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1265

  扬古利看着黄太吉的神色,想了想,道:“是。”
  率领一万多骑兵在最前面的科尔沁贝勒孟扎哈,听着黄太吉的传信,眉头皱了又皱,还是闷声道:“命令所有人,按兵不动。”
  科尔沁有援兵三万,加上黄太吉带来的近三万人,草原上就有了近六万人,远远的对着多尔衮的一万虎狼卫骑兵。
  多尔衮还在冲锋,眨眼间就能将黄太吉一群人看清,仿佛近在咫尺。
  满达海心都要跳出来,他是真不愿意看到他们内讧,这么厮杀!
  多尔衮双眼通红,脸上迸射着杀机,用刀面打马,飞奔着。
  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
  孟扎哈双眼大睁,手握长刀。
  黄太吉抬着头,双手紧拉着麻绳。
  锦州上空,朱栩拿着望远镜,双眼微眯。
  多尔衮这个动作,将决定着草原,辽东以至于整个大明的军事政策!
  满达海也拔出了刀,不管情愿不情愿,他们都必须站在一边,否则双方都会杀死他。
  二百米……
  双方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对面的人脸型,一举一动。
  多尔衮还在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但诡异的是,双方都没有什么喊叫声,只有马蹄声在沸腾,淹没了一切。
  一百米……
  满达海最后看了眼多尔衮,神色冷峻的望向前面。
  “转向!”
  多尔衮调转马头,向着孟扎哈右侧冲去。
  多尔衮的大军斜出一条直线,与孟扎哈一万多骑兵的擦肩而过。
  孟扎哈感觉着多尔衮大军冲过的冷风,悄悄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黄太吉嘴角微翘,眼神里的诡笑更多。
  锦州城上空的孙承宗等人长松一口气,多尔衮还有理智,没有与科尔沁撕破脸。
  科尔沁没有动,也说明他们还没有与大明开战的勇气。
  大明九边重镇,至少在未来数年应该不需要太过注意,大明上下可以更加专注的修整内务了。
  朱栩望远镜看着疾驰而过的虎狼卫,纹丝不动的科尔沁援军以及黄太吉,神色莫名。
  这样诡异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意味了什么?
  多尔衮在打什么主意?黄太吉又在想什么?
  “皇上,熊大人快要到沈阳了!”突然间,杨麟放下望远镜,向着朱栩激动的说道。
  朱栩也连忙将望远镜转向沈阳方向,果然,熊廷弼的大军已经离沈阳没有多远了。
第484章
收复沈阳
  孙承宗放下望远镜,看向朱栩沉声道:“皇上,可以准备进沈阳了!”
  孙承宗话音一落,杨麟等人都是神色微变,接着心情剧烈澎湃起来。
  这件事看似轻轻松松,可对大明上下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这标志着近百年的辽东问题,在大明成为历史,再不会危害大明,这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端!
  孙承宗,杨麟等人表情各异,都很激动,恨不得现在立刻就扑向沈阳。
  可最激动的,莫过于朱栩。
  攻占沈阳,不仅标志着辽东问题解决,同样也是朱栩谋划多年的战略获得成功,彻底的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这个可以说是朱栩最大的战略,哪怕真有一天李自成或者王自成打到了京师,改朝换代,那依旧是汉人的天下,神器不会旁落,文化血脉传承不会被割断!
  朱栩背着手,目光炯炯的望着北方,仿佛通过肉眼就看到那个从未见过的沈阳城。
  他内心激烈如潮,万般思绪不定,只是望着北方出神,胸口起伏着,万般言语也说不出口。
  过了不知道多久,孙承宗看着朱栩变幻的侧脸,轻声道:“皇上……”
  朱栩猛地回过神,看了看孙承宗,想了想道:“今天不进沈阳,命熊廷弼全权处置,拟旨,信王,平王,靖王,六部尚书,大理寺卿,英国公,徐国公等,在京二品大员,国公等奉旨来锦州,明日,随朕一起进沈阳!”
  孙承宗立时就明白了朱栩的用意,沉声道:“遵旨。”
  朱栩压着好似要跳出来的心脏,双手都在颤抖,望远镜注视着沈阳方向,他能看到沈阳有一大堆人出来,没多久熊廷弼的大军也缓缓进入沈阳成。
  朱栩看了一会儿,也需要时间冷静心情,转向孙承宗等人道:“都下去吧,下面的事情,你们安排。”
  孙承宗也需要时间来平复,来处理,抬手道:“遵旨。”
  朱栩进了锦州,依靠在椅子上,闭目敛息。脑子里全都是乱七八糟的思绪,久久都不能平静。
  不管黄太吉死没死,也不管还有多大威胁,收复沈阳的意义……无与伦比!
  朱栩没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只能任由思绪翻飞,慢慢的呼吸均匀,令自己进入睡眠状态。
  孙承宗等人在草拟诏书,到底哪些人要来,哪些人不能来,都需要细细推敲,马虎不得。
  没有多久,孙承宗就草拟好了,送入朱栩的暂住卧房。
  他虽然是边关将帅,可也都是文官出身,文笔能力非常强。
  朱栩刚刚眯了会儿,看着孙承宗草拟的旨意,微微点头。孙承宗在里面加了不少人,有天津巡抚李邦华,北方水师总兵袁可立等人。
  “好,送文昭阁拟好,盖印。”朱栩递给孙承宗道。
  孙承宗接过去,见朱栩脸上有疲惫,还是道:“皇上,沈阳既复,辽东地域广大,人口繁杂,可是要治所迁入沈阳,重新整肃兵政?”
  朱栩一听,也若有所思起来。
  辽东北方,多数是‘无主’的‘不毛之地’,真要划地界,着实可以小小任性一把。不过,明朝上下除了朱栩,估计没有多少人会热衷将这些地方纳入大明版图,毕竟是费力不讨好,一点好处都没有。
  孙承宗见朱栩久久不语,也没有说话。
  辽东之事牵扯复杂,尤其还有蒙古以及逃跑的黄太吉。兵力上有山海关,东江镇,成分复杂,豪门大户也勾连成荫。想要稳妥,有序的理清楚,没有个十年八年,也未必能见成效。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半晌,笑了笑道:“辽东,先扫灭建奴残余,等朕回京之后,再细细商议。”
  孙承宗也清楚,辽东最复杂的,莫过于人事,熊廷弼,毛文龙等人都在辽东多年,抚定辽东缺他们不行,都留下也必然陷入权力倾轧。
  “遵旨。”孙承宗道。
  此事,还不止是辽东,朝廷上,必然也有一番激烈博弈了。
  朱栩看着他的背影,目光闪过冷冽之色,道:“也罢,乘此机会,有些事,该一并解决了!”
  丑时。
  曹化淳守在御书房,刘时敏守在司礼监,从辽东来的‘圣旨奏本’直奔司礼监,外加的还有皇帝密旨。
  刘时敏看到‘圣旨奏本’上明写的:‘皇上英武神明,亲率大军复克沈阳,此乃不世之勋,万载功绩’。
  耳熟能详的套话不去看,最重要的是‘复克沈阳’,这可真是万世功勋!
  这个消息太过突然,只怕整个大明上下都没有准备。
  刘时敏看着这道‘圣旨奏本’,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看着外面黑漆漆的月色,却好似有一轮昊日,正在灼热升起,要照耀整片大地!
  “公公。”
  身边的小太监见刘时敏很久都没有动作,轻声唤道。
  刘时敏一怔,慌忙醒悟过来,道:“快去请曹公公来,不,我亲自去!”
  拟旨的权力刘时敏有,可盖印的只有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才行。
  小太监没有看到奏本,闻言只能打着灯笼去御书房。
  曹化淳知道这个消息,也震惊的久久不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