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相师(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1069

  时间,不过下午两点。
  丑儿眨了眨眼睛,笑着说道:“好啊。”
  说着,真的去关门。
  正这时候,那名客人领着一个女人直接冲了过来,远远就喊道:“别关门!”
  呼哧带喘的冲进店里,苦笑着说道:“你这……明明还没到三点呐啊!”
  乞儿揉了揉眉头,笑道:“哦,这样啊,我这人随性,也没戴表。”
  客人直接把身后的女人拽了上来,紧张的说道:“你来看看,就是这个砚台,你看咱爸能喜欢吗?”
  那女人皱了皱眉头,先是看了乞儿一眼,然后又看向桌子上的砚台。
  乞儿抬起头来,想来这个女人就是客人的媳妇了。
  看起来……蛮漂亮的,个头不高,腰有点粗,皮肤还很白。
  是这个地域的人的普遍形象。
  客人的妻子张了张嘴,疑惑道:“这个砚台……你要两万块?”
  乞儿呵呵一笑,说道:“怎么,你是嫌它多,还是嫌它少?如果嫌价格有些低的话,你可以多加一些,我并不介意。”
  客人的妻子皱了皱眉头,小心的把砚台拿在手中仔细观看,突然眼睛一亮,惊讶道:“竟然是明朝的物件,上面……咦?这是欧阳大师的作品?怎么会?怎么可能?难道是假货?”
  客人有些发愣,忙问道:“媳妇,怎么了?这个东西是假的?”
  妻子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我看不出来,不过……如果真的是明代欧阳的作品,这东西别说两万,就算是二十万都未必能买下来的,一般都只走拍卖的。”
  客人更迷茫了,问道:“明代欧阳是什么啊?”
  妻子说道:“这也是我曾经听我父亲说起过的,说……世间最珍贵的砚台一共有七种,其中距离现在最近,但存世最少的,就要数明代欧阳的。
  欧阳是一个复姓,他是一位匠人,所以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他的全名,不过当时他做的砚台十分出名,是用一种特殊的石头精心雕刻而成,大约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个,而又是当时明朝皇帝喜爱之物,所以除了赏赐给有功大臣,欧阳的砚台便全在皇宫里面。
  所以据记载,流传在世间的欧阳砚台,其实只有五个,三个在国外,一个在故宫博物院,另一个不知所终,仅仅在曾经的港岛拍卖会上出现过一次,现在也不知道落在谁的手里。
  不过……就是再怎么,也不可能是这个吧!”
  听那妻子如数家珍的将砚台的来历讲的那么清楚,乞儿忍不住笑了笑。
  自己之前的推断倒是有些失误的,这家人对于文房四宝的喜爱,已经到了骨子里了,并非仅仅是爱好者那么简单。
  那客人一脸激动道:“那没准这个就真的是那个也说不定啊!”
  妻子皱眉道:“怎么可能呐……对了,我应该有那个砚台的照片的。”
  说着,直接掏出了手机,一阵翻找之下,还真的找到了五座砚台的照片。
  依次对比桌子上的砚台对照一下,竟然发现……没有一个是一样的。
  乞儿呵呵一笑。
  其实这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能进这家小店,被当作货底存下来的,那么它肯定是“赝品”。
  不值钱,摆设。
  至于为什么是赝品……
  那妻子松了一口气,说道:“我就说嘛,肯定是假的,不过这个砚台倒确实是老物件,并非是人工做旧,这种石料的东西,做旧真的很假的,想来……虽然不是欧阳大师的作品,但也有可能是清朝中后期的赝品,即便是那时候的赝品,两万块钱买来也是划算的!”
  客人也是如释重负,笑道:“行,只要你说划算,那咱们就买,这个东西一送出去,想来老爷子会高兴的几天睡不着觉的,也应该不会再那么讨厌我了。”
  妻子也是捂着嘴轻轻笑了起来。
  两个人,都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乞儿却皱了皱眉头,很不忿的说道:“什么?你们说我这个东西是赝品?哼,那我还不卖了呐。”
  两人同时一愣,那客人直接说道:“怎么能这样呐?你这明明是赝品,怎么还说不得呐?再说我们也不是不买,我们买啊,还不还价,两万就两万,我钱都带来了……”
  说着就从自己的小包里面掏出两沓钱来。
  至于那个妻子,却是皱着眉头说道:“老板,你不是要……看到我们有买的意思,就准备涨价吧?这样做生意……只怕不太好吧?”
  那客人也是一愣,看向乞儿,有些后悔自己没有最开始买下来,也开始有些埋怨自己的妻子傻,怎么鉴定这种事情,就这么轻易的说出来呐?那不是躺在菜板上让人宰吗?
  乞儿却摇了摇头,指着自己这家看起来很“空”的店铺,平静的说道:“我说两万,即便它价值千万,那也是两万卖,不过……我卖的却是真的东西,不能因为便宜,它便是假的,说出去我这生意还要怎么做?这不是价钱的问题,而是脸面的问题。”
  那妻子感觉乞儿的不可理喻,皱眉道:“可是它就是赝品啊!欧阳大师存世的作品就那么几件,怎么可能又在这里多出来一个?”
  乞儿呵呵一笑,说道:“你就凭借这一点,说我这个砚台是赝品喽?”
  妻子摇头道:“当然不是,每一名手工者,都会在自己作品中留有自己的“印记”,并非是实际的记号,而是一种风格,一种制作时的习惯,你看看你这个砚台,不管是从磨边的手法还是石材切割的纹路,都跟其他五个决然不同,又怎么可能是出自同一人的手?而它上面却刻上了欧阳大师的标记,显然就是其他人仿照的啊!而且确实是只有五个,哪会有多出来的一个?”
  乞儿呵呵一笑,站起身,将砚台接在手中,上下看了一眼。
  轻声说道:“我记得……早些年的时候,在咱们国有这样一个节目,是鉴赏宝物的,其中一个富家子弟,从国外买回来一个宫灯,名为长信宫灯,它是民间百姓最耳熟能详的一件宝物,甚至听闻一些课本上还印上了它的照片。
  所以……天下只有一个长信宫灯的概念便深入人心,而且它至今被放在北河博物馆之中。
  于是乎……即便那节目上的长信宫灯与历史描述的一模一样,甚至跟博物馆里面的那个也是一模一样,根本找不出一点作假的痕迹,但它……就是假货。”
  他放下砚台,看着一对夫妻,轻声问道:“那你们来说,那宫灯究竟是真是假?”
第124章
矫情的乞儿
  一对夫妻相视一眼,然后都摇了摇头,说道:“不好说,不过应该是假的,毕竟那东西出土的时候就一个。”
  乞儿呵呵一笑,再次坐了下去,用一种很怪异的语调问道:“哦?这就奇怪了,有人告诉过你们,在六八年出土的时候,长信宫灯仅仅只有一个呐?”
  “这……”两人还真的说不出来,还真就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这个。
  乞儿继续道:“长信宫灯,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先不说这个墓穴早就摸金校尉光顾过,而且不止一次,单说……此灯是原为阳信侯刘揭所有,当时太后得到此物,又将其赏赐给族亲窦绾,于是乎……大家就都直觉的认为,它应该仅仅是一个,这样才更便捷于倒手。
  但……其实从春秋战国开始,便有了在昏暗的走廊上和房间内放置“宫灯”的传统,流传到汉朝,更是被发扬光大。
  不光是做工上,才用鎏金这种造价昂贵又极为细致的工艺,更是……形成了某种规则。
  “放灯”,普通人看似“取光”之职,但实际上却关乎风水。
  尤其富贵大家,镜子以及灯的摆放都极为讲究。
  而宫灯,必须每隔二十七步便放置一盏,这是走廊之上,如果是寝宫之中,却不能成“单”,绝不能出现单数,单数意为“孤”,不吉利。
  所以最少最少,长信宫灯也必须是两盏,左右立于床榻之前。”
  说到这里,乞儿很满意的看着一对夫妇的脸色已经变了。
  其实乞儿绝对没有瞎说。
  在古时候,屋子里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一切摆设,除了焚香和神龛,都必须成双成对,取一个双数,尤其寝宫,更是讲究。
  “鼎单灯双”,本就有这样的说法。
  那妻子愣了愣神,然后嘟囔道:“难道……难道当时出土的本就是两个,却被弄走了一个?这怎么可能?那种人人都会关注的东西,怎么可能就少……呃……”
  说到这里,那妻子有些说不下去了,猛地抬起头,瞪大了眼睛满是不可置信。
  因为她想起来了,长信宫灯出土的日子,倒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呐。
  乞儿笑了笑,说道:“而即便那墓穴中只有一盏灯,那也不应该就断言另一盏是假的吧?起码,做这个灯的人并不是做完了就死了,一生做过几个也没什么准数,所以……”
  他又拿起那砚台说道:“你们又凭什么说,这并非是那位欧阳大师的手笔呐?”
  “这……”
  一对夫妇又对视一眼,心里琢磨,如果今天不说这个是真货的话,还真是买不走了。
  两万块钱买清代的赝品,这是十分划算的事情,说句难听的,就算他们出门就把它在转手卖了,也能卖个好几万的,稳赚不赔。
  那妻子说道:“这样啊……我感觉也是这么回事,这个砚台呐……就应该是真的了,钱放在这里了,东西……东西可以给我们了吗?”
  明显的言不由衷,乞儿还能看不出来?
  撇了撇嘴说道:“不行!今天不弄个所以然出来,我还真就不卖了!我想想啊……要怎么才能证明它是真的呐?靠专家?嗯……那还不如靠猜的……”
  那客人明显有些脑袋缺根弦,这个时候竟然提醒道:“我在网上看到,说验证一个古董是否是真的,有一个方法最准确,就是到化验所去验证它的碳元素什么的,说是可以准确的推断出时代来!”
  话音刚落,那妻子就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乞儿却直接站了起来,笑道:“好!这是个不错的办法,那走吧,去那个什么化验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10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