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3147

  上联不错,赵祯微微点头。
  沈安的文学造诣谁也摸不准。你说他没啥文化吧,这人偏生做出来的几首诗词让人惊艳。
  可你要说他大材斑斑的话,却看不到他写出几篇好文章。
  如今这上联就不错,至少意境有了。
  在场的重臣几乎都是文学大家,所以听了这个上联后不禁频频点头,觉得很不错。
  在欧阳修大力打击所谓的‘太学体’之后,文章诗词不再追求华丽的词藻,以及生僻的字眼。
  所以这种由简单的文字构成的意境才让人赞美。
  但这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之处。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郭谦念完就拱手告退。
  剩下的事……没事了!
  那些权贵傻眼了。
  这年头讲究个文由心生,你心中想了啥,写出来的就是啥。
  结果沈安的一幅楹联直接就打脸了。
  他的话里还提到了三冗问题,而三冗里,权贵们占据了两样。
  冗官和冗费。
  他竟然敢重提三冗?
  范仲淹之后也有人提过,但也仅仅只是提过。
  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鼓舞太学的学生们去解决此事?
  这是作死啊!
  而且还大言不惭的弄了个楹联,郭谦也跟着去捧臭脚,说是要镌刻在太学的大门两侧。
  不要脸的老东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赵祯最近有些懒,此时却难得的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群臣,吟诵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朕心中感慨万千,若是天下学子皆是如此,朕担心什么外敌,朕还担心什么国事?”
  若说沈安的话是打脸,那么赵祯此刻的肯定就是再次抽打。
  权贵们的脸上就像是开了胭脂铺,五颜六色的。
  包拯出来说道:“陛下,沈安那孩子臣是知道的,最是忠心耿耿的一个,不说旁的,在府州他亲自冲阵,西南亦是如此,还差点就回不来了,这样的臣子……”
  “什么?”
  赵祯却不知道这个,就问道:“差点回不来了?怎么回事?”
  包拯叹道:“当时有交趾悍将突入长枪阵列,沈安亲自前去斩杀此人,双方相对劈砍,沈安侥幸斩杀了对手,可肩部也有受创,若非是运气,怕是就回不来了……”
  赵祯震惊的道:“此事朕为何不知?怎么从未有人告诉过朕?!”
  包拯一脸欣慰的道:“臣本也不知,后来见沈安动左臂时面露痛苦之色,就逼问了他的随从,这才知道此事……”
  他看着那些权贵,咆哮道:“这般漠视名利的臣子,这等为了大宋,为了官家不顾生死的臣子……谁敢说他结党?”
  “谁?”
  这一刻包拯须发贲张,怒不可遏。
  他向前一步,那些权贵不禁就退后了一步。
  无人回答。
  那个疯子竟然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吗?
  他为何不死?
  一股沮丧在弥漫着。
  “你等为了自家的利益而蝇营狗苟,却见不得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得了些夸赞,这是什么?这是嫉妒,这是心胸狭隘。”
  包拯憋了那么久,终于得了开喷的机会,哪会简单了事。
  “沈安不肯来,这是为何?就是因为冤屈!”
  包拯悲愤的道:“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没有倒在交趾人的刀下,而是被自己人肆意污蔑……谁来为他说话?谁来为他辩驳?谁?”
  老包拯的身体颤抖着,缓缓看向赵祯。
  官家,你今日不给个说法,老夫誓不罢休。
  赵祯面色冰冷,他也是恼火不已,若非是包拯出来开喷,他铁定也会呵斥这些人。
  帝王会猜疑,不管是谁,只要是帝王,多多少少都有这个毛病。
  可当面对一个不惧生死去杀敌的臣子时,那些猜疑都变成了烟云,顷刻消散。
  “你等还想要些什么?”
  赵祯冷冷的问道。
  那些权贵面色苍白,纷纷行礼告罪。
  刚说沈安下手太狠,废掉了周行的三条腿,张八年就来打脸。
  好吧,那咱们来说说沈安结党的事儿。
  这事儿有根有据吧,陛下,咱们弄他。
  可这次却是太学的顶头上司郭谦来辟谣,让他们无言以对。
  沈安的言行,包括那幅楹联,此后将成为见证今日这场闹剧的证据,不断被人联想提及。
  每一次提及都是对这些权贵的贬低。
  而后包拯的补刀更像是绝杀,把这事盖棺定论了。
  赵祯的提问让这些人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至于权贵有没有这两种情绪,大抵只要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一路灰溜溜的出宫,有人说道:“那沈安这是觉得委屈了吧?”
  有人冷笑道:“最好不过了,若是能气死他,那今日咱们就是功德无量。”
  “他此刻肯定在垂泪……哈哈哈哈!”
  沈安受委屈了啊!
  周行被废掉的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赵祯感性的叹道:“沈安这是觉着委屈了,所以朕也召唤不来……”
  包拯趁机抱怨道:“陛下,那些权贵到处觅食,臣在御史中丞时多有弹劾,可您这边却置之不理,如今他们算是原形毕露……陛下,该收拾他们了。”
  赵祯捂额苦笑道:“若是动了就乱了……”
  韩琦的眼中多了轻松。
  他自己从当年的改革派,已经渐渐变成了反对派。
  这态度的转变看似很有颠覆性,可从韩琦的家族轨迹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
  韩家已然渐渐变成了权贵,成为了既得利益者。
  人最怕的就是割自己的肉,韩琦不是佛祖,自然不能割肉饲鹰。
  再有就是他当年见识了那些反对者的力量,觉得改革在大宋没有出路,不,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在纠结着。
  纠结很痛苦,幸而有沈安作伴。
  沈安此刻定然是在家里恼火吧……
  ……
  沈安是有些恼火,不过却不是为了此事,而是为了妹妹。
  为了早饭吃不吃蔬菜的问题,果果和自家哥哥闹别扭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