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1265

  朱由检与一干文昭阁阁员,都神色凝重。
  福王上奏,愿意呈上膳田五万顷,银八万两,以示援朝廷,忠君之心。
  钱龙锡面色肃重,对着朱由检道:“王爷,福王在宗室里影响很大,一旦他的奏本被公开,只怕其他王爷们也得望风而行,不得不从了。”
  施鳯来道:“这么一来,全天下的宗室离心离德,人心向背,若是朝廷再有所麻烦,只怕他们不但不会相助,甚至还会推波助澜……”
  黄立极默然一会儿,也道:“两位大人说的没错,现今天下纷扰,正是需要宗室镇守之时,皇上,这是自断臂膀,挖了大明基石!”
  朱由检何尝不知道,眼神里透着深深的无奈。
  在他看来,朱栩太过年轻,任意妄为,丝毫听不进别人的劝告,长此以往,只怕要国将不国,天下大乱了。
  钱龙锡多少能够察觉到朱由检的心思,沉吟一声,道:“王爷,咱们得想其他办法。”
  朱由检眉头一抬,看向他道:“什么办法?”
  钱龙锡目光扫了扫其他人,道:“王爷,咱们就跟着皇上的意图走,乘机壮大文昭阁,只要有了足够的声望,皇上也不敢对您轻举妄动,那个时候,就足以‘规劝’皇上了。”
  朱由检神色一动,这确实是他的想法,看着钱龙锡有些期待的道:“具体有什么办法?”
  钱龙锡神色微肃,道:“外养望,内固权。”
  施鳯来文言双眼一亮,道:“钱大人说的极是,王爷贤名在外,只要多加与士林接触,必然从者云集,威望隆重。在内,王爷乃是奉先帝遗诏辅政,现监国摄政,只要不插手军务,皇上想必也不会过多为难。这样,不动声色间,王爷就会有足够的力量去……‘规劝’皇上了。”
  黄立极也欣然赞同,道:“这个主意不错,皇上虽然收了王爷任命官吏的权力,可王爷至今还没有任命多少,若是从细微处着手,当有奇效。”
  “还有,大理寺的王大人,刑部的倪大人,一向与王爷志同道合,有他们的暗中帮忙,事半功倍!”
  “我倒是觉得,都察院的杨大人,礼部的张我续,工部的徐大化也可拉拢。”
  “不如乘此机会,王爷不妨与叶大学士,韩大学士等人多加通信,或有大助!”
  文昭阁内一个阁员,热烈的讨论着,俨然一副盛世空前就在不远处了。
  朱由检心里松了口气,眼神闪过欣慰之色。
  文昭阁的阁员,终于有了样子。他们的这些讨论都没入他耳朵里,每一个都切实可行,甚至是‘妙招’,很得他心意。
  朱由检听了半晌,开口道:“恩,都不错,本王决定,就从督政院开始!”
  钱龙锡一听,也赞同道:“王爷睿智,督政院初建,若是有王爷的帮助,想必皇上也会很高兴。”
  “不错,天下藩王都是在厌恨皇上之时,王爷或许就是那解恨良药!”
  “王爷,不妨写信去洛阳,督促福王早日进京。”
  “妙哉!若是王爷能够在督政院立足,必是奇功一件!”
  文昭阁的事情,哪里瞒得过朱栩。
  听着曹化淳的汇报,朱栩摇头一笑,道:“这也是好事,不管他打的什么主意,能够顺着朕帮忙就很不错了。”
  朱栩与朱由检的矛盾不在于‘权力’,而是在于治理这个国家的根本的方针战略上。
  朱由检的想法,更倾向于东林党那一套,因循守旧,顽固不化,这与朱栩的锐意改革,刮骨疗毒极其相冲。
  曹化淳见朱栩没有在意,心里就越警惕,脸上不动,又道:“皇上,林丹汗遣使入京,想与我大明联手,一同伐金。”
  朱栩嗤笑一声,道:“他总算是醒悟过来了。”
  不过想想也合理,林丹汗表面上是蒙古大汗,可是能调动的也只有察哈尔部,外加努尔哈赤与蒙古交战这么多年,各种盟约辖制了临近的大部分部落,尤其是这次黄太吉动员这么多兵力,傻子也能明白过来,相对于大明,林丹汗自然更在意壮大了的后金,这才是近在咫尺,要命的威胁!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里不停的转着念头。
  林丹汗那点实力,肯定不是黄太吉的对手,而且还是扶不起的阿斗。
  “这样。”朱栩看向曹化淳,道:“传旨让兵部,申用懋去见这个使者,花点银子,向林丹汗借骑兵,能借多少借多少。”
  曹化淳有些意外,道:“皇上,不接见吗?”
  朱栩淡淡的哼了一声,道:“我大明乃天朝大国,别说一个小小使者,就算是林丹汗亲自来了,也不配朕亲自去见。”
  曹化淳看着朱栩,心里暗自点头,朱栩,越来越有大明皇帝该有的威仪与尊严了。
  “遵旨。”
  曹化淳刚要转身离开,朱栩忽然又道:“那个,那个佟养真,现在在哪里?”
  佟养真是努尔哈赤的驸马,位列二等总兵官,执掌汉军正蓝旗,在后金也算是颇有身份的人。最为重要的是,历史上,后金的红夷大炮就是他再过几年主持铸造的。
  曹化淳道:“回皇上,压在东厂诏狱。”
  朱栩眯了眯眼,眼神里泛着寒光,道:“传旨给魏忠贤,这个人是要放回辽东的,告诉他,用任何办法都可以,朕要这个人做我大明的内应!”
  佟养真,日后改名佟养性,他的孙女历史上可是顺治的皇后,康熙的生母!
  这个曹化淳倒是没有在意,一躬身道:“遵旨。”
  督政院有了信王打头阵,很多事情都顺利起来。
  朱由检在清流,尤其是得到杨涟等人的帮助,消弭了很大一部分压力,各地也都配合起来,户部,东厂等各部门倾力而为,飞的收缴各地藩王的膳田,从户部不时上来的奏本,简单计算,就多达两百万顷!
  如果换算成亩的话,数值还得继续扩大百倍!
  最重要的是,这只怕还是宗室交出来的,不到一半的田亩!
  再想想其他的王公勋贵,历代大臣豪儒,巨商大户,所蓄养的田亩,加起来,那必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第307章
卢象升
  在人忙碌起来的时候,总觉得时光飞逝。
  朱栩就是这么觉得的,转眼间就到了四月份。
  御书房内。
  卢象升一身甲胄,气息凛凛。
  卢象升是一个文人,经过近一年的领军,越的有军人气概,不论是神情,还是一举一动,都颇为果断,甚至是凌厉。
  朱栩从御桌前走出来,笑着道:“朕听兵部的孙大人说过,卢总兵带兵有方,进退有据,颇有章法,这一年的一笔笔功劳,朕也都有数。”
  卢象升这还是第二次见朱栩,不同于上次,现在的皇帝越有威仪,举手投足间,都是上位者的举重若轻。
  卢象升抬手,道:“臣只是尽分内之事,当不得皇上如此赞誉。”
  卢象升人高马大,学识敦厚,若非从军,也必是一代文人。
  朱栩笑了笑,背着手,望着外面,悠然道:“分内之事才可贵,现在的满朝文武,有几人能够做到这‘分内之事’,兵部的想着户部,户部的惦记着吏部,吏部的担心着都察院,都察院操着全天下的心……”
  卢象升没有接话,心里却也是赞同的。
  万历中期以后,人浮于事,人人只顾争权夺利,真心用事的,越来越少,无不想着为名为利,位极人臣。
  朱栩见卢象升没有接话,顿了顿,又道:“朕调你驻扎京西大营,兵部应该与你言明了吧?”
  卢象升道:“是,皇上欲御驾亲征辽东,刘总兵将领京西大营随皇上北上。”
  朱栩点头,道:“恩,这是朕当初应了他的。你呢,也不用担心,最多两个月,就会调你回山东,这两个月,你听调兵部就是。”
  卢象升虽然低着头,也俯视着朱栩的后脑勺,他在京城之外也能听到诸多流言蜚语,多关于是新皇‘堪比正德’,‘年幼无知’之类。
  不过,他与孙传庭多有交往,从他言谈之中,再亲见朱栩,却不那么觉得,心里计较着,抬手道:“敢问皇上,可过山海关?”
  朱栩一笑,转头看向卢象升,道:“前几日熊廷弼给朕写信,劝朕不要去辽东,隐晦的担心会重演英宗旧事,你是不是也想说这个?”
  土木堡之变,在大明来说,是一个不是禁忌的禁忌,军事惨败,皇帝被人掳走多年,加上后来的夺门之变,总有太多不堪,不能细究。
  卢象升被朱栩一语道破,脸上倒是没有尴尬,沉色道:“皇上,辽东危如鹅卵,皇上若是冒险前往,一旦出事,后果胜过英宗旧事!”
  朱栩点点头,转身走到龙椅坐下,道:“你知道,孙传庭知道,孙承宗知道,可以说,整个大明都知道,你认为朕会不知道吗?”
  卢象升转过来,道:“那,皇上为何执意前往辽东?”
  朱栩脸上多少有些无奈,道:“朕也不怕跟你说些实话。毛文龙在东江差点炸死了建奴四大贝勒中的阿敏,将努尔哈赤的侄子也炸的重伤,还俘虏了努尔哈赤的驸马,东江几十城望风而降,是我大明前所未有的大胜。但也激怒了贼酋黄太吉,从三月份,一直在调集兵马,半个月前,莽古尔泰就进逼到了大凌河,黄太吉也率兵赶到了广宁,兵马过十五万,号称三十万!”
  卢象升也知晓辽东一些情况,但听着朱栩的话,心里还是一沉。
  十五万大军!
  他曾记得,孙承宗在辽东的时候,辽东总兵马不过十万!这还要分散守卫从大凌河到山海关大大小小的城堡!
  卢象升猛神色一定,道:“皇上,那更不能去!我大明积弱,辽东节节败退,切不可能再出波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