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3147

  折家在那个地方让人头痛,宋初时,辽国也曾经从那个方向发动过进攻,只是被折家挫败了。
  “陛下,宋人还立了京观。”
  嗯!
  耶律洪基抬头,目光敏锐的喝问道:“折继祖吗?”
  宋人里谁会这般疯狂的铸京观?
  折继祖怕是不能,毕竟折家的地位很微妙,他铸京观非但没有多少作用,反而会有副作用。
  ——残忍好杀!
  信使舔舔干裂的嘴唇,“陛下,上面的落款是什么……大宋翰林待诏、国子监说书沈安,后面才是折继祖。”
  “沈安?”
  耶律洪基闭上眼睛,皱眉道:“朕怎么好似听过这个名字……”
  一直没走的萧观音脱口而出道:“陛下,那不就是去年在汴梁大相国寺里比试算术胜了的那个少年吗?传闻他师从于邙山隐士,本领颇多……”
  萧观音长的不错,可情商却不高,特别是对男人的心理活动压根就是一窍不通。
  在自家男人的面前夸赞另一个男人,哪怕只是个少年,也会让心胸不怎么宽广的耶律洪基心中不爽。
  “你且回去。”
  耶律洪基淡淡的赶走了皇后,然后问道:“写了什么?”
  信使的眼中多了些惊色……
  “……石敬瑭认贼作父,后唐皇室沦为京观……”
  萧观音站在帐篷外侧耳倾听着,听到这里不禁讶然。
  那不是辽国以前干的事吗?那个沈安竟然敢写出来?
  “莫州之战,大宋将士沦为京观”
  这个……
  萧观音觉得那个少年怕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才大胆的写了这些上去。
  要是耶律洪基勃然大怒,冲着南方发火,宋皇怕是也得要处置了那个挑衅的少年吧。
  她想到这里不禁微微一笑,那笑容甜美,看呆了边上的侍卫,竟然也忘记了提醒她,这里不许停留。
  王帐之外,除去必要的侍卫之外,外人不管是谁都不许停留,否则以窥探帝王的罪名处置。
  可萧观音才二十岁,骨子里还是跳脱的年纪,所以压根没在意这个。
  “……嘉祐四年秋,府州军于此大破西夏叛逆,斩首三千余。”
  “叛逆吗?可岁币都给了,还什么叛逆,至为可笑!”
  耶律洪基的声音听着有些恼火,而且还带着些不安。
  萧观音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如今君临天下,安享至尊富贵,乐不可支。
  这样的局面他希望能保持一万年,可这样的局面却怕变数。
  一向老实本分,甚至是胆小的宋人里竟然出了个异类,这难免会让他的心中不舒服,就像是被细针刺了一下。
  “沈安……”
  萧观音抿嘴笑了笑,手轻轻提着长裙,准备离去。
  “他后面还写了……京观累累,以彰天地正道!白骨森森,且看汉儿杀人!”
  呼!
  萧观音只觉得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然后身体晃了晃。
  呯!
  里面传来了砸东西的声音,接着耶律洪基怒道:“他要杀谁?他列举的两次京观都是我大辽弄的,他想杀谁?他能杀谁?元旦使者呢?可得了消息?”
  “陛下,使者此刻应当得到了消息。”
  “废物!若是应对不好,让他就不要回来了。”
  脚步声传来,接着帘布被人重重的掀起。
  耶律洪基大步出来,见萧观音在外面就不禁冷哼一声,然后叫侍卫牵来战马。
  “你在此作甚?”
  萧观音呆呆的道:“陛下……文字真能杀人呢!”
  耶律洪基见她神态痴迷,就不悦的道:“杀什么人?”
  这个皇后什么都好,琴棋书画无有不精,比他这个皇帝还多才多艺。
  可就是一个缺点让人头痛。
  这女人学了诗词歌赋,每每就喜欢多愁善感,然后看着端庄,让人兴不起亲近之心。
  萧观音红唇微启,神色迷茫的道:“京观累累,以彰天地正道!白骨森森,且看汉儿杀人……陛下,臣妾听了只觉得遍体生寒,身子摇摇欲坠。”
  她眸色迷离,红唇微张,可见雀舌一抹……
  这等美色自然诱人,可她这神色却是为旁人而流露,让耶律洪基不禁冷哼一声,上马就走。
  一群侍卫紧跟而去,大风卷起雪花,渐渐模糊了背影。
第305章
大宋的根基
  “翁翁,您今日可好了吗?”
  赵仲鍼进了房间,见赵允让在看书,就行礼。
  赵允让抬头,见他穿了便装,就说道:“已经好了,你这是要出门?”
  “是,孙儿想去太学看看。”
  赵允让点点头,说道:“城中有些流民,小心些。”
  等赵仲鍼走了之后,老仆说道:“阿郎,小郎君看着郁郁寡欢呢!”
  赵允让冷笑道:“那群畜生……”
  赵允让活过来了,宫中的赵祯反应很有趣,竟然令人送了许多美食来,这让郡王府中的一干儿孙们觉得不大对劲。
  若是真的关切,那么宫中来的就该是御医,最好是常驻。
  送美食……
  这是讥讽赵允让吃不下东西吗?
  府里最近的气氛不大对,那些儿孙经常来了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
  这是不是……俺们家没戏了?
  这话没人敢问,怕被赵允让打骂。
  可赵宗实那边却渐渐的少了人去,有些门前冷落。
  这是什么意思赵仲鍼很清楚。
  他漫步街上,看着行人如织,呵出的雾气此起彼伏,十分好玩。
  他渐渐走到了横街,见里面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人,而且都是携家带口的,就顺着边上走了进去。
  这些百姓大多面有饥色,但脸上却带着笑容。
  他一直走到了太学的大门外,才看到了热气腾腾的景象。
  “闪开!”
  太学门口摆着两张桌子,上面堆放着高高的蒸笼。
  里面一声高喊,接着一摞冒着热气的蒸笼被人抬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