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3147

  她急于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氏,可才转过墙角,就看到了背影一闪而过。
  那不是娘子吗?
  娘子难道刚才也在偷看?
  她追了上去,欢喜的道:“娘子,他就是那个做香露的少年!”
  李氏一怔,本来因为偷看未来女婿的赧然心情都变成了惊喜。
  没有丈母娘不喜欢女婿的钱多。
  你的钱多,我闺女的日子才好过啊!
  李氏震惊了,“官人说只是个小官,其它的都没说……香露,那钱也太多了吧。”
  丈母娘盼着女婿钱多,可这个也太多了吧,多的让人觉得不靠谱。
  “他那么有钱,还是翰林待诏,怎么会看得上咱们家的女儿?”
  李氏瞬间就换了个姿态,担心沈安是不是别有用心。
  从开始的不在意到现在的患得患失,不过是沈安自报了个家门而已。
  “他自称雄州沈家,还带兵上过战阵,对了,还因为军功得封,是什么县男……”
  女人的八卦本性一旦爆发出来,沈安的一切就被寻摸了出来。
  “天呐!竟然是文武双全?上马可统军杀敌,下马可为君牧民……”
  “而且家里还简单,就一个六岁的妹妹,这……”
  李氏喃喃的道:“这样的好姻缘,竟然没人去关注吗?”
  女儿嫁过去就没有公婆,内院一手掌控,甚至是家里的事一手掌控。
  关键是这个女婿的前程远大,本事很大。
  “才十六岁就凭功劳到了这一步,三十岁呢?四十岁呢?”
  这样的金龟婿……那些人眼瞎了吗?
  竟然便宜了我家女儿,哈哈哈哈!
  等晚上杨继年回来后,李氏就寻机和他单独说话。
  “官人,那沈安文武双全,年少有为,而且还能挣钱,家里的门槛应当被踩破了呀!”
  为啥便宜了咱们家?
  杨继年问了今天见面的情况,然后抚须道:“那些人都胆小,而沈安的胆子太大。胆小的怕他折腾,到时候坏了事。”
  这话里的隐晦意思就是:沈安是个能折腾的,一般人不敢把女儿嫁给他,就怕哪天丈人和女婿反目成仇。
  李氏却不屑的道:“那些宰辅不也是做几年就要下放嘛,谁能一辈子都高官得做?”
  杨继年板着脸道:“包公担保,说他人好,纯良,为夫见了也还行,如此……就等包公那边说话吧。”
  李氏得意的道:“咱们的女儿有些贪玩,可那少年竟然说谁都贪玩,可见是个好的。”
  杨继年怒道:“都是你教的!”
  李氏柳眉倒竖,“人说女儿肖母,官人这是觉着妾身已然成了糟糠了吗?”
  糟糠之妻可不是个褒义词,往往代表着普通和土气。
  杨继年起身道:“为夫没说!”
  他觉得自己示弱了,就有些羞恼,然后负手道:“去准备晚饭!”
  这是转进!
  李氏马上就低眉顺眼的道:“来人,准备晚饭。”
  杨卓雪带着弟弟来了。
  杨继年走到了墙边,抬头看着字画,木然问道:“可觉得……还行吗?”
  杨卓雪低头道:“但凭爹娘做主。”
  这就是觉得行了。
  李氏得意的道:“卓雪好福气。”
  杨继年淡淡的道:“为夫说话你且听着。”
  李氏别过脸去,杨继年这才继续说道:“此事大概是要成了,你此后当收心养性,把针线做好,跟你娘学学怎么管家,不可娇憨,那不是当家人的模样。”
  杨卓雪福身道:“是,女儿谨遵爹爹教诲。”
  这就算是教诲完了,李氏也解放了,就问道:“官人,那沈安如今在做什么?”
  “少打听这些!”
  杨继年不满的呵斥,可李氏却满不在乎,杨卓雪姐弟俩更是没当回事。
  他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说道:“他如今在看着太学。”
  “好啊!那可是青史留名的地方。”
  李氏更加欢喜了,杨继年淡淡的道:“明日他得过道关,若是过不去……青史会留名,不过多半是恶名。”
  ……
第343章
他们来了
  初秋的夜晚微凉。
  赵祯只是躺下了两个时辰后就再无睡意。
  他悄然爬了起来,然后自己穿衣。
  等他推开房门时,外面在打盹的内侍被吓了一跳,骂道:“吵什么?官家在歇息呢!滚!”
  等他睁开眼睛看去,见到是赵祯自己走了出来时,不禁跪在地上,低声道:“官家……小的有罪。”
  边上挂着两只灯笼,灯笼的光细微柔和的洒在地上。
  赵祯皱眉道:“要和气,莫要骂人。”
  内侍伏地请罪。
  赵祯叹道:“地上凉,起来吧。”
  渐渐的周围多了人,各种洗漱工具送来。
  一番忙碌后,赵祯开始吃早饭。
  普通人早饭必须要吃的多,吃饱,否则挨不到下午。
  可皇帝自然不同,一天能吃三四顿。
  他缓缓吃了早饭,陈忠珩说道:“官家,还早呢,要不……打个盹?”
  赵祯摇摇头,说道:“那天我见到了邙山军操演,气势惊人。沈安说大宋军队差的就是一口气,而他就想把那股气给补上……”
  陈忠珩觉得这事儿……半个月补啥子气?
  赵祯见他一脸不信,就笑道:“你不懂。那是……”
  他微微仰头,目露回忆之色:“百人如一人,那气势当真是惊人。百人少,万人……他可能做成?若是能成,我希望能看到辽使的神色。”
  陈忠珩说道:“臣到时候盯着他。”
  “好!”
  ……
  今日的早朝没了。
  大宋开国那么多年,赵祯登基那么多年,取消早朝的次数少之又少。
  富弼早早的来了。
  百姓们也早早的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