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3147

  “我们回城!”
  两辆大车都准备好了,一辆拉着重伤的陈敏,一辆拉着常二的一对儿女。
  常二茫然看着远方,不知道此行的凶吉。
  ……
  政事堂里,韩琦看着一本奏疏在冷笑。
  “看看,这些人果真是肆无忌惮,竟然说祖宗之法不可动,否则重蹈覆辙之日不远。”
  他扬扬奏疏,曾公亮叹道:“这说的是庆历新政黯然收场,不过提及了祖宗之法……祖宗之法啊!”
  韩琦有些悻悻然的道:“当年之事谁对谁错?如今大宋财力艰难是谁的错?当年若是革新成功,少说能减掉三成官员,那能省多少开销?”
  欧阳修在闭目养神,闻言说道:“如今说这个作甚,大宋的财赋艰难,三冗首当其冲。可那些人一提革新就如同是割肉,谁敢动就群起而攻之,怎么办?”
  韩琦随口道:“老夫怎么知道!”
  “你是首相!”
  欧阳修睁开眼睛:“你得带头!”
  韩琦看着他,良久点头:“老夫会带头,只是……心有余悸,当年你难道不怕?”
  当年那些人的反扑连赵祯都被吓尿了,何况是他们。
  欧阳修看了一眼门外,然后问道:“那位小郎君如何?”
  “谁?唔……你说他?”
  韩琦抚须皱眉,显得不大高兴,稍后说道:“少年人知道什么?此次官家让他去文峰村查探,只是让他去看看民情罢了。”
  “该赈灾就赈灾吧。”
  曾公亮也觉得此举无益。
  “那位皇子最近在韬光养晦,他定然会让小郎君沉稳些,所以无需担心,此事……”
  他和韩琦相对一视,说道:“快年底了,让那些人消停些吧。”
  那些人觉得赵祯垂垂老矣,越发的心慈手软,所以就想试探一番。
  韩琦点头道:“老夫会去呵斥他们。”
  稍后消息传来,有人说官家怕是选错了继承人,那位十三郎据说有些神志不清。
  “这是恼羞成怒了。”
  曾公亮并未动怒,淡淡的道:“那位小郎君有些激进,大多是受了沈安的影响。而沈安和皇子一家亲切,这些人是担心以后小郎君……就想从皇子那里着手。先威胁一番,好歹让皇子冷落了小郎君,若是能进宫,就换个儿子来培养罢了。”
  赵仲鍼以后成了太子,成了帝王,沈安的那一套激进手段是否会被推行?
  现在看着有些苗头不对,先未雨绸缪总是对的。
  韩琦微微摇头,却未说话。
  欧阳修冷笑道:“不理就是了,难道他们还能干涉储君之事?”
  韩琦看了他一眼,说道:“谁说不能干涉?群情汹涌之下,官家也要头痛不安。”
第482章
父亲的出征(上)
  京城中关于赵宗实的谣言多了不少,其中主流的说法就是此人脑子不清醒,时常犯病,当不得皇子。
  这个说法有根有据,甚至还有郎中匿名提供了当年的医案,证明赵宗实确实是不正常。
  于是京城的话题一转,就变成了未来的大宋会不会被一个脑子不清醒的人统御。
  赵祯很是恼火,派了皇城司的人去打探,可却无果。
  谣言对谣言,沈安先弄出了谣言,陈钟倒霉。现在有人弄了新谣言出来,却是赵宗实躺枪。
  是的,若非是有沈安的因素在;若是没有赵仲鍼的因素在,赵宗实的路稳妥的很。除去那几位不甘心的郡王之外,无人会来质疑。
  “……那些人吃饱撑的,有本事就说道理,背后造谣算是什么本事?”
  榆林巷里,高滔滔气急败坏的在数落着,只是不忍心数落儿子,就把目标对准了外面那些人。
  而赵宗实却在收拾。
  “无需带这个。”
  赵宗实换了衣服,眉间淡然的拿起唢呐吹奏了一曲。
  喜庆的声音传了出去,高滔滔进来一看,以为是犯病了,就停止了抱怨。
  一曲罢,赵宗实把唢呐放在桌子上,说道:“某进宫。”
  高滔滔心中一惊,就劝道:“官人,此时进宫就是众矢之的……仲鍼也真是的……”
  这事儿就是儿子引出来的,对此高滔滔很清楚。而那些人攻击赵宗实,不过是变相攻击赵仲鍼罢了。
  你儿子和沈安亲近,你赵宗实得给个态度!
  赵宗实皱眉看着她,“仲鍼并无过错,那些人不过是以为为夫软弱罢了……”
  他带着人往外去,高滔滔跟在后面说道:“可若是被围攻……何不如静观其变。”
  朝堂上的那些人可不是善茬,若是有人想弄赵宗实,那他此行就会处处危机。
  赵宗实走到了大门边上停住了,说道:“某只是觉着宫中没人味,冷得很。若是有人以为某的孩子好欺负,那某会去告诉他们……某的孩子,欺不得!”
  高滔滔呆呆的站在原地看着他出门,身后的侍女低声道:“娘子,外面冷,回去吧。”
  高滔滔缓缓回身,竟然是泪流满面。
  侍女心惊,就劝道:“娘子无需担心,想来官家会相助郎君。”
  高滔滔哽咽道:“我不是担心,我……只是在想着这些年。这些年我苦苦支撑,就奢望他有朝一日能醒过来,能为我和孩子挡挡风雨……可都是奢望。可今日他却醒来了,我……”
  ……
  赵宗实站在皇城外,说道:“还请禀告,赵宗实求见官家。”
  见鬼了!
  守门的人仔细看了半晌,才确定是这位大佬,然后一溜烟跑了进去。
  从上次出宫之后,赵宗实就再也没来过。
  连官家定了他为皇子,给他升职都不愿意接受。
  大家都在揣测他多久才愿意和官家见面,可没想到竟然是在今日。
  周围瞬间就多了不少人。
  赵宗实就这么站着,目光冷清。
  稍后陈忠珩狂奔而至,近前后躬身道:“郎君请随臣来。”
  这般恭谨?
  官家的态度在此刻表露无遗。可今日不少臣子都在宫中,大家在商议大宋以后的赈灾制度。
  这是大事,赵宗实选在此刻进宫,是什么意思?
  殿内。
  “……各地的库藏均有不少,青黄不接时该打压粮价,如此百姓也能艰难度日,省得去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朝中也少了许多烦恼……”
  “打压粮价?朝中有多少粮食去压制粮价?怕最后都会进了那些人的家里。”
  “那你说怎么办?”
  “老夫如何知道?”
  “那你插什么嘴?”
  “……”
  气氛很热烈,热烈的赵祯都在昏昏欲睡。
  就不能提点建设性的意见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