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1265

  思索了一阵,朱栩对着曹化淳道:“传信王,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平王,杨涟来见朕。”
  既然灾情已经开始,就需要认真的应对了。
  “是。”曹化淳应道。
  没有多久,朱由检,傅昌宗,孙承宗,申用懋,周应秋,平王朱常润,杨涟等人就出现在御书房。
  待孙传庭一说,朱由检,平王,杨涟等人都面面相觑,有些不明所以。
  倒是傅昌宗,孙承宗,申用懋等人面露沉色。从之前的四川民乱遍及数个府县,差点攻占成都,山西的太原周边,到现在的陕西,民乱是越演越烈,有燎原之势了。
  朱栩没有说话,目视傅昌宗。
  傅昌宗抬手,又看向其他人几人道:“从前年开始,陕西的大旱范围越来越多,今年夏粮比去年减少两成,今年的旱情大家也都知道,怕是明年又会减少三成,说是赤地千里也不为过。这还只是陕西,四川要减产两成,湖广一成,河南,山西,山东也都要减产一成以上,明年预计会更多……”
  所谓的‘民以食为天’,现在‘天’在减少,预示着民乱就会越来越多。
  朱由检神色微变,这些他原本是知道,只是没有综合来看,现在听着傅昌宗的话,心里也暗惊。
  杨涟也神色动了动,不过没有开口。
  平王听着皱眉,见没有人说话,只好看着朱栩,抬手道:“皇上,那召集我们来能做什么?”
  朱栩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看向朱由检道:“皇兄,朕打算让你的文昭阁牵头,联合户部,吏部,都察院,督政院组成一个临时的应灾衙门,负责全国的灾情的预警,赈灾,后续处理等,涉及到贪污赈灾粮银,渎职,赈灾不利等等,一律严惩不贷!”
  朱由检双眼一睁,这个权力可非同小可!
  他神色恍惚了下,连忙道:“遵旨!”
  朱栩又看向孙承宗道:“兵部要做好准备,各地驻军,常备军要更加严厉的训练,涉及到吃空饷,贪污腐化,刺头之类,一定要严处,必须确保绝对军队的战斗力,要完全控制住,决不能让他们成为‘藩镇’!”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心神一凛,齐齐抬手道:“遵旨!”
  朱栩点头,看着朱由检道:“皇兄,此事朕全权交给你,务必妥善处置,灾情如火,宜早不宜迟。回去之后,你召集各部官员于文华殿开议,商议出完善的办法,然后写好条陈来给朕看。”
  朱由检见朱栩真的放权给他,抬手沉声道:“遵旨!”
  对于朱由检在这方面朱栩还是放心的,交待几句,便让这群人走了。他坐在那,望着外面,轻轻吐了口气,最残酷的时刻,终于到了。
  好在还只是刚刚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朱栩的生活作息渐渐的有了规律,每旬六天有课,其他时间也要复习,背书,练字。毕自严,孙承宗都是严苛的读书人,虽然朱栩是皇帝,要求的反而更严。
  朱栩到底是有自律的,给自己制定详细的作息表,让曹化淳等人监督着。
  朱由检的度还是很快的,以他坐镇的临时赈灾衙门在文华殿成立,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督政院等都派员参加,这个临时衙门,甚至比文昭阁更具有实权!
  再等朱栩的御批之后,陕西的官员的任免,赈灾粮饷的派,甚至军队的调动都需要文华殿同意或者知情才行。
  陕西的灾情还不算重,更多的还是当地县府追缴税粮过激所致,朱栩也并没有放太多心思,倒是河南整改迟迟没有消息,引起了他的不满。
  平台。
  朱栩面前站着晋王朱求桂,靖王朱履祜。
  朱栩看着两人,道:“你们都知道河南的事情了吧?”
  朱求桂与朱履祜对视一眼,朱求桂心知这次怕是他要派他去开封,沉吟着道:“皇上,开封乃千年大城,底蕴深厚,关系复杂,三司制度存在近两百年,想要一时之间改弦易辙,并非易事。”
  朱履祜站在那没有接话,他很清楚生了什么事。河南并不是江苏那么激烈,弄得全省罢市,激怒了皇帝。也不像山东软对抗,终究好对付。河南就像一个泥潭,赵晗到了开封,如同在沼泽里一样,缓缓陷落,怎么也挣不脱,爬不出。
  偏偏又看不到任何人公然或者隐晦的抵抗,歌舞升平中,他的改制进程无声无息的陷入了停滞,一个多月毫无进展!
  这个不是杀人,或者抓人,亦或者拉拢就可以解决的,那是一种惯性,是整个河南人的,无从去扭转。
  朱栩听着朱求桂的话,神色平淡。对于河南,他确实开始失去耐心了,尤其是陕西的刺激,他必须要加快度。
  河南是第三个,朱栩一直在克制,担心动作太大,引起其他省份的警惕,下面会更难做。可河南太过复杂,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常规的手段难以奏效。
  朱栩抬头看向靖王朱履祜,道:“靖王,你有什么看法?”
  朱履祜知道今天被叫来怕是也要走一遭开封,思忖着道:“回皇上,想要尽快解决河南之事,只能另起炉灶。”
  朱栩一怔,道:“另起炉灶?继续说。”
  朱履祜抬头看了眼朱栩,道:“可以将河南布政使治所,移到洛阳。”
  朱栩双眼猛的一亮,这个主意,他还真是没有想到。
  这个另起炉灶,倒是确实是个好办法,这么一来,不论河南是温水还是泥沼,都可以跳出去,将死水般的河南给搅动起来。只要动起来了,就不怕收拾不了!
  朱栩站起来,看着朱履祜一脸赞赏的笑道:“嗯,靖王忠心为国,思达敏锐,这个办法很好!那么,替朕去一趟山西,执尚方宝剑,山西巡抚张瑞图,总督马世龙都会听你调遣,必要的时刻,朕让老曹也听你调配。”
  张瑞图,这位是铁杆的阉党,曾经给魏忠贤写了不少‘好’文章,尤其是生祠。马世龙是孙承宗举荐的人,曾任山海关总兵,是一个将才,至于老曹,就是曹文诏了,他的虎贲军就驻扎在太原府。
  靖王朱履祜自是极有分寸的人,不会傻到去调遣军队,还是曹文诏,这位可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哪怕是巡抚,总督他也得商议着来,要是一不小心有人给皇帝上奏言及他,只言一句‘出格’,那就是大祸临头!
  好在有江苏一行,他极其懂的分寸,躬身道:“臣领旨。”
  朱栩笑着点头,对靖王倒是放心,又看向晋王朱求桂,道:“迁移一布政司治所非同小可,牵扯甚大,待会儿朕会诏命文昭阁与你一起商议,商议好了,再奏报,到时候,也持尚方宝剑,去开封。”
  迁移一省的治所,里面可以运作的空间就无比的大,绝对不比江苏差多少,朱求桂连忙躬身道:“臣遵旨,臣定然不会辜负皇上所托!”
  朱栩笑着点头,眼神微动。皇家政院那边,也是时候给江苏那批官员开课了,那些不合他心意的,正好派到河南,山西,不但能打破了他们的利益网,也可以二次利用这群‘熟练工’。
  朱由检对于朱栩的‘不务正业’,不安心读书,又搞出迁移河南省会的事情很头疼,却又心底高兴,至少,他也可以参与进去,把控住,不让事态展失控。
  他掌握着文华殿的应灾衙门,又可以关注到河南,权力在飞的扩大,文昭阁的声望,地位也在增加,四周围聚了一大批人。
  朱栩对这些都不怎么在意,除了地方改制,灾情,他也在盯着北方四镇的整顿。
  秦良玉的手段凌厉,四镇近三十万兵卒,最后只留下不到十万,分别被刘化,赵率教等人统领,严加训练的同时,在参谋部、兵部的统筹下,围绕着喜峰口,一个庞大的口袋慢慢形成。
  大同,宣府等四镇整肃完毕,外加孙承宗之前整肃过的宁夏几镇,剩下的,也只有辽东的兵马没有轻动,一直维持原样。
  随着年关将近,大明各地也好似都偃旗息鼓,并没有生什么事,倒是有几个好消息。
  一个是熊文灿的南方水师在琉球与台湾附近遭遇了一群拥有六十多条船的海盗,被击沉了二十多艘,俘虏了上百人,其中就有朱栩一直惦记着的郑芝龙!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信王妃怀孕快八个月,就要分娩了。
第386章
金人不上当
  对于郑芝龙,朱栩可是给予了厚望,当即下旨给熊文灿,着他招安,同时选择资质好的下层军官,选送入京,进入皇家军院培养。
  而关于信王妃,张太后与刘太妃都十分高兴,后宫里都在商量着是男是女,取什么名字了。
  河南那边的随着朝廷决意迁移布政司治所,本来一潭死水的开封也终于活了起来。
  晋王在洛阳算是根深蒂固,赵晗从京城调集了大量的官员,迅的架构巡抚衙门。
  开封的一干官员,从上到下都忙着两件事,一件是弹劾信王,晋王等,另一边在开封与洛阳来回穿梭。
  山西的情形倒是更好一些,靖王,张瑞图,马世龙,外加曹文诏,还有东厂早已经渗透的七七八八,处理起来是干脆利落,近乎是秋风扫落叶,体制改革比河南还要快。
  年关在即,任谁也没有心思在这个时候搞出事来,若是搞出来,就会承受最严厉的代价。
  朱栩本来准备清丈山东田亩,最后被毕自严拦住了,言称‘大事耐躁’,让他静下心,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又有谁知道,一堆堆的大事压在朱栩心头,时不他待。
  不过,朱栩还是耐住了,山东刚刚改制完,再去触碰这种敏感的区域,不利于稳定。
  崇祯元年,十二月十八。
  朱栩踏雪寻梅,在御花园慢慢的逛着,脚步深浅不一,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在他身后,除了曹化淳,曹变蛟等人,还有四个人。王家的表哥、从山西回来的王文胜,皇家军院的教员王沧海,樊一蘅推荐进京,参加过武举试的彭明扬,还有一个就是跟着赵率教回京的蔡孝。
  这四个人,都是朱栩看重和想培养的人,其中以王文胜军阶最高。
  朱栩望着眼前开的灿烂,傲雪的寒梅,笑着道:“表哥,山西的事情,做的不错,王老夫人前些日子进宫,可没少在朕面前说你的好话。”
  王文胜心里颇为忐忑,眼前的小表弟可不是让他随意攀附的,想着这么久,他还第二次见,神色不变,躬身道:“回皇上,祖母只是催臣回京成亲,别无他想。”
  朱栩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看向王沧海道:“军院那边的博士,教授都夸赞你,说你放在军院着实有些可惜。”
  王沧海倒是很激动,双眼大睁的道:“皇上,他们……过誉了。”
  他是靠自己出生的武人,没有什么学识,这样一本正经的说话,实在有些为难他了。
  朱栩看向彭明扬,点点头,道:“樊一蘅对你很是赞誉,你那日上马射箭也不错,朕看好你。”
  彭明扬浓眉大眼,一副无动于衷模样道:“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