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7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7/3147

  说着他看了韩琦一眼。
  杂学的人在欺负某,你韩琦作为圣人门徒能看得下去?
  韩琦埋头苦干,压根不管。
  若非他是儒学门徒,男子这般作态早就被他一巴掌打了出去。
  沈安嗅了一下蛋汤,那股子腥味让他无可奈何,实在是缺乏勇气,就推开,然后准备开吃汤饼。
  闻言他淡淡的道:“对,某喜欢的就是杂学。邙山一脉的传承就在某这里,你……是哪一脉?”
  韩琦终于忍不住了,放下筷子不禁大笑了起来。
  杂学一脉,沈安这么说就把自己摆在了宗师的地位上,而男子来自于仙源,自然就是儒学一脉。
  可沈安是杂学唯一的承袭者,男子是什么?
  这话出来就是打脸的!
  某是杂学宗师,你……算个什么?
  男子起身,淡淡的道:“某还有事,韩相,告辞了。”
  韩琦笑了笑,“慢走不送。”
  等男子走后,韩琦笑道:“你今日这一下可够狠,等这人回去禀报,仙源那边定然会视你为仇,不过倒是不会把杂学当做是对头。”
  “因为不配?”沈安笑着问道。
  韩琦点头,“儒学传承千年,多少人在其中?杂学不过是那些学生,两相对比,差得远,两百年都无法相提并论。不然你以为邙山书院能开的这般安生是为何?”
  就是大家都觉着杂学没啥威胁,就小猫几只罢了。
  沈安笑了笑,“拭目以待。”
  杂学的强大生命力还没展现出来,等以后书院的研究成果开始井喷时,谁还敢把杂学当做是小猫几只?
  到了那时,怕是有些人要慌得一批。
  想到这里,沈安不禁笑了起来。
第1686章
大宋十大武器之一
  清晨,因为天气干燥,所以看不到雾气。
  养鸭人们在吃早饭。
  有军士在边上看了一眼,羡慕的道:“有肉,还是羊肉。”
  汤饼里有大块大块的羊肉,这些养鸭人何曾有过这等待遇,吃的酣畅淋漓。
  这是胡西呈特批的食材,按照他的交代,这批养鸭人在这段时日里的伙食要好,每顿有羊肉是必须的。
  韩琦等人来了。
  养鸭人们正在打嗝剔牙,见到他们来了赶紧行礼。
  韩琦看了鸭棚一眼,那些鸭子叫唤的厉害,就问道:“为何这般叫唤?”
  养鸭人说道:“相公,这是饿了,想要出去觅食。”
  韩琦满意的道:“士气很高啊!”
  养鸭人笑道:“是啊!”
  “那就放出来吧。”
  众人让开通道,养鸭人打开了鸭舍的门,然后在前面引着它们出来。
  “来了来了。”
  许多百姓都在外面等着,堪称是翘首以盼王师。
  养鸭人指着前方时,那些百姓起身高喊,“杀呀!”
  养鸭人不悦的看着那些人,然后得意的看着鸭群纹丝不动。
  “这比最强悍的将士还要守军律,堪称是不动如山。”
  官员们已经开始酝酿诗词来歌颂鸭大军的军纪,养鸭人喊道:“杀呀!”
  说来奇怪,百姓呼喊鸭子们没反应,养鸭人喊一嗓子,顿时就沸腾了。
  大军冲杀过去,百姓们都齐声欢呼起来。
  “那人回去了。”
  韩琦一边含笑看着大军厮杀,一边低声和沈安说话。
  “仙源?”沈安满不在乎的问道。
  “对。”韩琦笑道:“仙源此次也遇到了蝗灾……安北,不只是仙源,所以……别的地方怎么控制?”
  “我们需要更多的鸭子!”沈安认真的道:“韩相,大宋需要来一次协同作战,而目标就是蝗虫。”
  大宋立国百年,但从未有过这等协同配合过,所以韩琦一听就心动了。
  “若是遭遇敌军入侵,这等协同就会有大作用。”韩琦的目光看到了这种能力的好处,“好,老夫这就上奏疏,快马送去汴梁。”
  沈安回身,闻小种悄然而来,“郎君,那人出来后去寻了胡西呈,不欢而散,随后往仙源去了。”
  “那等人……”沈安冷笑道:“瑕县的蝗灾最为严重,在这等时候,自然优先处置。至于仙源,那只能等下一批。”
  ……
  赵曙在担心京东路的蝗灾。
  “官家,吃点吧。”他昨夜就没吃饭,今日早饭也就是喝了半碗汤就说饱了。
  高滔滔弄了点心来,可赵曙却只是摆手。
  他在看着奏疏。
  “京东路在汴梁的边上,一旦蝗虫席卷而来,汴梁也无法幸免。”赵曙疲惫的道:“这是劫难,就在大宋积蓄钱粮的关头,我只希望能尽快结束。京东路那边原先造反的就不少,只是零星,若是有了大灾,我就怕会席卷一路。到了那时,还奢谈什么北伐。”
  高滔滔把碗放下,说道:“您放心,韩琦去了,沈安也去了,他们定然能镇压地方。”
  “韩琦下手果断,沈安用兵神速,他们二人一起,就算是有什么变故我也不担心,唯一的担忧就是蝗虫,哎!”
  赵曙把碗推开,“早些年的蝗灾,所过之处地里的庄稼荡然无存,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大宋刚有了兴盛的模样,却又来了……让我心中难受!难受啊!”
  他摆摆手,神色黯然。
  这是犯病了。
  一个蝗灾还无法动摇大宋的实力,可赵曙的病却最怕这种牵挂和担忧。
  高滔滔叹息一声出去了。
  没多久唢呐声再度回响在宫中。
  高滔滔心中担忧,就让人去告诉了庆宁宫。
  赵顼在看书。
  常大娘在身边伺候,现在她的胆子大了些,也敢抬头看看。
  “大王,圣人那边来人了。”
  “让她来。”赵顼放下书,喝了一口茶水。
  飞燕进来时,宽大的身体直接挡住了大半房门,让室内昏暗了一瞬。
  “大王,官家心情不好呢!”
  “为何?”
  “为了蝗灾之事。”
  赵顼点头,“知道了。”
  稍后他让人把消息传到了政事堂,韩琦不在,曾公亮说道:“这是焦虑了,官家忧心灾民,哎!真是仁君呐!”
  包拯看了他一眼,觉得老曾总是习惯性的在韩琦走后想表现一番,可往往事与愿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