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1265

  朱栩眼角跳了跳,这个数字,可比他预估的还要多。不过毕自严在户部多年,他的话,比傅昌宗还要有威信。
  朱栩心里也是有些激动的,若是真的能收这么多,哪怕日后有所减少,也是个极其不错的底蕴,足以扛上好几年,更何况,还有番薯等收成没有算在里面。
  思忖好一阵子,朱栩深吸一口气,笑着站起来,道:“嗯,毕卿做的不错。你说的,朕都记下了。至于其他布政司,还得慢慢来,山东那边朕刚刚改制完,接下来是河南,不过还要缓缓,不能引起太大的动静。”
  毕自严见朱栩没有冲动,心里也暗自放心,抬手道:“是。皇上,我大明的问题,出在朝廷,也出现在底层,朝廷要雷厉风行,底层也要雷霆扫穴。皇上已结束了党争,各省的改制也在开始,不知,接下来皇上打算做什么?”
  这个问题,毕自严之前也问过,朱栩背着手,望着宫外的万里晴空,笑容诡异的道:“财富的二次分配。”
  毕自严眉头紧皱,细细思索着几个字,却怎么也不明白,猜不透朱栩接下来到底有什么打算。
  尽管他面色平静,实则心底是有些担忧的。在他看来,皇帝登基之后,改革的动作越来越大,好在都是不同领域,引起的反对声还可以压制,若是触及了他们的共同利益,这么多的势力叠加在一起,绝对是要天翻地覆的!
  朱栩也不给毕自严追问的机会,转头看向他笑道:“目前朝廷也没有合适毕卿的位置,这样吧,给先生加东阁大学士,与孙大学士一起,每旬三日,来给朕上课,朕也该好好读书了……”
  毕自严双眼一亮,这倒是好机会,可以了解皇帝的政策,也可以随时影响,归正,连忙抬手道:“臣谢皇上!”
  解决了江苏的事,朱栩也松了口气,回到御书房,就让曹化淳拟好旨意了出去。
  坐在御书房内,朱栩继续他单调的批奏本的日子。
  他的这些奏本,还都是从文昭阁过滤后来的,要不然还要多出好几倍,饶是如此,朱栩一天下来也没有将当天的看完,可见,历朝历代的皇帝,只要稍微勤奋一点的,都是需要极大的毅力。
  奏本多是枯燥无味,看久了也麻木。差不多天黑,朱栩才现一道有意思的。
  这是琉球尚丰王上奏的,言称大明水师威武,所到之处海盗无不清剿一空,琉球上下已然安稳,却请求水师常驻,愿意负担大部分开销。
  朱栩眯着眼,这让他想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共同防卫条约!
  朱栩打量着这道奏本,自语般的道:“若是我大明的海陆两军进入琉球,与他们共同组建海陆两军,他们负担大部分开销的话,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范本……”
  琉球对大明向来忠心耿耿,每年都派使者进京,历代国王也都是大明册封,国小势弱,还面临海盗的威胁,若是不影响国王的政务,交出防务怕也应该很乐意。
  说完,朱栩就拿起毛笔,写出了一道‘共同防卫’条约的文本。
  许久,他拿着这道文本,吹干墨迹,端详一阵,满意的笑了笑,递给曹化淳道:“送到参谋部,让孙传庭等人合计一番,若是没有问题,就给尚丰王,看看琉球的意见。”
  曹化淳将朱栩刚才的话听了仔细,知道朱栩这分明是不想出银子还扩充力量,微笑着快步走过来接了过去,道:“是。”
  朱栩对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主意很高兴,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可以套用的地方非常多,除了琉球,还有朝鲜,安南的莫氏等等。
  司礼监关于毕自严的任命诏书出后,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内阁已然不存,这个东阁大学士,又是什么东西?
  不过信王朱由检却长松一口气,因为他知道,司礼监制定了朱栩上课的课纲,已经到他手里了。
  他看着朱栩的课纲,脸上泛起一点笑容。
  既然朱栩肯向学,那就说明不会再‘乱政’,他修复大明的机会就多了。
  朱由检思索一阵,拿起手边的关于各地乡试名录,起身出了文昭阁,来到景阳宫。
  朱栩正批着奏本,心下好奇,看着走进来的朱由检,笑道:“皇兄这是有什么事,还亲自跑一趟?”
  这句话怎么听都显得生分,朱由检心里也有些尴尬,脸上微热,抬手道:“皇上,臣是为了乡试而来,各地录取的名单已经送上来了。”
  曹化淳连忙走过去,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翻了翻,也没有在意,他知道,其中肯定有不少朱由检看好的人,笑了笑,合上道:“嗯,皇兄这个件事做的很好,朕明天就下旨,调赵晗巡抚河南,范景文调任顺天府府尹。”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也是对文昭阁的肯定,朱由检神色微喜,又抬手道:“臣谢过皇上……还想请个旨意。”
  朱栩一怔,打量着朱由检,道:“皇兄尽管说。”
  朱由检看着朱栩,颇为谨慎的道:“皇上,臣举荐施鳯来任江苏左参政,施大人学识渊博,资历丰厚,当为江苏左参政不二人选。”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稍一思索便明白,这施鳯来是失宠了。
  他装作思忖一阵才道:“嗯,施鳯来,是不错,朕同意了,文昭阁阁员嘛,皇兄看好了,报上来就是。”
  朱由检本也是试探,见朱栩这么轻易答应,心里悄松一口气,也笑着道:“谢皇上。”
第384章
觊觎
  所谓的白驹过隙,对朱栩来说,最是正确不过。
  站在屋檐下,望着今年的这第一场雪,朱栩也是满心欢喜。
  平王站在朱栩的身侧,笑道:“都说瑞雪兆丰年,皇上,明年一定是个好年景。”
  曹化淳在后面听着,不动声色的笑了下。皇帝身边的人,谁不知道皇帝猜测今后大旱会越来越严重,哪来的好年景。
  朱栩背着手,笑了下道:“皇叔,今天进宫,不是给朕来报雪的吧?”
  平王道:“臣哪敢,是近来从江南来了几个戏班,臣特来请皇上一起去听听。”
  朱栩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旋即道:“好,那就一起去听听。”
  平王笑呵呵的,道:“保准皇上喜欢。”
  朱栩出宫,现在越的盛大,前前后后,足足动员了百人,从内宦,宫女到禁军,气势威严到了极点。
  朱栩裹着厚厚的棉服,与平王一起迈入平王府,边走边笑道:“皇叔,今天都是什么戏啊?”
  平王跟着躬着身,道:“臣知道皇上喜欢听小曲小调,这是山东那边的小调,说是根据《西厢记》改编的。”
  朱栩双眼一亮,刚要开口,王府内就齐齐迎出了一大队人马。
  靖王,鲁王领头,还有英国公,徐国公,外加叶向高,韩癀,左光斗等人,足足二十多人同时上前,道:“臣等拜见皇上。”
  朱栩双眼眯了眯,有亲王,有国公,还有致仕的老臣,这个组合在过去的大明,绝对是跺跺脚都会让大明地震的。有的现在已经投诚,有的,还在观望,不过,既然此刻出现在这里,想来就是等着他招安了。
  朱栩心思透亮,对着平王笑道:“皇叔,朕这点上不得台面的爱好,要被天下人嘲笑了。”
  平王一直都观察着朱栩的神色,见他并没有生气,也暗自放松,赔笑道:“皇上说的哪里话,小曲也有小曲的雅,我也是经常听的。”
  朱栩暗吐一口气,就要年底了,终归要过个好年,一抬手道:“都平身吧,今天,君臣同乐,不必拘礼。”
  “谢皇上。”众人起身,站立两旁。
  待朱栩坐下后,依次安排座次,平王陪在朱栩边上,笑着道:“皇上,马上就来了。”
  朱栩点头,手里拿着热茶杯,打量了在座的人一眼,笑着望向不远处搭起的台子。
  雪花飘洒,处处都是白雪,台上人影匆匆,紧张的准备着。
  “哎,还是皇叔这里舒坦。”
  朱栩喝了口茶,感慨道:“皇宫啊,闷的跟个棺材似的,想透口气都难。”
  现在还没有开场,朱栩的声音不大,却也传遍了在座的所有人。
  在座的都算与朱栩打过交道的人,见他还是这么‘毫无礼法’,也权当做没有听到。
  朱栩右侧,是徐国公,英国公等人,左光斗隔着几个,乘还没有开场,站起来向朱栩道:“敢问皇上,听说今年的夏粮有近三千万石之多,不知是否属实?”
  三千万石税粮,怕是要追溯到正统年间,才有这样的数字。
  朱栩看着左光斗,突然间就想到了他在‘移宫案’里的作用,又想起了当朝某个传说。一个大臣要跟皇帝‘讲道理’,结果皇帝不肯听,拂袖而去,这位大臣就追着,拉住皇帝的衣袖,堵在柱子上足足说了半个时辰才肯放走皇帝。
  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也足以说明了士大夫在明朝的地位,一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即便是皇帝也要退让。
  朱栩眼神恍惚一闪,不动声色的道:“看来户部的机密工作做的很不好,这么要紧的数字,居然传的到处都是。”
  左光斗神色微变,沉着脸,抬手继续道:“臣斗胆,想问皇上今年的税粮有何安排?”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暗自嘀咕‘这是来投诚,还是问政的?’
  他没有说话,转头看了眼平王。
  平王连忙笑呵呵的坐起身,道:“听戏,听戏,今天咱们听戏,左大人,坐下,坐下。”
  左光斗心里万分不情愿,朝廷有了这么多的税粮,可以用的地方很多。但他知道,从户部的安排来看,却不是,大部分仿佛就放在那任由霉,完全没有安排。
  但他也知道,这个场合不合适,强忍坐了回去。
  叶向高等人也若有所思,没有出声。
  他们这次进京,就是知道新朝在小皇帝的‘胡闹’下,反而有了新的一番天地。他们要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新局面,不能让皇帝再‘胡为’,浪费掉。今天这场‘听戏’,就是希望通过平王,来缓和小皇帝对他们东林党人的‘偏见’。
  张维贤也出声,打圆场的笑道:“皇上,这小曲听说非常动听,配合特殊的乐器,让人很是难忘。”
  朱栩笑着点头,望着台上。
  一个中年男子,略胖,缓步走出,他身后跟着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后面还有几人抱着乐器坐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