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3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0/3147

  这个开场白让不少人看了沈安一眼。
  这货竟然能把曾公亮给拉到书院里去教书,果然手段了得啊!
  只是邙山书院的名头又要响亮了。
  前宰辅担任教授,你家子弟想不想去?
  肯定想啊!
  赵曙看了这些臣子一眼,微微一笑。
  臣子们都在为了空缺而绞尽脑汁的谋划,而他作为帝王高居于上,只觉得所有人的心思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那种感觉就像是神灵俯瞰众生。
  他有些不舍,然后又告诫了自己一下,提醒自己不能在这种感觉里迷失,然后说道:“包卿这些年劳苦功高,对朕帮助良多,可监修国史!”
  这是次相。
  包拯出班谢恩,大家都微微一笑。
  这个升迁并未让人意外。
  “富卿……”
  富弼的这个姓氏太让人膈应了,以至于赵曙说富卿时脸颊都在抽搐。
  富弼也知道这事儿占了帝王的便宜,出班站着。
  “富卿可为集贤殿大学士。”
  这是末相的标配。
  富弼行礼,回班后,看着韩琦那宽阔的背影咬牙。
  老东西,老夫又上来了啊!
  官场就是这样,一根萝卜一个坑,包拯富弼等人顺着升迁后,他们留下的空位就格外的引人注目。
  谁是参知政事?
  几个有资格的臣子呼吸一滞。
  赵曙淡淡的道:“王卿……”
  “臣在……”
  “臣……”
  几个姓王的面面相觑。
  赵曙满头黑线,“王中丞!”
  喔嚯!
  沈安心中为那几个出班的王姓臣子默哀一瞬,觉得这几人今日会郁闷的想吐血。
  赵曙含笑道:“王卿这些年看似默默无闻,可却对大宋颇多思索,朕隔一阵子就能看到王卿的文章,觉得很是欢喜。”
  “王卿可为参知政事。”
  老王飞升了!
  这事儿是水到渠成,沈安并未惊讶。
  曾公亮退下去,包拯也干不了几年了,随后就需要人来接班。
  韩琦大概还能再干五六年,到时候也得要接班人。
  谁来接班?
  王安石!
  老王行礼,百感交集的道:“当年臣进了京城任职,觉着这个大宋处处都是毛病,处处都要革新,臣心急如焚,就写下来了万言书,可后来风起云涌,新政悄无声息的就来了,那一桩桩,一件件,让臣知道,这等大宋,疾风骤雨般的革新只会撕裂朝野上下,最终两败俱伤!”
  听到这话,沈安不禁倍感欣慰。
  老王悟道了啊!
  原先的历史上,他主持的新政可不就是疾风骤雨吗。
  那样的疾风骤雨带来的不是成果,而是恶果。各方面博弈之下,新政反而撕裂了大宋,党争主宰了朝堂,新旧两党轮流上台,折腾的大宋体无完肤。
  现在的王安石却是大彻大悟了。
  他的大彻大悟就意味着大宋的新政将会持续平稳执行下去。
  这个大宋,依旧会蒸蒸日上!
第1878章
排队枪毙的时代
  王安石进政事堂了。
  文彦博眸色黯淡,他知道,旧党至此可以说是再无希望。
  而他自己也再无希望!
  若是赵曙选择他进政事堂,那么就说明新政之事依旧在官家的心中有些踌躇的地方,到时候他自然能施展手腕,渐渐把旧党拉起来。
  可王安石进去了,这就说明官家的心从未变过,他依旧会着力于新政。
  再看看懒洋洋的沈安,再过几年,说不得就能在政事堂见到他了。
  想到这个,文彦博觉得眼前的世界都是黑白的。
  但吕诲却不同,他是属于斗士级别的,屡败屡战的典范。
  他在期望着自己能执掌御史台。
  赵曙看了他一眼,说道:“韩卿。”
  韩琦差点就应了,赵曙也觉得不对,就补充道:“三司使韩卿。”
  韩绛出班,心中狂喜。
  “韩卿可去御史台。”
  这是循例了。
  以后谁想进政事堂,那就先去御史台厮混一阵子再说。
  吕诲面色苍白,知道自己算是没戏了。
  走了王安石,来了个韩绛。
  他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随后就是三司使的任命,竟然是吴充。
  吴充谢恩后,冲着沈安这边微微点头。
  不管是谁担任三司使,都得和沈安搞好关系。
  有了这位财神爷蹲着,三司遇到麻烦才有后路。
  “唐仁。”
  唐仁出班了,那眼中含泪的模样,让沈安恨不能一脚把他踢出去。
  你就不能有出息些吗?
  激动个什么?
  “三司副使!”
  唐仁跪在那里嚎哭,沈安也觉得鼻子有些发酸。
  赵曙叹道:“你从下面一步步走上来,殊为不易,朕此刻让你为三司副使,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臣子若是勤勉得力,朕自然会量才使用。若是只知道钻营,那等人,朕厌弃之!”
  唐仁起身,回身的时候冲着沈安拱手。
  沈安微微颔首。
  赵曙含笑道:“这朝堂变动这般大,朕知晓诸卿也该去庆贺一番,如此就散了吧。”
  群臣告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0/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