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1265

  朱栩看着多尔衮,手指在桌面上敲着,心里转动着各种念头,良久,他道:“朕打算对漠南蒙古出手,你需要多久时间?”
  蒙古早就分裂不堪,以草原为中心,北方是漠北蒙古,散布着车臣汗、土谢图汗等部落,漠南则有科尔沁,察哈尔等部落,其中以科尔沁最强,察哈尔也称呼察汗,插汉。
  而漠西蒙古,以准噶尔最强,还有和硕特、土尔扈特等部落。
  蒙古遍及的范围及其庞大,比明朝的国土还要大,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漫无边际。
  察哈尔是蒙古大汗的直系部落,势力不强,可野心庞大,誓要一统蒙古,实现成吉思汗的伟业。因此在草原上被敌视,屡遭攻击,先是在土默特被喀喇沁,鄂尔多斯等联兵大败,接着黄太吉又联合科尔沁大败在西拉木伦河,察哈尔部近乎被灭,林丹汗本人也藏匿半年,直到后金被明朝打残才敢冒头回来。
  所以,漠南现在以科尔沁最强,号令诸多部落,同时科尔沁与后金关系密切,黄太吉的大福晋,侧福晋都是出自科尔沁。
  多尔衮对朱栩的话并不意外,大明的长城主要防备的就是漠南蒙古,现在察哈尔部垮了,可喀喇沁,鄂尔多斯对大明边关还是有威胁。
  这几个部落若论单个,并不怎么强,满打满算也就三万人马,可他们向来同气连枝,动一个就等于向他们全部宣战。
  多尔衮神色不变,过了好一会儿才道:“皇上,对于漠南,臣认为应该进行拉拢,分化,远交近攻。”
  朱栩听出味道,微微点头,赞许的道:“嗯,你说的不错,朕打算派个人给你,专门负责军务以外的事,包括粮饷,与蒙古各部的联络,方便你对与林丹汗应对其他部落的进攻。”
  多尔衮眼皮微动,旋即道:“臣遵旨。”失去了粮草饷银与对外的联络,他就只是一个统兵总兵,对虎狼卫的控制力将大减。
  朱栩一笑,拿起桌上的三封信,道:“你先看看这三封信。”
  多尔衮眼帘微动,上前接过信,又退了回去,这才打开,挨个看完,他的神色有着一丝嘲讽之色,抬手向朱栩道:“敢问皇上,这几封信从何处得来?”
  朱栩清晰的捕捉到了多尔衮脸上的细微表情,心里也一动,这满天下要说谁对黄太吉最了解,怕就是这多尔衮了。
  朱栩也没有隐瞒,道:“东厂得到的,据说是在辽东的反叛者,有意归顺,给他的投名状。”
  多尔衮收起了脸上的嘲讽之色,向着朱栩以一种肯定外加丝丝不屑的语气道:“回皇上,臣认为这是黄太吉的陷阱。建奴肯定是遇到麻烦了,每当这种时候,黄太吉总会使用一些卑鄙手段达成目的。据臣对他的了解,只怕这还不是唯一的手段。”
  朱栩眼角眯了眯,没有在意建奴的困难,而是多尔衮说‘这不是唯一的手段’,可他至今还没有察觉到黄太吉的其他动作。
  对于黄太吉朱栩一直都报以万分的警惕,丝毫不敢放松,在后金的渗透也是里里外外,每个角落都没有放过,可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传到他案头。
  朱栩心里有种不安,很强烈,他微拧眉,看向多尔衮,道:“你认为,黄太吉会有什么手段?”
  多尔衮也想了一阵,抬手道:“臣想不出,黄太吉此人心思缜密,从不愿冒险,他永远都是躲在最后面,无从去猜。”
  朱栩神色渐凝,心底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就在这个时候,曹化淳快步进来,将一张笔迹未干的纸条,小心谨慎的放在桌上。
  朱栩只是一扫心头就一跳,黄太吉的后手来了。
第472章
送人头
  这张纸条放在朱栩的眼前,黑纸白字,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可朱栩从眼神深处有了凝重之色。
  多尔衮虽然不知道字条上写了什么,可也能预感到,黄太吉的后手绝对不简单!
  朱栩抬头看向多尔衮,表情变得无喜无悲,淡淡道:“准噶尔的特使到了沈阳。”
  即便是多尔衮脸色也微变,他能猜到不简单,可也万万没有想到,黄太吉居然联络上了漠西蒙古!
  漠西蒙古主要有五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其中土尔扈特,杜尔伯特部都比较弱,而最弱的土尔扈特就连接着陕西,要是准噶尔有意南下,土尔扈特根本挡不住!
  朱栩也很意外,他隐约记得,历史上日后的准噶尔很强,野心很大,满清用了百年多才平定。要是现在准噶尔与后金联手,一西一北,那明朝的麻烦就大了。
  “陕西……”朱栩盯着纸条上的‘准噶尔’三个字,轻声低语,目光凛冽。
  陕西不能再出乱子,否则就真要变成一个无底洞了。
  多尔衮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更看出了朱栩的担忧,稍作沉吟,猛的抬手,沉声道:“皇上,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朱栩何尝不知,不论是后金还是准噶尔,大明都无力征讨,更不能征讨!现在是大明在逐渐虚弱的时候,需要集中一丝一毫的力气,以期渡过最艰难,十几年的‘小冰川’时期。
  “大明不可欺!”半晌,朱栩抬头,神色坚定,目光灼灼。
  多尔衮看着朱栩的目光,心里暗凛,神色动了动,道:“我大明国力强盛,俯视周边,哪怕是准噶尔想必也不敢轻启战端,臣认为,朝廷可以先下手为强!”
  朱栩目光微动,道:“怎么先下手为强?”
  多尔衮有腹稿,径直道:“在建奴,仰慕大明者甚众,被胁迫者也多,只要皇上下恩赦旨意,相信定然归着云集,大大削弱建奴,给黄太吉一个严厉的警告!”
  朱栩淡淡点头,不置可否。
  这是毛文龙在辽东做的事情,他经常会煽动在后金的汉民或者其他人,逃离后金,以前确实有大量的人逃离,这些人有的逃入辽东,有的奔向朝鲜附近。
  不过,这种反应,对黄太吉来说没什么作用。
  多尔衮看着朱栩,又语气缓慢的道:“臣在建奴有些关系,可以说服一些人归返,不知皇上……可否既往不咎?”
  朱栩眼神微微亮起,多尔衮的意思,是能从后金带出骑兵吗?
  “多少人?”朱栩颇为期待的道。
  多尔衮抬着手,道:“金人五千以上,蒙古,明人,总算过二万人!有贝勒,武将,文臣,也有骑兵,妇孺。”
  朱栩眉头挑了挑,旋即笑了起来,被准噶尔搞乱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旋即满意的颌道:“你有这份忠心,朕很高兴。朕这就传旨,命兵部尚书亲自协理,凡是愿意归返,朕一概既往不咎!”
  同时,他心底也想着,李家也该回来了,不能睡了人家姑娘,依然将他们扔在辽东不管不顾不太好。
  “遵旨。”
  多尔衮心里也暗吐一口气,这么一来,他就与曾经的大金彻底决裂了。
  朱栩依旧不相信多尔衮,看着他道:“你去偏殿休息一阵子,这件事做好,朕会有重赏!”
  多尔衮不在意这些,单膝跪地,平静的道:“谢皇上。”
  刘时敏领着他,向偏殿走去。
  朱栩待他走后,手指在桌面上缓缓的敲着。
  一开始他确实被黄太吉的后手给惊了,可冷静下来,又暗自冷笑。
  准噶尔不说现在还没有多大的实力,即便有,陕西的十几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朱栩心里定下来,转头看向曹化淳道:“传申用懋进宫,对了,还有那个孟乔芳。”
  曹化淳一怔,这个孟乔芳是谁?
  他没多问,连忙应了声,从侧门出去。
  “准噶尔……”
  朱栩目光看向门外,目光凌厉。
  大明周边的环境真是恶劣到了极致,准噶尔真要插一手,陕西那边的大军不但不能撤回来,还要进行常驻。不止防备民乱,也要提防漠西蒙古各部!
  好在朱栩布局的早,后金暂时无力南侵,漠南蒙古也半残,一个准噶尔成不了气候!
  朱栩刚要翻奏本,刘时敏又进来了,道:“皇上,信王求见。”
  朱栩先是楞了下,随后才想起周延儒被打的事,顿了顿道:“让他进来吧。”
  这也是桩麻烦事,以朱由检的性格,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朱由检进门的时候,极力保持脸上平静,还是难掩怒色,简单行礼寒暄之后,朱由检就道:“皇上,宫外士子越闹越凶,臣认为,还需尽快处置。”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不动声色的道:“皇兄打算怎么尽快处置?”
  朱由检心里怒气翻涌,表情有些难看,语气也显得很是焦灼的道:“皇上,刚才不久前,周大人在皇宫门口被愤怒的士子掀翻马车殴打,臣的意思,是命刑部或者是东厂尽快理清此案,给士子一个交待,平息此事。”
  朱栩嘴角动了动,朱由检又一个缺点暴露了出来:没耐心。
  他总是想最快度的处理一件事,完全忽略其背后的因素。一旦眼前解决,背后因素爆出来,又要重新处置,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反复,且不是简单的反复,是一而再再而三,最后不但将他自己搞的烦躁不定,同时也令手下无所适从。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就是如此反复无常,最终将怒气撒在群臣身上,大开杀戒。这杀戒一开,群臣袖手闭口,小人得志,无数能臣良将告老还乡,再也不肯出仕。
  最终导致了大明朝末年的文臣不朝,武将不出,只有一个王承恩陪着他,凄凉的吊死在煤山。
  朱由检见朱栩没有接话,又道:“皇上,现在京城士子众多,若是久而不决,怕是会影响朝廷的威信,伤及士子们的忠君为国之心。”
  对待‘士子’,从古至今都是无比重视,非重罪不能处置,尤其是法不责众!何况这件事,朝廷明面上是‘理亏’的。
  朱由检想要尽快平息,也不能说错,朱栩更在意的是想借此机会再来清洗一次。
  东林党遍及天下,根深蒂固,已经是他改革途中最为顽固的力量,他需要借各种机会去削弱,以便减少日后更激烈的改革的阻力。
  之前就让魏忠贤养案,朱栩现在还想再养一养。
  朱栩对着朱由检点头,早就想好的对策随口而出,道:“这样吧,皇兄亲自出面,给士子们解释一番,朕在命刑部抓些散播谣言的人,皇兄认为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