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1265

  李鸿基手下人都习惯了他‘文绉绉’的话,眼见这么容易就胜了官军,自也士气澎湃,怪叫着追向贺人龙。
  贺人龙扛着大旗,就如同一个标志,十分显眼,一直都在李鸿基眼里。
  “大将军,黄来儿胜了官军,正在追杀!咱们也上吧,功劳不能都给那小子占了!”没有多久,王嘉胤的小舅子跑到王嘉胤轿子边上,急色道。
  王嘉胤作为大将军,自然不能让别人抢了光辉,一听就出了轿子,上马大吼道:“兄弟们,消灭官军,抢粮食,今晚酒菜管饱!”
  他身边的无数流民挥舞着各式各样的兵器大吼大叫“吼吼!”
  宋献策看的直皱眉,心里越的不舒服。
  追了十几里,狂热的激情突然冷静下来,李过看向领头还在追赶的李鸿基,道:“二叔,会不会是官军的陷阱?”
  李鸿基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哪里听得进去,一边打马,一边道:“什么陷阱?官军没有了粮草,现在除了逃命还能怎么办!”
  李过眉头皱了皱,这个理由还真是反驳不了,心里不禁暗道:若是宋康年在的话,应该能说出点别的。
  贺人龙带着李鸿基,很快就来到石头寨。
  在一处隐蔽的林子里,洪承畴拿着望远镜,看了眼李鸿基的五千人,又转向他后面,不到十里外,不断加的八万大军。
  洪承畴忽的道:“传令,让贺人龙渡河!”
  左光先脸色一变,道:“大人,若是渡河,怕是要死不少士兵!”
  洪承畴盯着的是王嘉胤后面的大军,要是为了李鸿基的五千人,放过王嘉胤的八万人,岂不是愚蠢?
  他面无表情,道:“传令!”
  左光先想了想,咬牙吩咐人去传令。
  贺人龙刚到洛水边上,正准备调头,摆开阵势,一见那隐晦的旗语,顿时心里涌起怒气,这一渡河就被会后面的乱匪追上,他就没有反手之力,只能被屠杀了!
  不过想到严酷的军法,他也只能咬牙,沉声道:“丢弃负重,全部渡河!”
  严格执行军令的官军,顿时如同下饺子,纷纷涌入洛水。好在陕西旱情严重,洛水也没有多少水,士兵不需要架设什么,直接蹚水。
  李鸿基在从不远处追上来,一见就对着李过大喜道:“这就是陷阱?哈哈,给我杀!”
  李过也觉得他是担心过头了,率领着大军,飞扑了上去。
  王嘉胤在后面也知道李鸿基将官军堵在洛水边上,喜形于色,传令道:“全军出击,杀光官兵,陕西的粮食都是我们的!”
  “杀杀杀!”
  流民军顿时士气如虹,毫无军法,如同蝗虫一般,蜂拥而上。
  在他们眼中,官军都是肥羊,谁抢到就是谁的。铠甲,武器,银子,都是他们羡慕的!
  宋献策心里早就预感到不好,官军有五万人,怎么可能被李鸿基的五千人轻易打败?可他是李鸿基的‘小弟’,根本与王嘉胤说不上话,只得去找王自用,与高迎祥。
  两人都没有动,他们损失了人马,得自己招,没有办法随大军一起追杀。听着宋献策的话,两人对视一眼,都是苦涩。他们对王嘉胤很了解,这个时候,谁也劝不了他。
  贺人龙眼看着他的人被李鸿基绞杀,心里恨的狂,只能拼命催促渡河,在河的另一边结阵。
  洪承畴在望远镜,眼见王嘉胤大半落入包围圈,眼角狠狠跳了跳,从牙缝里崩出一个字:“杀!”
  各处旗令兵陡然出现在高处,拼命的挥舞旗帜。
  是役,洪承畴斩流民军两万,击杀头领王嘉胤,俘虏三万,包括王嘉胤的小舅子王国,李鸿基的侄子李过,其他人四散而逃。
  洪承畴在延安府得到粮草补充,追着流民军大小数十战,将王嘉胤的残余几乎扑灭了干净。
第431章
闹市见闻
  崇祯三年,八月初二。
  朱雀大街上,朱栩一身常服,背着手,望着大街上来往不绝的人群,神色平静,嘴角含笑。
  来宗道亦步亦趋的跟在朱栩身侧,躬着身微笑着道;“皇上,这京城的粮价比江南低了三成,倒是丝绸,瓷器都贵了两成,玻璃器皿之类,江南还不曾风靡,南北差异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朱栩笑了笑,道:“朱雀大街是京城最繁华的大街了,据说这里的铺子税金是一年都要涨个好几成,朕有时候恨不得都买下来,真是日进斗金……”
  朱栩这样说,心里也起了一丝异样,这江南江北什么时候被区分开了?
  来宗道目光也扫过两边的铺子,大红门面,玻璃窗户,门前摆着瓷器,古董,大铺子显得精致,贵气。小铺子面前拜放着肥皂,火柴,玻璃碗筷茶具等等。
  ‘京城这几年,倒是比江南还富裕。’
  来宗道心里嘀咕一句,道:“臣这趟回江南之后,定然将所见所闻给江南士子们都认真讲一讲,他们都深明大义,会明白皇上,朝廷新政的重要,定然会成为朝廷栋梁,国之柱石……”
  朱栩不置可否的点头,他也很少出宫,人群来往密集如水,偶尔可见还有几个‘胡人’,可能是传说中的波斯人了。
  “咦。”
  忽然间朱栩脚步一顿,目光看向不远处。
  来宗道也停下来,顺着朱栩目光看去,登时也一愣。
  只见两个身形高大,白皮肤,蓝眼睛的海外之人正在一个铺子前,对着一块大玻璃镜评头论足,正与伙计问着什么。
  朱栩不动声色的向前走了几步,他也分不出这是佛朗机人,还是红毛人。
  来宗道也好奇,他记忆里,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些海外夷人。
  其中一个用着一口流利汉语,问向伙计道:“这种玻璃,你们有多少?”
  伙计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人,颇为新奇,打量着道:“我们店里库存三件,如果你要多,我可以为你向厂家下订单,三天内可以做出五件来,如果加银子,可以更快更多。”
  这两个人在朱栩看来模样都差不多,身高也差不多,只能从头去区别,一个是卷,一个是直。
  卷的又看着伫立着,光亮崭新,从未见过的玻璃,转向伙计道:“在我们佛郎机,这种玻璃也做不出来,一副我付你二十两银子,十天之内,我要十五副,我出五百两,能做到吗?”
  那伙计默默盘算了一会儿,道:“可以,不过需要交二百两定金。”
  两个佛朗机人对视一眼,卷的道:“好,立好字据,十天后我们来取。”
  “好。”伙计很开心,领着两人进铺子。
  朱栩看着,心里微动,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曹化淳。
  曹化淳快步跟上来,低声道:“皇上,这些是佛朗机人,是来与傅大公子谈商会的事情,听说,他们在海上吃过红毛人的亏,想与我大明联手。”
  朱栩若有所思的颌,俄而道:“这样,待会儿你派人去通知舅舅,在江苏,福建,广东,天津卫,澳门分别设立一个机构,专门管理从海上进入的夷人,要给他们登记,放类似户籍的证明文书,对去往何处,什么目的,用时多久等等,都必须严格规定,让户部认真商议一番,上奏到文昭阁。还有,澳门要严格管理起来,想要留下的,在满足一定条件可以视为我大明子民,也可短住,长住,要细化条件,若是不满足,一律不得滞留!”
  曹化淳习惯了朱栩的偶尔冒出的想法,应了声,悄悄又退回去。
  来宗道待朱栩继续有闲心慢慢走着,才谨慎着道:“皇上,臣三日后就回杭州,可有旨意给南方父老?”
  今天的太阳有点毒,朱栩背着手,看着不远处的一家酒楼,又瞥了来宗道一眼,随意的道:“朕知道,你们这些退休的臣工在南方有一个颇为神秘的‘文相会’,朕也暂不追究你们是真的为了修身养性,讨论文章还是其他,你回去之后,朕要看到南方政改的顺利推进,各项政务严格执行,尤其是‘九条规定’,不能打一丝折扣!”
  来宗道眼孔里猛的一缩,吃惊的看着朱栩的侧脸。
  他耳边有着细细的冷汗流入脖子,大夏天的却浑身冰冷。
  这‘文相会’是在复社之后,他们致仕的大臣们搞出来的,复社是为了再次科举,‘文相会’则是为了复出,登临内阁,尤其是那堪比相位的‘辅’宝座!
  他们这个组织不同于复社,复社弄的天下皆知,而他们的‘文相会’荫蔽,且进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人进不去,更不可能会轻易泄露出去。
  这个组织有着诸多致仕的辅,六部尚书,侍郎,这也是他敢向朱栩问三个问题的底气所在!
  来宗道嘴唇颤抖,抬手向朱栩,眼神恐惧的道:“是,臣遵旨。”
  朱栩对他摆了摆手,向着不远处的酒楼走去。所谓的‘文相会’他根本不在意,不论是东林党,还是那些致仕的老臣,他都没有启用的打算,来宗道,也只是给南方那些人一个台阶下。
  这家酒楼名叫‘惠意’,沾了个‘惠’字,让朱栩颇为好奇。
  来宗道看着朱栩走进酒楼,曹化淳,曹变蛟等一群人跟着,来宗道心里一阵冰冷,身体忍不住的抖了抖,紧缩着脖子。
  本以为秘密至极的事情,居然这么容易就泄露了,而且看样子皇帝早就知道。
  良久,他苦涩一笑,明白了朱栩的意思,他这趟回去,除了要传旨,彻底安抚住江南士林的躁动情绪,还有解散这个‘文相会’,并且保证江南不在出现类似的组织,否则就不是‘暂’追究了。
  朱栩上了二楼,在临窗的一个桌上坐下,曹化淳与曹变蛟目光扫了眼二楼,便都立在朱栩身后不动。
  小二是很有眼光的人,一见朱栩就知道是贵人,拎着凉茶上来,麻利的倒上一杯,这才笑道:“客官,吃些什么,我们这的酱鸭,什锦盘美味可口,去燥避暑,非常不错,您尝尝?”
  朱栩也有些吃腻了宫里的御厨,笑着道:“行,将你们这好吃的,三菜一汤。”
  “好勒!”
  小二欣喜的叫了声,快步下楼去传菜。
  朱栩等菜的时候,目光也打量着街道两边,居高临下的看去,这才现,各个房屋都不同于以往的黏土,变成了水泥,还有一些奇怪的管子,像似通水又像是储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