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1265

  平王转过身,望着依旧跳舞不绝的舞女,沉默了好一阵子,慢吞吞的又转身道:“你们,想要本王怎么做?”
  高攀龙眼神喜色一闪,道:“我与赵大人已经商讨,三日后进宫,面见太后,请太后定夺。到时候,还请王爷一起进宫!”
  平王看着高攀龙,微微点头,道:“好。”
  高攀龙大喜,站起来道:“王爷高义,此事功在当世,利在千秋,王爷定会是千古贤王。”
  平王笑呵呵的点头,脸上红,仿佛贤王已经在眼前了。
  高攀龙说服了平王,心里也松了口气,大步离开平王府。
  高攀龙一走,平王身后一个内侍,皱眉靠近,低声道:“王爷,您真的要掺和进去吗?”
  平王冷哼一声,甩着袖子站起来,没好气道:“我爱风月不假,可我不傻,不等他们进宫,我就进了东厂大狱了。”
  这内侍是一个四十多岁中年人,面色白皙,他跟着起身,疑惑道:“那,王爷?”
  平王理了理衣服,心里鼓着气,淡淡道:“不听了,准备轿子,本王要进宫。”
  那内侍松了口气,他是内官监派来的,与平王府一体同休,不希望平王府出事。
  平王换好衣服,刚刚出门,不远处一群司礼监太监,缓慢走过来。
  平王一惊,慌忙走过去,道:“诸位公公这是?”
  领头的是陈赟,他走过来,微微躬身道:“王爷,皇上的旨意,王爷不必进宫了,三日后照常进宫就是。”
  平王楞了下,道:“皇上都知道了?”
  陈赟皮笑肉不笑,道:“王爷,这件事,现在满京城谁不知道?”
  平王恍然的点点头,连忙又道:“那好那好,本王三日后就跟着他们进宫。那,皇上有什么安排,需要我做的吗?”
  陈赟道:“王爷不妨走动一番,写写信,皇上想看看都有谁跳出来。”
  平王眉头皱了皱,旋即一背手,道:“好,本王知道了,你回去回皇上,就说我一定为他办好,请他放心。”
  陈赟笑着一躬身,转身走了。
  平王看着陈赟消失在暗巷子里,长叹一声,摇了摇头,自语道:“这天早就变了,有些人怎么就是看不明白呢……”
  与此同时,原本的中军衙门,现在改为巡防营衙门,一群人悄然勾连,一队队人马无声无息的聚集。紫禁城的宣武门等,也悄然有人来回奔波,勾连。
  东林党的力量在巨大的,不止这些,近乎各个衙门都有异动,一切都是为了三日后的‘强谏’。
  金銮殿上,朱栩面色不动的继续廷议,直到最后一项结束,在曹化淳一声“退朝”后,起身离开。
  曹化淳在朱栩身侧,一边走,一边讲诉着宫外正在生的事情。
  朱栩失笑,道:“该是魏忠贤复启啊。”
  曹化淳一听,顿时明白了朱栩的意思,心里也暗自点头,这确实是好机会,只不过,他还是担忧的道:“皇上,这件事,信王真要牵扯进来,您的计划只怕要受损了。”
  朱栩闻言也眉头一皱,信王是他的挡箭牌,决不能丢的,脚步顿了顿,道:“你派人去见王承恩,给他十个东厂藩王,三日后,只要信王出府,立即押送东厂大狱。”
  曹化淳眼神困惑,为什么会给王承恩?不过他没有问出口,答应了一声。
  朱栩刚刚走到景阳宫,一个宫女就等着,一见慌忙上前,一施礼,轻声道:“皇上,太妃,太后请您去一趟。”
  朱栩看了眼曹化淳,心里无奈,脸上笑道:“好,领路。”
  宫女轻轻躬身,领着朱栩快步来慈宁宫。
  刘太妃八十多了,满头银,精神很好,看着朱栩进来,连忙招手笑道:“皇上快来,我给做了酥饼。”
  这是朱栩喜欢吃的,他笑呵呵上前,接过来道:“劳太妃惦记,最近胃口可还好?”
  “好好,来,坐我边上。”
  刘太妃一脸的慈祥,拉着朱栩坐到边上,道:“皇上,近来可注意保暖,天气可是一天一天的冷了。”
  刘太妃是神宗皇弟的妃子,在后宫风波诡谲中,从郑贵妃到李选侍,再到客氏,安稳的活到现在,是有大智慧的人。
  朱栩也不会小觑,也不会是什么巧合,与一边的张太后打过招呼,便笑着应和道:“这个太妃放心,皇嫂有事没事就去朕那看看,生怕朕饿着冻着。”
  刘太妃看了眼张太后,笑容越多,道:“那就好,这后宫难得的安稳,我也算是等到了。以前啊,宫里争权夺利,争风吃醋,但到了现在,也就我这个不争不闹的活到现在。”
  朱栩听着张太后的话,心里一动,送到嘴边的酥饼顿了下。
  刘太妃这话,很值得思索,有大道理。
第249章
朱栩的反思
  朱栩坐在那,表情平静,心里却开始反思。
  刘太妃来这里,说这些,不是没有做说客的意思。但认真追究起来,这段时间,他确实着急了。
  不论是兵改,还是对于朝局,虽然都在他掌握中,却没有预期中的平稳,顺利。
  张太后毕竟更了解朱栩,见他沉吟不语,便轻声道:“皇上,太妃也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朝局,还是要讲究和气,不能总是与外廷对着来。”
  朱栩醒悟过来,对着张太后一笑,道:“嗯,太妃,皇嫂说的是,朕都记下了。”
  话这样说,但朱栩是绝对不会重启内阁,也不会让赵南星等人复启。真要是让东林党占据朝堂,说不得他就要重演历史,短短十几年就换三十多个辅,成百上千的六部尚书侍郎了。
  党争不止,朝局不稳,哪里还能干其他事情?
  刘太妃面容慈祥,但眼神却闪着亮光,她看着朱栩,微笑道:“皇上,该怎么做你自己拿捏,我们这些妇人也帮不上你,万事,还得靠外廷的大臣们,内侍能做的,毕竟有限。”
  朱栩颌,若有所思。
  明朝大约从英宗之后,君臣之间相互猜忌,有为的皇帝还能控制朝局,到了天启,崇祯,外廷大臣们的意志往往强过皇帝,因此,皇帝也就只能依靠宦官来监督,甚至是做事。
  皇帝越是信任宦官,就会越猜忌外廷,外廷的大臣们也就越会痛恨内宦,内宦也就会不择手段的利用皇帝打击外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刘太妃看着朱栩沉吟的脸色,又拉过他的手,笑道:“不说这些了,跟我说说,选妃的事情,皇上有合意的吗?”
  朱栩嘴角动了动,总有种被逼婚的既视感,偏偏他到年才十岁!
  张太后看着朱栩的神色,心里暗笑一声,坐过来道:“太妃,要我说,还得再等几年,皇上现在哪有心思选什么妃……”
  刘太妃笑眯眯的,道:“不早不早,先进宫来,我帮着调教调教,你们看,信王妃不就不错,我看着就喜欢。”
  张太后怔了下,没有接话,悄悄打量着刘太妃,不知道她这话,有没有其他意思。
  朱栩也有些诧异,道:“太妃,也觉得朕应该将政务交给信王,潜心读书到成年再亲政?”
  刘太妃在朱栩看来,是有隐忍,有智慧的人,绝不可能说出这种话才对。
  刘太妃叹了口气,费力的笑道:“人老了说话也容易糊涂,不过有时候啊,糊涂没有什么不好。”
  朱栩眉头动了动,刘太妃这明显是在暗示什么了。
  酥饼塞入嘴里,朱栩一边嚼着,一边思索。
  对于东林党,朱栩的态度一直都是拒绝,不允许他们控制朝堂,生硬且直接。这也是东林党的反扑越来越猛烈的原因。
  如果,他换另一种方法,比如,装糊涂,放一只半只进来,在不影响他既定计划的情况下,让他们来来去去,释放他的怨气与野心,或许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动静,不时的给他添麻烦,影响他的改革步伐。
  朱栩一边思索一边点头,自悟的道:“嗯,堵不如疏,难得糊涂……”
  刘太妃坐在朱栩边上,听着他的轻声自语,眼神一亮,笑呵呵的道:“皇上,选妃的事情就交给我了,我给好好看,一定在我死前给你选个好的……”
  刘太妃正说着,焕儿从外面进来,行礼道:“太后,太妃,皇上,刘化刘大人求见。”
  刘太妃转头看向朱栩,笑道:“我这个弟弟,好些年没来看我了,这次多半也不是来看我的。”
  朱栩也笑,东林党在外面闹出那么大声势,不乏有人来通风报信,表忠心,刷存在感的。
  倒是这个刘化还真是例外,他是刘太妃的弟弟,刘应节的儿子。不说刘太妃在宫里的地位,单单刘应节的遗泽,一般的事情也牵扯不到他。
  刘应节与张居正,尤其是戚继光关系非比寻常,曾是戚继光的顶头上司,戚继光剿匪有他的大力支持。刘应节也是一位能力非凡的人,做过蓟辽总督,工部尚书,有太子少保衔,军功不少。
  刘化的哥哥刘岱继承了刘应节的爵位,刘化从小跟随父亲大小战役无数,两年前还在辽东,官至副总兵。
  刘化曾三番两次上书,想要重回辽东,都被朱栩驳回,这次来,多半是因为孙承宗即将回京,知道朱栩有意派孙承宗继续督师辽东,想要跟着一起去。
  都是自家人,张太后也不介意让刘化多等一时半刻,她看着朱栩,面带一缕忧色的道:“皇上,外廷这么闹也不像话,该退让的,也不能总是僵着。”
  她是看着朱栩长大的,知道他的梗脾气。
  朱栩点头,暗吸一口气,笑道:“朕知道,会处理好的。”
  刘太妃见说的差不多了,便道:“哎,人老了就是容易犯困了,闲话说的差不多了,我也该回去睡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