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7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147

  这年月不管是大宋还是哪国的使者,不会吹牛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比如说家里只有五万军队,其中还有妇孺,你得吹嘘成家里有五十万大军,个个都是精锐。
  辽国使者就经常吹嘘大辽有百万铁骑。
  可大伙儿都知道,辽人的常备军队不过就是那点人马罢了。
  大宋使者也没少吹嘘,当年富弼出使辽国时也吹过,吹的辽人最后放弃了许多不合理的要求。
  这就是使者会吹嘘的重大作用。
  “辽人正在四处搜刮粮草人马,这是穷兵黩武!高丽人必须要做出选择,否则……”
  赵顼回身,目光冰冷,“好自为之!”
  他一路回宫去见了赵曙。
  “如何?”
  赵曙在看书,难得的悠闲时光。
  边上坐着的是高滔滔,此刻高滔滔以手托腮,正在打盹。
  赵顼放低了声音,“韩金狡猾,不肯应承。宋辽大战时,高丽不可为大宋倚仗。”
  赵曙偏头看了妻子一眼,指指外面。
  父子俩去了外面,赵曙才说道:“文彦博提及了此事,说若是高丽人在宋辽大战时从侧面给辽人一下,对战局的帮助颇大。可高丽人这般作态,我却不能给他们脸,于是就让你去见见他。他若是知机,随后我自然会见他。”
  他冷笑一声,“既然高丽人还是想当墙头草,那在将来的大战里,就不用考虑他们了。”
  赵顼说道:“官家,就怕高丽人加入辽人那边,到时候给咱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个问题。”赵曙皱眉道:“很棘手。必须要掌控高丽人的心思,否则会有些麻烦。”
  他随即召见了宰辅们。
  “此事要不……臣去见见韩金吧。”
  韩琦主动请缨,赵曙没意见,于是第二天大宋首相就接见了高丽使者韩金。
  半个时辰后,韩琦的咆哮声响彻枢密院。
  “给脸不要!那就别要了!”
  韩琦回禀赵曙。
  “韩金滑头,不肯应承。”
  赵曙嗤笑道:“他滑头,那高丽王必然就是让他不可答应,如此此事再无回旋的余地,记下来,等大宋北伐时,让水军盯着高丽人。”
  韩琦补充道:“庙算时应当把高丽人算在对手里去。”
  赵曙看着他,重重的点头。
  “高丽人选择了骑墙,想待价而沽,那么朕想告诉高丽王,大宋不喜讨价还价!不站过来,那就是敌人!”
  随即高丽使团的饭菜档次就下滑了,虽然不至于难以下咽,但食材的档次却能深切的感受到。高丽人莫名的悲愤,使团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回程了。
  就在这个时候,沈安进宫,和赵曙私下说了些话。
  “高丽人此刻悲愤,就是想占据道义,回去之后这么一宣扬,辽人会觉着他们可靠,于是他们就能坐山观虎斗,等宋辽打出一个结果来之后,再做出选择。”
  沈安的分析丝丝入扣,赵曙满意的道:“和我想的一样。”
  官家好像也有些不要脸啊!
  沈安腹诽了一下,“而且高丽国中可趁此机会动员,官家……大宋若是击败了辽人,高丽人会不会趁势在北方攻城略地?”
  “你是说高丽人想趁火打劫?”赵曙眯眼想着这个可能。
  “对,他们定然会如此。”
  大明初立时,高丽人可不就是想趁火打劫吗。后来领军大将李成桂在出兵的路上造反,直接改朝换代了,这才和大明和睦相处。
  赵曙点头,问道:“那你来此,可是有了好主意?”
  沈安点头,“臣是有些主意,还请官家许可。”
  赵曙想到他上次坑了交趾使者李柏的事儿,不禁有些头痛,“罢了,我也不问你的手段,去吧。”
  陈忠珩把沈安送出去,路上问道:“你不会也让韩金编写什么高丽王的艳史吧?”
  沈安怒道:“老陈,某是那样的人吗?”
  陈忠珩冷笑道:“你就是那样的人!”
第1649章
去,抽他们一巴掌
  高丽使团准备回去了。
  驿馆里的饭菜这几日不尽如人意,但和高丽国内的饭菜比起来依旧是美食,所以高丽人一边说大宋没品,一边吃的狼吞虎咽。
  李鹤端着一个大盆蹲在门外吃。
  “野蛮!”
  室内吃饭的是文官,李鹤是武将,有人大抵是羡慕李鹤的好胃口,就出言讥讽。
  李鹤并未在意这个。
  作为武人,饭量好是必须的。在军中,主将越能吃,麾下的信心就越足。
  越能吃力气就越大!
  这就是最浅显的道理。
  “回头我会去请辞,大家在驿馆里准备好,一旦宋人许了,咱们就回去。”
  韩金吃完了,隐蔽的打了个嗝,然后义正言辞的交代了最近的注意事项,“不卑不亢,记住了,咱们就这么和宋人打交道。”
  “李鹤!”
  李鹤起身,韩金说道:“宋人跋扈,弄不好会给咱们难堪,到时候就要看你的了。”
  “是。”李鹤点头,但心中却慌得一批。
  我不行啊!
  自从来到汴梁之后,他就开始了深居简出,就怕被大宋水军的某个人认出来,到时候他吹过的牛都会被一一揭穿。
  韩金赞赏的道:“到了汴梁之后你很沉稳,这很难得。”
  这也能被夸奖?
  李鹤没想到自己心虚的举动竟然会被视为沉稳,不禁大喜。
  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夜色降临,李鹤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看书。
  烛火很稳定,让李鹤想起了高丽的蜡烛。
  辽人在积蓄力量,宋人也是如此,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宋辽大战不可避免。
  高丽在这个时候该如何做?
  国内说依旧中立,这是最适合高丽的一条路。
  只是宋人如今看来却不肯让高丽独善其身。
  哎!
  李鹤发誓自己并未叹息。
  那是谁?
  李鹤只觉得脊背发寒。
  他缓缓回头。
  一个黑影就站在角落那里,在边上是一个打开的箱子。
  那个箱子是房间内的,专门给住宿的人装衣裳,使团的人还为此说宋人想的找到。
  他刚想暴起,那黑影淡淡的道:“我家郎君有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