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9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3/3147

  沈安招手道:“怎么回事?”
  捷报允许披露些战情来激励士气,报捷的军士见沈安穿着官服,就说道:“苏判官斩杀敌军斥候及时报信,秦州城因此得存,李谅祚偷袭无功而返……”
  啥?
  沈安想杀人。
  他回身一看,苏洵在发呆,苏辙在发呆。
  “秦州的判官姓什么?”
  “好像是姓李。”
  张方平去了秦州做知州,苏洵父子对那边也多有关注,所以两人最后确定了那边的判官姓李。
  “那苏判官是谁?”
  父子俩待不住了,可他们却没资格求见赵祯。
  “某进宫!”
  沈安主动请缨,苏洵和苏辙齐齐拱手。
  “我父子就在宫外等候消息。”
  ……
  小朝会今日议事的节奏不算快,主要是因为赵祯在发呆。
  他的发呆史很长,韩琦担心的看了一眼,怕他突然歪倒。
  大家心不在焉的议事,赵祯就只是点头。
  这是一种常态,说明官家没兴趣管这些。
  宰辅们依次商议,想着让他早点回去休息。
  “捷报!”
  昏昏欲睡的气氛被打破了,赵祯的精神一振,喊道:“快让他进来。”
  报捷的军士风尘仆仆的被带进来,行礼后大声的道:“陛下,十七日前,李谅祚率军三万突袭秦州……”
  啪!
  赵祯拍了一下大腿,紧张的都忘记了疼痛。
  韩琦握紧了笏板,瞪大着眼睛。
  “李谅祚在一边领军攻打,另一头却安排了偷袭。”
  这种事儿经常发生,守将若是兵力部署不恰当,很容易会被破城。
  “无耻!”
  欧阳修怒喝一声,赵祯却被他打断了报捷很不满,说道:“快说说,后面怎么了。”
  军士继续说道:“就在此时,苏判官被派来秦州公干,撞见了敌军偷袭的人马,当即斩杀一人,及时报信……”
  “好啊!”
  曾公亮松了一口气,说道:“臣一直就担心李谅祚的动作,果然,这小子就来了,幸而被识破了,否则秦州危矣。”
  欧阳修欣慰的道:“只要秦州守住,凤翔府在另一边牵制,李谅祚就只能退回去,无功而返。”
  韩琦皱眉道:“苏判官?是谁?”
  赵祯一怔,但他却不知道具体的官员任命,就笑道:“此人可是立功了,回头记好,等以后升迁时优先处置。”
  欧阳修抚须道:“陛下,臣记着秦州的判官不姓苏,倒是凤翔府有个苏轼在那里做判官。”
  尼玛!
  不会真是苏轼吧!
  韩琦的脸色有些难看,心想老夫才将冷对苏辙父子,这会儿你苏轼就来个杀敌立功,这是要让老夫难堪吗?
  军士说道:“那位苏判官就是凤翔府的苏轼……”
  说完后他发现殿内很安静,就瞥了一眼。
  官家在发呆,宰辅们在发呆……
第603章
为苏轼平反
  能被派来报捷,这个军士自然应变能力不差。在这一路他都想过面圣时的场景,觉得自己能从容面对。
  可此刻他却有些心慌。
  他慌得一批!
  怎么我还没说完,官家和宰辅们都像是失魂落魄了?
  “哎!”
  终于有人出声了,却是赵祯。
  “苏轼杀人了?”
  如果说先前的气氛是地狱,那么现在就是天堂。
  军士心中欢喜,也忘却了胆怯,说道:“陛下,苏判官立下了大功。”
  韩琦皱眉道:“陛下,发行敌军偷袭,保住了秦州城,这确实是大功,该赏便赏。只是那苏轼的性子却不好,该磨砺一番才是。”
  太过跋扈的官员,按照大宋的传统,就该扔到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待几年,若是改好了再回来。
  赵祯抚须沉思,欧阳修说道:“韩相,苏轼文采过人……”
  “文采不是为官的本事。若论文采,老夫不及他,可老夫如今是宰辅,他是什么?”
  韩琦冷冷的道:“若是用文采来论官职的大小,那老夫大抵只能去做个转运使,一辈子都无法窥望相位。”
  若论文采,这里要数欧阳修最为得意。
  可韩琦一番话直接就抽了他一耳光。
  别看你文采比老夫好,可老夫是首相,你才是参政知事。
  至于苏轼……文采好有屁用,大伙儿都是宦海老臣,文采有啥用……你心里没数吗?
  欧阳修被这话气得憋住了,韩琦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只觉得心中大快,就拱手道:“陛下,柄国当公允,公私分明,所以臣以为,为官还是要看本事。”
  那苏轼跋扈,还是磨一磨吧。
  曾公亮想了想,说道:“苏轼才二十来岁,还年轻。”
  他摸摸自己斑白的胡须,不禁有些唏嘘。
  “当年臣也年轻过,从那时到现在,臣只觉得恍若一梦,恨不能再度少年。”
  韩琦一怔,被勾起了些当年的回忆,就微笑道:“臣年轻时……虽然有些艰难,可如今想来却恨不能回去,从头再来。”
  一群老汉在唏嘘着自己的青葱岁月,赵祯干咳一声,说道:“李谅祚此次入侵当是偷袭,能成功就成功,不能就远遁,这一次他走了,下次呢?”
  “陛下,沈安求见。”
  赵祯点点头,然后说道:“朕正想听听练兵之事。”
  李谅祚都出来了,大宋和西夏之间的关系会怎么走?
  韩琦有些惆怅的道:“李谅祚狡诈,竟然一击不中就远遁,可见威望不足,就怕攻打坚城。”
  曾公亮赞道:“韩相此言有理。”
  稍后沈安进来,行礼后就厚颜问道:“陛下,臣先前听到是苏判官,敢问是哪位?”
  赵祯不自然的道:“苏轼。”
  苏轼跋扈,功劳却不好算,最后还得要打磨一番。
  可沈安和苏轼交好,定然会为他抱屈,到时候又是头痛。
  赵祯叹息一声,觉得帝王就是和稀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3/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