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1265

  曹化淳也颇为好奇,不知道这位老大人要问什么。
  来宗道抬起手,神色肃穆,沉声道:“第一问:太祖驱鞑靼而复中国,万千艰难,不尽其言。昨有建奴临城,社稷倾覆之厄,纵然万幸败归,皇上可有太子守南都?以万全我大明江山?”
  朱栩闻言眉头微动,当年朱棣迁都北京,有诏命,帝守北京,太子守南京,保大明江山万全。这确实算是祖制,可他现在哪有什么太子?
  朱栩这一辈,唯有信王有一子。
  朱栩眯着眼,目光幽幽。他想起了历史上,崇祯皇帝本可以让太子去南京,可最终在朝臣的争辩中,决然没有允准,不止他自己身死社稷,也让南明失去正朔,陷入了内乱,各种皇位争夺,监国摄政此起彼伏。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良久,他看向一脸刻板的来宗道,慢慢的道:“这件事确实是朕欠考虑,若有下次,朕就册封信王长子为太子,驻守应天。”
  来宗道眼神深深的看了眼朱栩,依旧抬着手,沉声道:“第二问:自古圣君,清、正、廉、明,敢问皇上,自登基以来,占有哪样?”
  朱栩神色又微动,要说‘清’,他占不到,好银钱的名声早就传遍天下。‘正’也算不上,他任人唯亲,也是人尽皆知。‘廉’也谈不上,他的内帑,恐怕是大明以来最多的了。‘明’这个本来应该能算上,可阉党复炽就是他默许,甚至推动的,现在阉党被天下喊打,他这个皇帝早已经挂上了‘昏君’的头衔。
  朱栩手指敲的不自觉快了一些,这来宗道不亏是老奸巨猾的人,处处点在他的要害,他还作不得。
  他沉吟一阵,神色平静的道:“朕哪个都不占,可朕,问心无愧!”
  来宗道神色不变,眼神有着微光闪动,沉默一会儿,又道:“第三问:自古民为水君为舟,现万民在水,皇上视己为何?”
  朱栩刚要张口,旋即就一怔,这来宗道的话里有深意啊。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慢慢的放缓,过了好一阵子都没有开口,目光在打量这个来宗道。这个老滑头,没有道理为难他这个强势皇帝才对。
  来宗道脸上的严厉丝毫不减,目光炯炯的盯着朱栩。
  又是半晌,朱栩才缓慢的开口,道:“我朱家受万民所托,执掌天下权柄,非水非舟,亦水亦舟,万民在水,朕在水,万民在舟,朕在舟,君民一体,同干同休!”
  来宗道神色微动,眼帘微垂,过了好一会儿才微笑道:“皇上圣明!”
  朱栩也微笑,道:“来卿这三问,怕不止是你一个人要问的吧?”
  来宗道从怀里又掏出一道奏本,举起道:“臣代江南万民,呈递万言书。”
  曹化淳快步上前,转递给朱栩。
  朱栩眼角动了动,待奏本一翻,嘴角笑容越来越多。
  这是江南士林集团的联合奏本,足足有万人署名,这标志着江南士林集团向朝廷低头,认可了那‘九条规定’,向他这个皇帝释放善意,请求‘和解’了。
  朱栩合上奏本,微微颌道:“朕对南方士林的深明大义甚感欣慰,魏忠贤多有逾矩,朕会即刻诏他回京问罪。”
  来宗道听着朱栩的话,心里也一松,面上严厉之色和缓,道:“敢问皇上,关于科举,朝廷是如何打算?”
  朱栩就知道,这一条是跑不了的,废除科举,影响实在太大,不过普及教育,给寒门更多机会,削弱南方官宦集团是他的既定目标,是不会妥协的。
  可也不能逼得官宦集团就此低头,好在他早就想好对策,看着来宗道:“科举,不会废除,三年一次,府,省,京三试,不论是有无入学院,都需科举入仕。”
  来宗道这次来,是为南方士林集团声和回声的,听着朱栩的亲口话,心里大松,道:“皇上圣明,天下士子都会感念皇上恩德。”
  朱栩暗自摇头,他的学院都是偏向实用型教学,不说六艺,单说‘数’,‘理’就不是埋头苦读圣贤书的富家子弟能够轻易补足的。
  教育资源这种东西,日后会变得非常珍贵。江南士林集团死守着圣人学问,这分明就是给寒门士子出头的机会。
  朱栩,自然也是乐见的。改革,就是要牺牲利益最多的那部分人。
  来宗道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抬手道:“臣还想向皇上举荐一人。”
  朱栩对着老滑头倒是有一丝好感,至少他能帮忙解决南方士林的‘怨气’,微笑道:“来卿要举荐何人?”
  来宗道抬手,沉声道:“原吏部尚书,张问达。此人机警睿智,通达事物,乃不世大才,朝廷不用,实属大谬。”
  朱栩立时眉头一挑,这位张大人他可打过交道,真正的老奸巨猾,天启三年的时候朱栩本想套住他,给他做惠王府的长史,可这位圆滑如泥鳅,怎么都抓不住,只能任由他跑回老家,徒呼奈何。
  天启五年的时候被魏忠贤追赃,差点害死,还是朱栩暗中保了他一命。
  这位要是出仕,不论放在哪里,都足够让朱栩头疼,这是他拿不准的人!
  东林党可以‘势’压,阉党可以‘力’压,中立的人可以直接下令,可张问达这老滑头,朱栩完全没有办法去对付,因为任何办法都拿不住他。
  他是不可控的!
  在这种事时候,朱栩需要牢牢掌控一切权力,容不得任何人给他增添变数!
  因此,尽管很欣赏这位,可他从来没有启用的打算,一点都没有!
  来宗道这次来,代表的是南方士林集团,朱栩也需要回应善意,这才能‘和解’,他沉吟一阵,道:“若是张老大人复启,来卿你认为,哪个位置合适?”
  来宗道来举荐,自然早有打算,道:“回皇上,文昭阁阁员不齐,臣举荐张大人入文昭阁。”
  张问达之前是吏部尚书,要进也是进内阁,内阁被废,也唯有文昭阁可以安排。
  朱栩自然不能将张问达放到文昭阁去,文昭阁要失控,那他的政务就得乱套。
  他断然摇头,道:“文昭阁你可以去,张问达不行。朕打算将辽东都司划出山东,重立一省,张问达就去那做巡抚吧。”
  辽东的后金现在被削弱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还包括了明朝。既后金没有了攻伐明朝的实力,明朝也没有一举消灭后金的能力。
  所以,两边都只能这样共存下去,直到明朝的实力足够强,彻底消灭后金!眼下,不论是山海关以北,还是朝鲜以西,除了后金的控制范围,基本上都处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这种和平,预计两三年内不会被打破。
  来宗道听着朱栩的话,知道没有商量余地,也只得抬手道:“臣领旨,今日便去信,请张大人入京。”
  朱栩颌,道:“来卿入文昭阁后,要督促文昭阁政务处置,不要任意拖沓,朝政需争朝夕。”
  来宗道还不知道文昭阁的具体情形,心知应该是文昭阁有什么拖延惹的皇帝不满了,抬手躬身道:“遵旨!”
  朱栩又勉力几句,便让曹化淳亲自领着来宗道,去往文昭阁。
  来宗道的进京,也预示着南方政改基本完成,不会有大波澜了,这也让朱栩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陕西了。”朱栩眯着眼,望着门外,轻声自语。
  陕西一直是他的心病,这个地方灾情最重,是民乱的重灾区,必须要尽快分割立省,加强控制,完善赈灾渠道,遏制民乱。
  真要是让民乱成势,朝廷时时刻刻忙着剿匪,那就是一点点的在放大明的血,迟早会放干的。
  忽然间,刘时敏从侧门快步走进来,手里托着一道奏本“皇上,建奴贼酋的奏本。”
  朱栩一愣,接过来看了眼,旋即双眼微眯。
  这是黄太吉的奏本,其中写明了:去国号,请册封,请求联姻等等,写的非常详细,不同于之前的那道有名无实的议和文书。
  朱栩看了好一阵子,心底也斟酌着,抬头向曹化淳笑道:“这位金国大汗要跟朕联姻。”
  刘时敏微笑低头,他们大明的皇帝,哪有娶夷人女子的习惯。不过这也说明,为祸大明北方几十年的建奴,现在基本上失去威胁了。
  朱栩拍打着这道奏本,心里踌躇。他心底有股冲动,派十万大军进剿沈阳,彻底歼灭后金,可又十分明白,这个举动很冒险,成功可能性不大,还会破坏辽东现有的局面。
  “只能再等等了。”
  良久,朱栩轻叹,黄太吉是想要隐忍,休养生息,他何尝不是,大明的困难比后金多,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能总被辽东牵扯精力。
  朱栩将奏本递给刘时敏,道:“交给文昭阁商议吧。”
  刘时敏欲言又止,以朱由检的性格,这次怕是不会同意,甚至想兵北上,彻底消灭建奴吧?
  不过他没有多言,应了声接过奏本,命人送去文昭阁。
第425章
朱由检的惊醒
  文昭阁。
  朱由检对于来宗道的到来颇为欣喜,他对于钱龙锡,蒋德璟等人已经忍耐不了了。
  “来卿,坐这里。”朱由检从班房出来,很热情的指着右手边第一个椅子,对着来宗道道。
  这个位置,原本是属于周延儒的。
  来宗道看了眼从四处桌子前站起来的文昭阁阁员同僚,对着朱由检微微躬身,在朱由检坐下后也便坐在他右。
  蒋德璟,钱龙锡等人都神色微沉,他们对朱由检已经很了解,有人进来就预示着有人要走了。
  周延儒脸色不变,心里却涌起愤怒,来宗道抢的可是他的位置!
  他眼神阴森的看了眼来宗道,无声的在来宗道右边的椅子上坐下。
  人一坐齐,朱由检就朗声道:“开始吧。”
  他话音一落,他左边站着的一个青年人,翻着一个厚厚的本子,看了眼在座的人,道:“今天阁议有三件事,第一:太祖祖制,拥有田亩过九百,需按亩纳粮,督政院有意重申,并要求地主补税。第二,关于省改,皇上认为现有省域太大,不利于朝廷管理。第三,建奴上奏、请罪,皇上命文昭阁主理。”
  朱由检听着许杰的话,微微点头,这是他从太仆寺现的人才,聪明伶俐,倒是可以培养的有用之才。
  第一件事,蒋德璟,钱龙锡,周延儒等人都不想掺和,这个会得罪天下人,他们心底也是反对的。第三件事,这件事文昭阁与以往一样,只是走个‘批准’形式,最终参与,决定的是兵部与景阳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