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7/1265

  上面说,朝廷以及地方不知道多少官员涉嫌与那些士绅,豪商大户勾结,囤积土地以及朝廷要大量采购的东西,已经有了一种垄断现象出现。朝廷要是按照现在的行情继续收地,采购,预算要翻出一倍不止,其他的更是两倍往上!
  这是多吓人的事情,连李邦华都觉得惊悚!
  这帮人胆子太大了,就这么明目张胆的,他们就不怕朝廷出手,抄家灭族吗!
  张立齐似乎看出了李邦华心里所想,道:“大人,这次涉及的人太多,几乎我大明的所有士绅都参与了,难以全数处置……”
  李邦华抬起头,脸色冷硬,眼神幽幽,片刻寒声道:“也用不着都收拾,抓重点,杀鸡骇猴!”
  张立齐看着李邦华,等着他继续说,简单的杀鸡骇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毕竟事情已经发生,地在人手,价格居高不下,朝廷现在赶时间,哪里有空与那些士绅慢慢耗。
  李邦华表情不动,道:“第一,透出口风,就说今年要分地二十万顷,一百万户。第二,公开预算五百万,采购粮种,耕畜,耕具,化肥,最早五月份开始招标。第三,审核灾民,增加清丈队伍,收地的衙门,动作要大,声音要响,越热闹越好。朝报,皇家商贸集团那边你打个招呼,请他们帮个忙。第四,明文通知安南省,上报可划分的田亩以及户丁估量,准备接收灾民,做好安置事宜。第五,放出消息,就说陕川等地的农庄策要结束,可以整合土地,进行划分……”
  张立齐一直在拿着碳笔记录,听着李邦华一连串的话,不由得打断道:“大人,您这是何意?”
  朝廷高层都知道,别说他们清田小组了,就是整个朝廷都全力扑在‘分田’上,一时间也无法做太多,需要时间来准备,应对,解决各种问题。
  李邦华一下子将摊子又放的这么大,他们哪有精力?
  李邦华拿起茶杯,道:“我就是想看看,他们能撑多久?我们核实户口,清丈田亩起码需要半年,一时间也分不了多少。化肥这些东西,皇家商贸集团掌握的商行足以供应了。”
  张立齐听明白了,道:“大人这是要拖垮他们?”
  朝廷掌握的田亩其实已经非常的多,要是分,起码也要两年才能分完,收地不过是为了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朝廷还有足够的转圜时间。
  但那些士绅不一样,别说化肥这种投入巨大又无法长期保存的东西,农具,耕畜,种子若是越做越多,投入也是巨大,没有朝廷收购,也没有办法立即回本多少。
  时间一长,必然撑不住!
  而那些人收购的大量田亩,粮税会逐步的落实,严格执行租子定额的规定,多管齐下,这些人怕是不但赚不到银子,还得亏本吐出来。
  李邦华看了张立齐,道:“也不是,我们现在要集中精力做我们的事情,没工夫搭理他们。”
  张立齐配合着笑了下,心里却暗道‘您这不搭理,可是挖了好大一个坑,不知道要坑死多少人。’
  张立齐得了李邦华的命令,透过各个部门开始放出风声。
  果然,风声一出,不知道多少人热切起来,除了被朝廷严厉压制的百姓日用的米粮油面等外,其他物品的价格几乎在几天之间飞速膨胀,迅速蔓延向整个大明。
  这件事着实吓了孙传庭一跳,认真查究之后,前往乾清宫向朱栩解释。
  朱栩近来修身养性,看书练字,好是清闲了一番,看着站在桌前奏禀的首辅大人,朱栩微带讶色的道:“这是李邦华搞的?”
  孙传庭道:“是。李侍郎也是出于愤怒,放出了些风声,却没想到在引起这么大的风波,臣特来请罪。”
  物价飞涨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对于既定的改革计划必然会大有影响。
  朱栩摆了摆手,笑着道:“朕只是没想到,李大人居然还有这样的手段,就不怕事后他会被无数人戳脊梁骨?日后回不了乡?”
  士人最重清名,李邦华放出的几个消息,不知道要坑死多少人。可以想见,将来李邦华致仕回乡,刚到地头就被一群人冲出来打死,或者回到家夜里突然大火烧死全家,亦或者被孤立连门都出不了。
  孙传庭仿若未觉,道:“臣已经下令朝廷各部门对物价进行抑制,物价局,执法局等正在酝酿全国性的联合行动,相信用不了多久物价就会恢复正常。”
  随着吏治方面改革的推进,朝廷的各级部门,尤其是新衙门在获取实权,外加孙传庭计划替换北方七十六个知县,必然会使得这些新衙门获得强有力的支撑,面对错综复杂的民间士绅,披荆斩棘,推动‘新政’其他方面快速行进。
  朱栩对这些倒是不怎么在意,道:“你撒网了?”
  孙传庭知道朱栩说的是什么,道:“是。朝廷这些年总体来说是很混乱的,虽然这些年各部门在大力反腐,但浑水摸鱼的大有人在,尤其是掌握权力的人,比如臣的身边,诸位阁老的身边,甚至是政出来的,盲目信任,灯下黑,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必要再次纯洁官场。”
第1498章
群狼环伺
  朱栩‘嗯’了声,道:“混乱,重建过程带来的动乱是意料之中的,但团结也很重要,分寸你自己拿捏,必要的时候,朕会干预。”
  朱栩的意思,就是在孙传庭为难的时候,他会出来站台。
  孙传庭倾身,道:“谢皇上,臣会拿捏分寸。傅阁老四月份会南下苏州,同时五部各级官员陪同。在对苏扬杭三府土地进行一定的整合后,就会开启重新划分,开垦,水利灌溉,粮种,化肥,耕具,耕牛等会统筹安排,各项资源会大力倾斜!”
  朱栩听着,道:“苏扬杭三府,是朕的试验田,要好好做。如果有成效了,要在太湖四周,也不止是太湖,其他合适的地方都要推广,农业是国之根本,再怎么花力气也说得过去。”
  孙传庭自然明白,道:“是,臣会做好计划,总结,为以后做足准备,不会有损皇上的既定大政!”
  山西,太原府,曲阳县,东杨村。
  一群人聚集在村头,晒着太阳,说着村内村外的事。
  “你们听说了吗?王员外家的大院现在养了很多的牛,足足有二十几头!”
  “王员外的亲家老杨家可好了,往年我都是从他那里借王员外的牛耕地,今年不用等那么久了!”
  “不止王员外家,听说大杨家从外面也带了几头牛犊子回来,准备圈起来养!”
  “我听我侄子说,外面的耕牛已经涨价到二十多两一头了,还有价无市,啧啧,吓人的很呐!”
  “真的吗?寻常也就十两吧?乖乖,今年我们怕是借不到牛耕地了!”
  “这算离谱吗?隔壁的老王村的杨员外,地里堆满了粪,挨家挨户的花钱买,听说我们这里也有人来拉,一车二十文!”
  “哈哈,世道真是变了,连屎都有人花钱买!”
  “你懂个屁,县里我记得有人卖了袋那个什么哦,对了,化肥,听说一亩地多收了好几斗,这些粪就是去做化肥的,一袋化肥两百多文!”
  “乖乖,现在东西都这么贵的吗?还好我们是种地的,这要是在城里,还不得活活饿死!”
  一群人纷纷摇头感叹,显然对外面发生的很感兴趣。但他们只是平头百姓,守着田地,老婆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北直隶,香县。
  一个大院子里,处处响着锯木,敲钉子的嘈杂声。
  一个少年人,扛着一个大箱子进来,向着正院子,一个锯木的中年人大声道:“师傅,你要的锯子,斧头,刀工我都买回来了,王铁匠说都是按你要求打的,我试了下,锋利的很。”
  中年人面带喜色,放下锯子,打开箱子看了眼,试了试,满意的道:“好,我的留着,其他分下去,告诉他们,今天必须打好三副,晚上人家就来取货了。”
  “好嘞。”少年人叫了声,转身去分发东西。
  中年人继续手里的活,没多久一个健壮的年轻人进来,浑声道:“师傅,木头送来了,我看过了,都是好木头,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中年人头也不抬,使进的锯着,道:“好,你先去分段。对了,再让你师娘去买一些钉子回来,不够用了。”
  “嗯,好。”年轻人应了声,快速出去。
  没多久,一个肥胖,但脸角柔和的中年女人走出来,来到中年人身边,皱着眉头,低声道:“你就不怕吗?我们从来没有做这么多。”
  中年人看着锯好的木头,直起腰,看向她,道:“怕什么,他们不是给了定金了吗?做了这一笔,快赶上我们两年了。”
  女人皱眉,还是担忧,道:“咱们投的已经超过定金了,这样,待会儿他们来取货,就说我们钱不够了,让他们先付一半。”
  中年人顿时为难,道:“这样不好吧,我们之前说好!”
  女人推了他一把,打断他的话,道:“说什么好,按我说的做,必须先付一半,你不说我去说。”
  中年人神色犹豫,看着婆娘坚定的神色,只得道:“一半得一百多两,你好好说。”
  婆娘哼了声,道:“这还用你说,我先去买钉子,你等我回来。”
  中年人无奈的点头,看着婆娘走了,继续低头锯木,做着他的耕犁。
  没有到天黑,来收犁的人就到了,中年人的婆娘,外人口中的老板娘热情无比,而后就说没钱了,木料什么买不了,希望客人多付一点钱。
  这来人观看一番,见中年人确实做了不少半成品,当场就直接付了全款,让中年人夫妇以及众多弟子目瞪口呆。
  这可是二百多两,这些人眼都不眨就付了!
  老板娘眼尖,心思活络,硬是拉着来人吃酒。
  席间,中年人得了婆娘暗示,借着酒,问道:“客官,容小老儿多嘴问一句,你们买这么多,这么好的犁,做什么用?”
  耕犁无非是耕地,现在这些人要求上好的木,上好的铁,上号的模样,那价格成倍成倍的涨,这耕犁还是耕地的吗?
  看似醉醺醺的三十出头的男子,抬头对着中年人,似笑非笑道:“想套我的话?不过告诉你们也没关系,你们没那门路。这些耕犁,我们是要卖给朝廷的。皇家商贸集团,总工会已经公开招标,要收购两万副耕犁,两万副!这还只是前期的,未来三年,可能要十万副!”
  “十万副!”
  中年人与他婆娘以及一干徒弟双眼大睁,这要多少银子,他们想都不敢想。
  京城,东长安街,皇家银行分行。
  这里的分行,仅次于应天府的分行,财力雄厚,名声在外。
  贵宾房。
  一位副行长正在贷款科科长的陪同下,见一个大客户。
  这个人一口的山西腔,五官俊逸,微微发白,一脸的漫不经心转着手里的扳指,嘴角带着轻蔑的笑,仿佛谁都不看在眼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7/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