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3147

  “你别管这个,好生跟着包公学。”
  沈安回到家中就去了一间库房。果果觉得哥哥古怪,就带着花花来问。
  “哥哥在做什么?”
  库房里,沈安刚打开一个大缸子,闻言抬头,果果见他的脸上蒙着一块布,就欢呼道:“我也要,我也要!”
  “出去!”
  沈安摆摆手,示意陈大娘赶紧把果果带出去。
  果果这时才吸吸鼻子,嚷道:“好臭!”
  不算臭啊。
  缸子里的东西很杂,发酵了几个月后,一股子古怪的味道散发出去。
  “真不臭!”
  沈安把缸子盖好,然后施施然的出来。
  “别进去啊!”
  沈安已经后悔在自家弄这个东西了,更后悔是自己弄,没把那几个小子叫来。
  苏轼的制科第一轮过的毫无悬念,随后就是准备御试。
  苏家租的地方狭窄,很不方便温习功课,沈安就邀请了苏轼兄弟住进了沈家。
  苏轼备考和放羊似的,他和折克行算是彻底的对上眼了,两个酒缸每日厮混在一起,喝的伶仃大醉。
  苏辙很紧张,沈安看了他的几篇文章,有些过于激动了。
  “针砭时弊是好事,可要有分寸,别偏激。”
  沈安只能这样来告诫他。
  苏辙却很纠结的道:“人人都说三冗,可某却不想啃别人吃过的东西,所以很是纠结痛苦……大宋的问题根源究竟是什么?最先要干什么?”
  他抓着头发在煎熬,沈安担心他会提前秃头,就说道:“说来说去,大宋的问题还是财富不够多,粮食不够多。”
  苏辙的眼睛一亮,说道:“是啊!当今人口日增,可粮食却还是那么多,那些造反的人不就是没饭吃吗……”
  可随即他就愁眉苦脸的道:“可土地就那么多啊!”
  能耕种的土地肯定还有,后世能弄出那么多土地来就是明证。
  可沈安目前还没想起哪片土地是空缺的,只得想到了另一招。
  “可以增产……”
  “增产?怕是不能吧……”
  “能,知道杂学吗?”
  苏辙摇头,苏轼也过来了,闻言就问道:“杂学……可是仲鍼他们学的那些?”
  沈安在家里教赵仲鍼他们杂学并未避开苏轼兄弟,苏轼兄弟俩虽然没发表看法,却也不肯去旁听,可见是瞧不上这门学问的。
  沈安笑的像是狼外婆般的,声音中带着诱惑:“知道杂学能做什么吗?”
  苏轼摇头,他本是文采风流,谪仙般的人物,除去诗词文章之外,就是享受生活。
  美酒、美人、至交好友……这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沈安说道:“上天入地,田间地头,朝堂乡野……杂学无所不能……”
  ……
第435章
试验,谣言
  杂学从开始露面以来就在太学沉淀,并未显山露水,很是低调。
  唯一一次出彩就是负压实验,被汴梁人民改头换面,弄出了无数花样,当做是戏法给孩子玩耍。甚至还有人拿着这个实验去装神弄鬼,骗人钱财。开封府一阵打击,抓了几十人,据说全被赶到了西北那边去。
  想起负压实验的结局,沈安的心不禁哇凉哇凉的。
  苏轼两兄弟在忍笑。
  “安北……这杂学竟然……无所不能?”
  你这不是在跳大神吧?
  苏辙厚道些,就拉拉自家哥哥,然后说道:“某见仲鍼他们很爱学这个,想来也有些过人之处……安北刚才说了大宋目下最该做的是增产,某深以为然,若是御试时有这等题目,某肯定会写进去。”
  这是安慰。
  苏轼更是拍着胸脯打包票:“不管有没有这等题目,某都能写进去,保证天衣无缝。”
  这种能力咋说呢?
  大才!
  只有把文章诗词玩溜了的大才方能有这个把握。
  两兄弟的安慰沈安全盘接受,然后笑眯眯的道:“某正在弄些宝贝,等你们御试结束后,正好去庄上看看。”
  随后就是御试,这个难度比六论还高。
  考完之后,苏轼兄弟俩只觉得浑身轻快,就来寻沈安。
  “我家郎君去了城外的庄子。”
  两兄弟去了城外的庄子,一路问着,最后在田间找到了沈安。
  此刻的沈安站在田边,边上摆着个大缸子,一群农人在听他说话。
  “……这是浓缩肥,和泥土搅合在一起,保证来年的麦子丰收。”
  一群农人面带难色,显然不大相信沈安的话。
  这就是不见好处不撒鹰。
  沈安也不生气,笑眯眯的道:“来个人试试。”
  一个老农过来伸手进缸子里掏了一把所谓的浓缩肥,嗅了嗅,微微点头道:“是有些意思。”
  当然有意思,哥要靠着这个给大宋农民增收啊!
  等老农把浓缩肥送到嘴边舔了一下时,沈安不禁头皮发麻。
  那里面各种粪便,动物内脏……还特么有杀虫的东西,就算是微量,可这些东西经过发酵之后,里面究竟有啥古怪的细菌沈安也不知道,更不知道吃了会不会死人。
  老农眨巴着嘴,回味了一下,说道:“觉着……没粪便好。”
  此时用粪便来肥田已经很普遍了,老农说没粪便好……
  沈安干呕了一下,说道:“按照某的吩咐弄,若是减产了,某兜底。”
  老农的眼中多了狡黠,说道:“郎君,兜底是给钱还是给粮?给钱的话……”
  “随便你们。”
  沈安眼睛一瞪,指着远处的作坊说道:“看到没有?郎君我不差钱,有的是钱,别担心赖账。所以大胆的弄,亏多少某补多少。”
  “多谢郎君。”
  这个郎君真是……豪气干云啊!
  老农的眼中多了欢喜,然后喊道:“都干活!”
  这一缸子肥料不多,哪怕是浓缩肥,也就是能施几亩地而已。
  苏轼看着农人们开始施肥,就好奇的问道:“安北,这是何物?”
  “金肥丹!”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肥料的味道,沈安陶醉的道:“用了金肥丹,就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哪里缺少粮食,哪里的地瘦,哪里的百姓在受苦……那就用金肥丹……”
  王雱觉得这事儿怕是有些不靠谱,就问道:“安北兄,这金肥丹是何道理?”
  “微生物发酵,然后分解那些东西,并能释放出热能……不信你们摸摸下面,铁定还是热的。这就是杂学。”
  他看了苏轼两兄弟一眼,想着明年丰收时他们的惊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