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0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2/1265

  这不是第一个找周应秋说情的,但还是第一个堵门跪着的。
  他面无表情,抬头看去,果然,巷子拐拐角角不少人头猛的缩了回去,而后闪闪烁烁。
  周应秋神色毫无波动,道:“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打个报告去吏部,我说个情,让你提前致仕,在京城养老。”
  这位员外郎一愣,继而大哭道:“大人,下官不是畏惧艰远,而是太过突然,下官没有准备,还请大人劝说孙阁老,急政缓行,操之过急,适得其反啊……”
  说的是情真意切,有理有据。
  周应秋哪里不清楚他的意思,无非就是想保住官位,赖在京城不肯走。
  他看着已经过来的马车,道:“好,我会在内阁会议上提一下,你安心上任吧。”
  这位员外郎满脸渐干燥的泪水,听着周应秋的话,差点又哭出来,冲过去想要抱紧周应秋的大腿,被侍卫挡开。
  周应秋没有多耽搁,上了马车,直奔内阁。
  周应秋在一堆侍卫的护卫下,走向皇宫,出了巷子,确保没有人听到,周应秋的幕僚,幕僚司副主事,楚匀骑着马,隔着窗帘,道:“东家,近来京城上下官员群青不稳,朝政多有堵塞。”
  周应秋坐在马车内,不动如山,道;“不用去管,新任命的那些官员到位了吗?”
  楚匀道:“阻力不小,有很多人从中作梗,尤其是那些被调离的人,据说,还有人照常去衙门,如过去一样处理事务,没人能阻止。另外……一些部门大人的态度有些暧昧,在纵容。”
  周应秋目露冷色,道:“我在辽东呆了几年,他们都忘了我的手段了!你待会儿去找包理游,以内阁的名义,通知所有这次迁调的人,必须在今天之类离开,否则以抗命,渎职的罪论处!让刑部点齐人手,准备抓人!”
  楚匀神色微变,道:“东家,这样一来,得罪人的就变成我们了,与您清名有碍,在内阁的地位也会收到影响……”
  周应秋语气平淡,道:“你不懂,按我说的去做吧,对了,告诉我们的人,严格按照内阁的要求行事,若是谁在这个时候拖我的后腿,休怪我不念旧情!”
  周应秋任吏部尚书多年,他的门生故吏,提拔的人,在这个时候,慢慢都进入了五品到三品的高位。
  在朝廷中,若说谁的势力最大,无疑就是周应秋。
  楚匀会意,道:“学生明白了。”
  周应秋坐在马车内,神情冷然,眼神锐利,过了一阵,他又道:“你盯着朝野,不管是我的人,还是傅阁老,亦或者其他人,如果有明显的结党痕迹,立即告诉我,如果我不在,就告诉毕阁老,孙阁老,不能耽搁分毫,知道吗?”
  楚匀这会儿听出味道了,走近一点,低声道:“大人,真的需要这么认真吗?”
  楚匀是周应秋的幕僚,掌管在他内外通讯,是一个关键人物,沉吟片刻,周应秋道:“我与你说一点,你心里有个分寸。孙传庭的这些改革,很多人都说是是大势所趋,但这‘大势’是怎么来的,‘趋’又是怎么回事,你心里应该明白。在这个时候,谁要是跳出来反对孙传庭,等同于反对皇上。‘新政’是皇上多年的心血,关乎功德,自不必多说。还有一点,就是,朝廷的地位,未来的升迁去留,不在朝野所谓的清名,而在帝心!”
  楚匀顿时恍然大悟,道:“多谢东家提点,学生明白了。”
  周应秋漠然的‘嗯’了声,道:“你是天启三年的进士,跟在我身边也是屈才,等过了今年,我便安排你外放,眼下要谨慎,不要出差错。”
  楚匀连忙抱拳,道:“学生谢东家提点!”
第1315章
收网的时候到了
  内阁中书包理游,将名单交给楚匀,然后就不管了。
  孙传庭自从去年开始,名声就一直不大好,现在越演越烈,能少得罪人,包理游还是很愿意往外推。
  楚匀有了周应秋的指点,从刑部调集了五十名衣着统一,手持刀兵的差役,然后给他们分发名单,让他们挨家挨户通知,命这些调出京的官员签署确认书,要求今天离京,凡是不离京,一律羁押。
  短短半天,就羁押了三十多人,并且规模还在迅速扩大。
  不上任就抓人,还抓这么多,也算是大明开国以来头一次,自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一些人纷纷堵住吏部,刑部的大门,接着就是内阁。
  被调整的都是朝廷中间,五品至三品最多,关系网身后,勋贵公卿,达官贵人,若不是后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被压住,只怕更热闹。
  内阁大殿外,一群人在大呼大叫。
  “阁老,阁老,下官有冤情,家父腿脚不便,不能远行,刑部不分青红皂白就抓人,太过蛮横了……”
  “阁老阁老,下官为朝廷呕心沥血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眼见风烛残年,还请大人给下官一条活路啊……”
  “大人,下官的儿子病重,我们李家三代单传,就这么一个独苗,大人,您开开恩,给我们老李家一条活路吧……”
  包理游站在大门内,听着外面的声音,神色不悦,道:“楚匀人在哪?”
  他身后一个文吏,道:“应该还在外面抓人。”
  包理游点点头,道:“你们看好了,不要让他们冲进来。”
  “是。”文吏连忙答应。
  包理游转身进了孙传庭的班房,道:“大人。”
  孙传庭低着头,看着手里的奏疏,身旁还有一大摞,头也不抬的道:“还在闹?”
  包理游道:“是。周阁老动作很强硬,已经抓了几十人,这样下去,只怕越闹越大,朝廷不安啊……”
  孙传庭拿起笔,在奏疏上批了几道,合上道:“皇上那边说有些奏本他不想看,你没事多去曹公公,刘公公那坐坐,看看皇上不想看哪些,以后就不要再了。”
  包理游一怔,道:“是。那,周阁老那边要不要点一点?”
  孙传庭随手拿过奏本,道:“你是内阁中书,不要随便评点阁臣,有机会多去请教,记住了,少说多做多看。”
  包理游已经察觉到,他的心态没能赶上身份的变化,飞速接道:“下官明白了。”
  孙传庭看着奏疏,又道:“传话出去,内阁的阁老代表的是内阁,各级部门要严格执行阁老的命令,不得阳奉阴违,推三阻四。”
  包理游抬手,道:“是。”
  孙传庭将手里奏本放到一边,道:“半个月后,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内阁六部以及督政院,大理寺,皇家政院,皇家银行,商务总局等各部门头头脑脑都要参加,内容是制定未来四年的具体的政务计划,要他们提前准备好,幕僚司那边准备好提纲,提前发给他们。”
  包理游道:“是,下官这就安排。”
  孙传庭‘嗯’了声,道:“明天我要去一趟政院,你协调一下,对了,请汪阁老陪同一下。”
  汪乔年出身是政院副院长,这些年大理寺上下不知道多少从政院律法系毕业的生员,都算是他的学生,近年就更多了。
  包理游道:“是。”
  孙传庭摆了摆手,继续埋首在浩瀚的奏本山堆里。
  乾清宫那边表示不愿意看奏本,孙传庭自然要更加认真。
  包理游悄然退出,手脚不自觉的快了几分。
  包理游刚出了孙传庭的班房,一个文吏大步跑进来,急声道:“大人,不好了,王潮晶服毒自杀了。”
  包理游脸色微变,道:“是原本的那个工部的郎中那个?”
  文吏道:“是,半个时辰前吃的砒霜,现在尸体都凉了,他的家人在吵闹,一群人跟着起哄,说是朝廷逼死的,要讨个说法。”
  包理游神色冷静,飞速思索。
  这个王潮晶他有印象,是一个未老先衰的人,看着五十多,行为做事却好比六十,做事油滑,偏好钻营,在士林间却颇有威望,是文坛好手。
  他这一死,只怕将现在的风波推的更高。
  “你去请周阁老安抚,我去告诉大人。”包理游思索一番,道。
  “是。”文吏匆匆离开,向着周应秋的班房。
  包理游转向孙传庭班房,肃色的说完。
  孙传庭抬起头,脸上有疲倦之色,道:“嗯,让周阁老处理吧,待会儿随我去一趟工部,今年,明年的国库相对充裕,一些停滞的工程,可以继续动一动了。”
  包理游神色凝重,道:“大人,真的不管吗?现在风波这么大,朝野的压力,还有皇上的,只怕会都在你身上。”
  “再大也大不过毕阁老,晚上,你带点东西,代表我去看看毕阁老,请他在京城再留一段时间,好好养好身体再回乡。”孙传庭道。
  包理游满心忐忑,见孙传庭若无其事,只得道:“是。”
  皇宫之外,王家的人抬着王潮晶的尸体,穿街过道,径直来到长安大街,来到吏部大门不远处,一家人跪在地上,痛苦哀嚎。
  几十口男女老少,白布白帆,哭声惨烈,闻之动容。
  边上还有不少围观的,并且越来越多。
  “王大人辛辛苦苦为朝廷,为皇上做事多年,恭恭谨谨多年,没想到到头来竟然换来这样的下场……”
  “是啊,还记得上次吗?有人弹劾徐尚书,他站出来力排众议,当时引来朝野一片赞誉,谁能想到今天?”
  “王大人的文章写的那是极好,三年前,南直隶一些士绅反对‘新政’,他在朝报上发文,大加痛斥,被毕阁老赞赏‘笔锋如刀,一字千钧’,如今毕阁老致仕,人走茶凉啊……”
  “我听说张尚书在内阁曾极力阻止这次调整,但孙首辅极力坚持,现在看来,是要排除异己,培植亲信了……”
  “这有什么奇怪,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孙白谷要是不这么做才奇怪,我还听说,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大动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