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1265

  跑堂的大喜,跟着朱栩道:“公子大方,小的替这里的客人谢过您嘞。”
  钱仲永看着朱栩从身边穿过,不由得脸色犹疑的道:“这个小孩有些不简单,会不会泄露我们的谈话?”
  李涵缮浑然不惧,道:“不过是一个小孩,无非是那家受宠的公子,有什么可怕的!”
  孙庸正想着他刚才的话,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便也不再担心。
  朱栩出了茶楼,两边看了看,对着曹变蛟道:“戏不好看,接下来咱们去哪?”
  曹变蛟站在朱栩身后犹如标杆直立,却又仿佛没有听到朱栩的话。
  朱栩很无奈,看了看,便道:“算了,随便走走吧。”
  朱栩沿着朱雀街慢慢的走着,一边走一边思忖着。
  他对大明的了解还是太过表明,很多东西他看不到,比如茶税,从折子里是看不出来的,大臣们也不会告诉他。
  一直走到一处桥头,朱栩才停下来,望着清澈,缓缓流动的河水,清风徐来,他心头的烦躁少了一点。
  河边还残留着几个花灯,朱栩不由得就想起了那句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个他曾经问过钱谦益,每个答案他都不满意,总觉得隐含着某种深意。
  “皇上。”
  忽然间,一个内侍出现在他身后,躬身轻声喊道。
  朱栩一怔,转头看过去,居然是冯祝,神色微动,道:“什么事?”
  冯祝低着头,道:“启禀皇上,韩爌进京了。”
  朱栩站在那一动不动,表情都没有变化。实则他也不知道用什么表情来表达现在的心情。
  过了许久,他才转过头,继续看着河面,感慨道:“边关将帅说离开就离开,这离职的阁老说进京就进京,这京城果然是好地方,进出很方便。”
  冯祝是朱栩身边的老人,加上现在管着东厂,对朱栩的心思也算了解,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来禀报。听着他的话,一动不动,犹若没有听到。
  韩爌的进京,说不得就是东林党的又一次施压,逼迫着朱栩增选内阁,不容他继续拖下去。
  朱栩思虑良久,摇头一叹道:“看来是不得不增了。传旨内阁,三天后增选内阁辅臣,命草拟名单,廷推。”
  “遵旨。”冯祝答应一声,匆匆离去。
  韩爌进京,让朱栩的心情越的不好了,看了几眼河水便转身道:“回宫吧。”
  增选内阁辅臣,说不得朝野要炸开锅,朝堂上又会是一番龙争虎斗。
第211章
军改
  朱栩回宫之后,又继续翻着折子。
  有朱由检的票拟,朱栩看的很快。朱由检确实勤勉,政务票拟的虽然不尽合他的心意,却也是眼下应付的办法。
  夜凉如水,文昭阁灯火通明。
  朱栩在慈宁宫混了一阵子又继续回来,每一道折子他都认认真真的看,揣摩其中隐含的目的与意图。
  曹化淳悄然出现在朱栩身后,低声道:“皇上,朱宗汉来了。”
  朱栩一怔,放下折子转过身道:“快宣。”
  朱宗汉一身黑衣,快步走进来,单膝跪地道:“臣朱宗汉叩见皇上!”
  “平身!”
  朱栩看着僵尸脸的朱宗汉,脸上颇为期待。
  朱宗汉已经脱身私盐之事,专门针对后金的情报布局与刺探。
  朱宗汉站起来,躬着身道:“皇上,臣已经查明,贼酋已在召集人马,准备征讨蒙、古。”
  朱栩满意一笑,后金的军制决定了无法严格保密军事行动,更何况几大贝勒争权,各旗也都拼命圈地,想要刺探些什么,以朱栩教授的方法,简直轻而易举。
  按照历史,努尔哈赤就是死在今年八月,然后黄太吉继位,为了立威次年就动了宁锦之战。
  朱栩心里思索着,不由得眯眼。这黄太吉跟他登基的是同一年,也就是说,崇祯元年与天聪元年是一样的了。
  朱宗汉见朱栩点头不语,又道:“臣还查明,贼酋已经在寻找工匠,想要铸就红夷大炮。”
  朱栩眼神微冷,看向他,沉声道:“动用一切手段,抹除他们的企图。朕绝不允许建奴拥有大炮以及火器!”
  朱宗汉道:“臣遵旨!”
  朱栩看着朱宗汉,目光闪动的道:“今后你放开手脚,其他事情不要做,全面渗透向建奴的军政各方面,朕要知道建奴的一举一动!”
  朱宗汉神色不变,道:“臣领旨!”
  朱栩又与朱宗汉说了很久才送走他,朱栩坐在软塌上,沉吟许久,又对曹化淳道:“立即将爱儿带来见朕。”
  爱儿是朱栩的另一条情报线,极其隐晦。
  “是。”曹化淳答应一声,转身去安排。
  与爱儿又商议了良久,直到天色蒙蒙亮,朱栩才让人送走爱儿。
  曹化淳端过一碗姜汤,轻声道:“皇上,睡一会儿吧。”
  朱栩摇摇头,继续翻着折子。
  一连两天,朱栩都休息很少,不停的看着各地奏章,隐约也摸出了一些规律。
  这些人,要么是弹劾他人,要么就是奏报灾情,伸手要钱要粮食。背后隐藏的,就是地方上的朋党相互倾轧,贪污纳贿,渎职慢政,遮掩着丑事。
  循着脉络,在白纸上写写画画,也能有个简单的关系图,彼此交错,复杂的很。
  朱栩看的头昏脑涨,长叹一声站起,伸着手臂道:“这地方上,不比朝堂平静。”
  刘时敏也侍立在一旁,见朱栩看完折子,便走过来道:“皇上,内阁将推举辅臣的名单送过来了。”
  朱栩笑了笑,没接,问道:“都有谁?”
  刘时敏道:“一共十人,叶向高,韩爌,赵南星,高攀龙,左光斗,杨涟,钱龙锡,黄立极,施鳯来,李国普。”
  朱栩笑容越多,道:“好,朕知道了,明日让这十人也一起进宫。”
  刘时敏道:“是。”
  对于内阁,朱栩一向不置可否,活动了一阵又看向曹化淳道:“惠通商行里,可用的银子还有多少?”
  曹化淳上前一步,道:“回皇上,属于皇上的,有一百万上下,另有存银三千万两。”
  朱栩微微颌,随着几大商会利用政策的垄断性,拉拢京城各商户,晋商,江南也有不少富商联合,银子也源源不断的存进来。
  站在原地思索好一会儿,朱栩道:“再给秦良玉拨一百万,辽东一百万,让秦良玉剿抚并用,尽快平息西南四省叛乱,将陕、西入四省的通道遏制住。再命熊廷弼,袁崇焕,加紧修筑宁锦防线,建立各城之间的相互策应,一定要打造的固若金汤,朕不容建奴再南下一步!”
  现在大明虽然各地叛乱不少,但却没有多少成气候的,各地平乱也胜多败少,曹化淳并不明白朱栩为何一直如此看重,却还是照着朱栩的吩咐躬身道:“遵旨!”
  朱栩走到文昭阁门口,望着宫墙之外。
  越过今年,明年的灾情便会一步步增加,他必须将局势控制住,否则就要陷入南北苦战,一点点消耗的境地。
  朱栩看了一阵,一回头道:“招孙承宗进宫。”
  “是。”刘时敏微微躬身,转身去安排。
  孙承宗被皇帝召见,急匆匆的从兵部赶过来。自从上次御花园之后,他就知道,新皇对京城,对辽东有着足够的了解,不是天启皇帝可比。
  因此,他也越的谨慎,文昭阁内,他躬身而拜道:“臣孙承宗,拜见皇上。”
  朱栩一边喝着粥一边道:“平身,来人,跟孙大人搬个凳子。”
  朱栩也不废话,在孙承宗谢恩坐下后,便直接道:“朕,打算改革军制。”
  这个话题朱栩之前就隐约透露过,孙承宗稍稍躬身道:“不知,皇上心里有何想法?”
  朱栩站起来,擦了擦嘴,道:“你在辽东的做法不错,立营房,五人一房,三千一营,五营为一部,两部为一军。朕打算从各地卫所抽调,作为常备军,剩下的稍作补充,归于各地府县,作为驻军,你觉得如何?”
  孙承宗琢磨着朱栩的话,隐约明白了,道:“皇上,是想裁撤卫所?”
  明朝的军制一向混乱,朱栩心里有了紧迫感,自然也就迫不及待的动手,看着孙承宗道:“不错,卫所几百年下来,混乱不堪,毫无战力。优胜劣汰,朕打算打造几支能战的军队。”
  孙承宗想着孙传庭洪承畴几人都是招兵三万,应该是一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