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1265

  “真的?这个,太突然了吧?”
  “这还能有假,你们看到了吗?这马车里都是二品以上的朝堂大员,都是要天亮随皇上一起进沈阳的!”
  “这么说是真的?我大明真的能打得过那些建奴人了?”
  “嘿,孤陋寡闻,你一定从外地来的。崇祯以来,朝廷就没有打过败仗,平复辽东,在我意料之中!”
  “吹吧你,白天你怎么不说!”
  “要我说,咱们对朝廷关注的还是太少,就应该多看看报,那上面,都是大消息!”
  “对对对,真假,看看明天的朝报就知道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一些不知情的官吏也纷纷四处打探消息。
  朝廷平复辽东,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说清了能够影响朝局,说大了那是影响整个大明的,没有谁能漠不关心!
  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
  从沈阳到锦州到京城再从京城,消息四散而出,飞速扩大。
  锦州城内,朱栩也睡不着觉,站在城楼上,遥望着沈阳方向。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也都陪着,没有心思去睡觉。
  申用懋手里拿着从沈阳来的奏本,向着朱栩道:“皇上,熊大人,贺大人联合奏本,孟乔芳,鲍承先在他们进城之前就已经控制了沈阳,现在都在帮着他们梳理沈阳政务,稳定民心。另外就是东江镇也传来消息,整个辽东都已经清理干净,彻底收复。”
  朱栩双眼发亮,笑着点头,道:“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彻底巩固辽东,不给黄太吉翻盘的机会,你们怎么想?”
  孙承宗与申用懋对视一眼,孙承宗抬手道:“皇上,臣认为,一来是从关内移民,充实辽东各城,二来施行株连法,严格控制各蛮夷,双管齐下。”
  朱栩转头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的又看向申用懋,道:“申尚书,你觉得呢?”
  申用懋稍作思索,道:“皇上,臣认为,还需抓紧筑路,只要官道四通八达,官军可以及时镇压反叛,不给他们做大的机会。”
  朱栩摇了摇头,转头继续望向北方,淡淡道:“朝鲜为什么对我大明忠心耿耿?因为他们深刻的仰慕我大明,没有叛逆之心。而这些建奴人行走在穷山恶水,不知教化,朕打算令他们蓄发易服,改名换姓,溶于我大明,你们觉得如何?”
第486章
改元
  孙承宗与申用懋都脸色微变,大凌河以北的汉人极少,大部分是建奴,蒙古以及其他小部落的人,要是强行这么做,怕是要惹起大乱子,不利于稳定辽东。
  申用懋道:“皇上,这样做,怕是会引起辽东蛮夷反弹,不利于辽东的稳定,现在朝廷还是急需辽东平稳,专心修整内务。”
  朱栩目光微冷,道:“让孟乔芳与鲍承先去做,做好了拿他们给那些人出怨气,做不好,朕拿他们一起祭旗!”
  孙承宗与申用懋都是神色凝重,他们从朱栩的话中听明白了,皇帝这是要血洗辽东,以最快的速度稳定北方!
  孙承宗思索着,还是道:“皇上,臣以为,辽东还是不宜大动干戈,当以安抚为主,只要假以时日,一定能消除建奴的影响……”
  朱栩一摆手,以坚决的语气道:“不必!传旨沈阳,尽快抚定一切,明天朕要与满朝公卿一起进沈阳,决不能出任何问题!”
  孙承宗与申用懋听着皇帝的语气,知道无法反驳,也阻挡不了,相视一眼,只得道:“遵旨。”
  朱栩又站了一会儿,便转身下了城楼,回到房间。
  孙承宗与申用懋还有太多事情要做,攻占沈阳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兵部根本解决不了,需要汇合张问达,祖大寿,杨麟等人一起。
  大堂内,一群人还在商议。
  这里以孙承宗为首,他站在最前面,听着张问达在说。
  作为辽东巡抚,张问达来不久,研究却很多,看着一群人道:“孙阁老,诸位大人,辽东地域太大,部落众多,作为一个省,巡抚衙门,总督衙门难以完全掌控,我认为,应当将辽东分为两个省,甚至是三个,构建三座互为犄角的大城,彻底保证辽东平稳!”
  众人听着都暗自点头,张问达的话,是为了避免当年沈阳一失,朝廷对辽东就失控的局面再出现。
  申用懋若有所思,道:“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么一来,辽东的兵力就会分散,不利于防卫,黄太吉还没有走远,不能给他可乘之机!”
  孙承宗,杨麟等人听了都了然,这是辽东防御的难点,也是当初哪怕黄太吉只剩三万人,朱栩都没有进兵的原因。
  辽东太大,骑兵来去纵横,黄太吉哪怕只有三万人,围点打援、打游击,也足够明朝上下头疼,一不小心可能会再现‘萨尔浒之战’。
  祖大寿见一群人沉默,瓮声道:“下官认为,当前要确保,皇上以及文武百官顺利进入沈阳,安全回京,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
  孙承宗眼光微动,看着祖大寿笑着点头道:“祖大人说的不错。本来皇上想要今天进沈阳,后来改变主意,要与文武百官一起,那就是明天,信王的车队今天傍晚左右能到,休息一番,明天这个时候出发,中午的时候差不多能进入沈阳。这个过程,一定要盯住科尔沁的动静!”
  众人心头一凛,明朝已然大胜,要是这个时候再来个‘土木堡之变’,黄太吉将大明皇帝以及文武百官掳走,那乐子就大了。
  从锦州到沈阳这段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真要有数万骑兵杀来,明朝这边还真是难办,锦州可没有办法再出八万大军护送。
  张问达是个求稳妥的人,想了想,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能不能请皇上放弃此议?”
  孙承宗一听就皱眉,皇帝带文武大臣进沈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炫耀武功的,谁敢去劝说?
  何况孙承宗也能明白,这能大大提升大明士气,对改革有着巨大促进作用,本心也不愿意皇帝放弃。
  他沉吟一声,摇头道:“信王此刻应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来不及。以我的推断,科尔沁不会轻启战端,只要盯紧了,应当不会出问题。”
  众人相互对视,也都点头,昨天多尔衮那样冲锋科尔沁都忍住了,说明科尔沁确实没有胆子与大明开战。
  孙承宗见没有异议,便道:“这样,飞鸽传信熊廷弼,让他出城五十里迎接,携带大炮,锦州再出城五十里相送,应当可确保安全。”
  申用懋等人想了想,没有反对。锦州到沈阳不过二百多里,两厢送迎一百里,这样一来,哪怕科尔沁想有异动,也要掂量一番。
  又详细商议一阵,孙承宗便让众人都去睡了,他自己也有些疲倦的回房,可还是难以入睡,内心久久不平。
  他在辽东待的不算久,可付出的算是最多的,本一心想守住辽东,可却没有想到,转眼间,沈阳都被平复了,时间快的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一切又都理所当然。
  孙承宗睡不着,满脑子的各种思绪,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抬头发现,窗外天色蒙蒙亮,居然飘起了雪花。
  孙承宗站在窗口,望着越下越大的雪花,忍不住的轻叹道:“今年的第一场雪,明年,就是崇祯五年了……”
  朱栩也没有睡着,翻来覆去,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平复沈阳,对他来说,意义太过重大。他有种茫然感,仿佛解决了辽东问题,他的任务就完成了,下面的一切都无所谓了,内心空荡荡的,异常的空虚。
  朱栩披衣站在窗前,看着漫天的雪花,眼神很是茫然。
  后金亡了,大明得救了,以现在大明的实力,只要不犯大错,李自成也成不了气候。
  江山,美人,文治,武功,一切都有了。
  什么都有,内心却前所未有的空虚!
  朱栩站在窗前,怔怔的看着窗外,一片片雪花,从天空来,在地面上消失。
  “皇上,您醒了吗?”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响起轻轻的敲门声。
  朱栩双眼一睁,从混乱的思绪中醒来,长长的吸了冷气,整个人也清醒过来,回忆着乱糟糟的思绪,不由得自语道:“原来这才是我心里最记挂的事,不过,后金还没有全灭,大明四周危机重重,内部改革正在关键的时候,我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皇上,您醒了吗?”门外又响起轻轻的敲门声。
  朱栩裹了裹衣服,这才发觉双腿都麻了,艰难的向门口走去,打开门,微笑道:“朕醒了。”
  门外是一个十五六岁,俏生生的少女,是祖大寿夫人娘家的,祖大寿特找来照顾朱栩。
  少女俏脸如玉,肌肤欺霜赛雪,身段窈窕有致,大眼睛扑闪,有着一丝丝不符合年龄的魅惑之感。
  她看着朱栩,俏脸微红,道:“皇上,民女给您打了水,您先洗漱,民女再给您去做糕点。”
  朱栩笑了笑,道:“好。”
  少女又看了眼朱栩,很得体的放好水盆,看着朱栩洗漱好,这才转身离开。
  没多久,朱栩就穿戴整齐,坐在大堂里,吃着少女做的糕点,然后翻阅着从沈阳飞鸽传书的来的各种情报。
  其中最多的就是锦衣卫,记录着沈阳城里发生的一切,包括熊廷弼,贺虎成,也包括鲍承先,孟乔芳等人。
  当看到‘鲍有定辽十二策,以期上奏皇上’的时候,朱栩眼角跳了跳,嗤笑不语。
  接着一个,是从京城来的,来自司礼监,刘时敏。
  上面写着六个字:‘靖平’‘兴元’‘文德’。
  朱栩这才想起,他之前有意改元,悄悄命刘时敏甄选年号,不过看着这三个,他都微微摇头,不满意。
  年号这种事,都是朝臣廷议决定的,一般皇帝决定不了,就好比眼前这个‘崇祯’。
  “到底叫什么好呢?”朱栩也一直在思索。年号是要给天下用的,还要载入史书,必须要高大上才行。
第487章
使臣恭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