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5/3147

  文彦博点头,“大宋如今不同了,以往对外要软弱一些,如此让他们放松警惕。如今不必如此,对付外藩使者,该硬就硬,该软就软……”
  礼房主事是个话多的,片刻间就忍不得了,他脱口而出道:“相公,这不就是那话儿吗?”
  文彦博再好的城府也挡不住这句话。
  他的脸黑漆漆的,指着外面道:“出去!”
  都不省心呐!
  文彦博思索着大宋的对外方略,没多久有人来了。
  “相公,沈安说是孩子闹腾,来不了。”
  文彦博怒了,“老夫请不动他吗?”
  他号称文春雨,手段春风化雨,无声无息,可却在沈安这里频繁破功而不知。
  来人说道:“小人说了相公有急事,他却说对于他而言,孩子就是急事。”
  文彦博深吸一口气,“罢了,老夫去榆林巷。”
  “相公,您亲自去有些……没脸面!”
  文彦博淡淡的道:“没有脸面才好。”
  那人不懂,晚些等文彦博走后才恍然大悟,“相公这是降尊纡贵,他是宰辅,又是长者,却要主动去见沈安,传出去沈安就是不尊老,外加不知尊卑,相公果然高明啊!”
  文彦博一路去了榆林巷,身边就一个随从。
  到了沈家门口,随从叫开门,就听到了沈安的抱怨。
  “你娘和你姑姑这是去了哪里,那大相国寺有何好玩的?在家里玩耍不香吗?非得要去转悠。”
  毛豆在抽噎,沈安抱着他哄,“莫要再哭了,再哭下次就跟着你娘出门,爹爹不管了。”
第1634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子闹腾,父亲抱着他在庭院里转悠,这个画面许多父亲都有回忆,但多数是女子抱着孩子转悠。
  在这个时代,男人挣钱女人管家是惯例。而沈安蹲家里带孩子的举动在世人看来有些古怪。
  “孩子这是怎么了?”
  文彦博走了过去,沈安抬头,苦笑道:“他娘在家时,某抱着无碍。他娘一出门,某怎么哄都哄不住。这孩子就是个人精。”
  文彦博皱眉看看,“这孩子不算小了,你把他丢下来,让他自己玩耍,父母不在身边,过一会儿自然就好了。”
  嗯?
  沈安看了文彦博一眼,在他怀里哽咽的毛豆也看了文彦博一眼。
  “试试。”文彦博点头。
  沈安叫来了赵五五,把毛豆交给他,然后听着哽咽的声音,和文彦博在边上说话。
  “为何不肯让水军打造海船?”文彦博觉得沈安此举有徇私的嫌疑,“水军打造海船好处多多,能贴补战船的耗费,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水军打造海船是能于国于民有利,可文相可想过吗,若是水军的船厂把海船的生意也包了,十年后,二十年后,某敢断言,大宋的战船和海船必将进步缓慢,甚至会越来越差。”
  “为何?”文彦博皱眉道:“莫要危言耸听。老夫虽然反对新政,却不会偏颇。”
  沈安看了他一眼,“若非如此……文相今日进不了沈家的门!”
  “那老夫还算是有些面子?”文彦博笑道:“若是那等人来了,你要如何?”
  “关门放狗!”
  “花花……”
  那边的毛豆还在哽咽,不过看着竟然好多了。听到沈安说放狗,就喊了一声。
  嗖的一下,花花就从后院跑了来。到了之后,它盯着文彦博,狗眼里全是怀疑。
  “花花!”毛豆挥手,花花这才缓缓过去,但依旧不时看文彦博一眼。
  毛豆搂着花花的脖颈,脑袋靠上去蹭啊蹭。
  沈安见了就心软,“文相可知那些学问传承了千年至今,为何裹足不前吗?”
  “少年妄言!”文彦博肃然道:“千年以降,多少先贤发前人所未发,多少著述让人废寝忘食,何谈裹足不前?”
  “文相说发前人所未发,那么某请教,读书为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不少读书人的目标。
  “前面不说了,就说说治国平天下,这话喊了多少年?可有恰当的治国方略?”沈安讥诮的道:“您是君子,所以某敢说一些话,比如说当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某不知真假,若是真,至为可笑。若是假,那就是有人欲借此来鼓动天下。
  其后真宗皇帝更是用一首劝学诗,让大宋上下把学问当做是富贵之门,哪里还有半点风骨?”
  文彦博低头沉思,“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大谬。就算是大才,为官也得从头学起。”
  老文节操还是有的,沈安不禁暗赞。
  “至于劝学诗……”文彦博平静的道:“帝王之言,老夫不可评述。”
  帝王带头告诉大家,兄弟们,读书为啥?为了金钱美女,为了富贵万年……
  于是大宋的臣子们的节操一个比一个奇葩。
  到了徽宗时,朝堂之上的臣子能让人做噩梦,最后把帝王逼出汴梁城的也是他们。
  从真宗时挖坑开始,直至多年后,用赵佶父子以及万千百姓,外加大宋的衰落作为代价。
  文彦博颔首告辞。
  一路回到枢密院,吕诲已经在等他了。
  “文相,那沈安竟然插手水军造船之事,此事不可忍啊!”
  文彦博做事沉稳,而反对派们需要一个急功近利的带头大哥,所以吕诲几次三番想劝他出手,但文彦博就是不吭声。
  “没什么不可忍的。”
  文彦博坐下舒展了一下身体,然后惬意的道:“今日倒是得了沈安北的一番心里话,不虚此行。”
  吕诲说道:“那贼子做事狠辣,还狡猾,哪里有什么心里话?”
  文彦博看了他一眼,“沈安此前并未对儒学指手画脚,今日却对老夫说了一番心里话,可想知晓?”
  吕诲眼睛一亮,“还请教……”
  “去给老夫泡茶来。”文彦博说着就低下头,开始看文书。
  泡茶?
  吕诲一怔,然后笑道:“给文相泡茶,某之幸也!”
  文彦博大他七八岁,还是官场老前辈,泡个茶不算是什么。
  等吕诲泡茶来之后,文彦博嗅了一下,“火候不好。”
  得!
  吕诲又跑去重新冲泡。
  “过了。”
  “水冷了。”
  “太烫了。”
  吕诲被折腾的差点想发火,文彦博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老夫折腾你,是因为你太急切!”
  文彦博喝了一口茶水,美滋滋的叹息一声,“沈安说当今的学问裹足不前,老夫当面反驳,心中却有同感。真宗皇帝当年一首诗,让大宋学风骤然一变,人人都奔着金钱权势来了,这官还能怎么做?”
  “可真宗皇帝乃是劝学,后续自然有师长约束。”吕诲不觉得这个是问题。
  “师长……”文彦博笑了笑,“老夫宦海多年,见识了各色人等,人心啊!一言难尽。”
  吕诲只是嘿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5/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