵曙看着群臣,真心想来个御驾亲征。
  群臣应了。
  赵曙抚须看看宰辅们,说道:“此战浩大,须有宰辅重臣领军。”
  已经定下了三路大军出征,三路大军,必须有人从中协调,而此人要有威望,必须是高官重臣,否则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
  宰辅正合适。
  宰辅们都低下头,可沈安刚打赌,他们此刻的心跳如雷。
  只有欧阳修茫然看着虚空。
  他的眼睛不好,去了只怕会误事。
  上次沈安说了什么……弄个能让眼睛变好的东西,可时至今日还是没见影子。
  年轻人就是不靠谱啊!
  沈安看着包拯,包拯的年岁大了,征战跋涉太辛苦,他不希望包拯去。
第1422章
沈龙图
  为官者的夙愿是什么?
  或者说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文治武功!
  别以为只有帝王才能想这个。
  在大宋,帝王就是蹲宫中守门的,真正做事的还是宰辅。
  什么亲征,不存在的,你想多了。
  你要说真宗亲征过,那你就是个棒槌。
  真宗当年是想跑路去南方,结果寇准不许,硬是拽着他去亲征。
  这是被臣子逼着去的。
  而寇准在那一战之后,声名赫赫,可以和大明的于谦相提并论。
  两者都是在大敌入侵,满朝文武慌乱时成为了中流砥柱,一力挽回帝国危局的名臣。
  这样的名臣大抵会被帝王刻意抹杀名声,为何?因为臣子这般厉害,把帝王也映衬的太蠢了些。
  这便是为尊者讳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臣子们依旧前赴后继的想成为第二个寇准,第二个于谦。
  这便是建功立业!
  大宋对外的第一次大规模征战要开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4/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