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1265

  周应秋看着朱由检,稍稍沉默,旋即道:“王爷,您还没有搬入内阁,是否太急切了一些?”
  朱由检脸色微变,沉声道:“周尚书此话何意?”
  傅昌宗也有些意外的看向周应秋,旋即心里一动,暗感这位周尚书的老奸巨猾。
  周应秋微微躬身,不卑不亢的道:“王爷,有些事情你我心知肚明,不该插手的,我劝您不要插手。皇上胸怀四海,志存高远,不会为眼前的小事计较,可作为臣子,该有的分寸,您也要把握好……”
  朱由检脸色阴沉,不说皇帝准许他搬入内阁,单说他是先帝遗诏的摄政王,难道还没有看吏部官吏考核的权力吗!
  周应秋说完这些就没有说话,坐在那,垂着眼帘,神色平静,仿佛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
  王承恩冷眼旁观,他很清楚,朱由检特意将帝党两个首领找来,就是为了拉近关系,方便以后施政,可这位周尚书明显很排斥信王。
  他看了眼傅昌宗,见他无动于衷,心里突然一震,在朱由检耳边低声道:“王爷,不要再说了。周尚书的话,是说给皇上听的。”
  朱由检太阳穴跳了跳,愤怒之下飞速冷静下来,陡然间醒悟。
  周应秋不同于傅昌宗,傅昌宗是皇帝的亲舅舅,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皇帝的人,是‘帝党’,他对朱由检态度和缓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与猜疑。可周应秋不一样,这位执掌天下官吏帽子的‘隐相’要是惹起皇帝猜疑,那是随时都可能下狱的!
  与其说他刚才的话是在教训信王,不妨说是向皇帝表忠心。
  朱由检虽然想通了,心里还是愤怒,看着周应秋沉声道:“本王怎么做事还不用你来教训,本王回京之后就要清查吏部,若是让本王发现不法之处,休怪本王严惩!”
  周应秋微微倾身,不说清查需要皇帝点头,真的进了吏部,想让人看什么,不想让人看什么,还是他说了算,因此表情越发的淡漠。
  周应秋也是无奈,随着信王的地位抬升,不止是他,除了傅昌宗外的大部分人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向皇帝表达‘忠心’才行,否则就有可能被踢出‘仕途’,以皇帝的年纪,一旦被踢出就有可能是终身‘不仕’!
  傅昌宗早看出了周应秋的心思,所以闭目在那装睡,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朱由检的这个狠话,自然也是给外人听的,否则他即便搬到了内阁,情势也不会改观多少。
  其他马车内也都各有商议,不过更多的是这次如何论功行赏,那些人会高升,空缺的位置又如何填补,尤其是仿佛真空一般的辽东,有多少好位置。
  不知道过了多久,车队终于到了西平堡,稍作休息,车队要换马,西平堡也在清理道路。
  这休息的空隙,朱由检马车里的话很顺利的传到了朱栩的耳朵里。
  朱栩先是一愣,随即就想到了周应秋的用意,甚至周应秋的话不止是说给他听的,也包括所谓的‘帝党’,是怕有些人分不清状况,会乱来,破坏朝政。
  朱栩心里透亮,脸上却无奈的摇头道:“这周应秋真是不给朕省心……曹化淳,你亲自去皇兄马车,代朕训斥周应秋,就说他‘骄纵跋扈,目无尊长’,立刻向信王请罪,并且保证以后不再犯!”
  曹化淳应声,起身出了马车,转向信王马车。
  靖王与平王暗暗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平王是个老好人,可也心明眼亮,不由的暗自担心,信王会不会再搞出个‘信王党’,那可真就触及皇帝的底线,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曹化淳当着朱由检的面宣了朱栩的‘口谕’,周应秋面上平静,心里没不舒服反而很高兴,领了旨意,很干脆的转身就给朱由检躬身行礼,道:“下官之前冒犯王爷,还请王爷大人大量,不要怪罪下官。”
  朱由检本来心里藏了口恶气,此刻也算是出了,冷哼一声,转身进了马车,声音冷淡的道:“周尚书,还是换个马车吧。”
第493章
宣示
  周应秋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车队还在向北。
  西平堡准备的还不错,马车快了一阵子,越过辽河就直奔沈阳。
  在沈阳五十里外,贺虎成正在等着,换了马,稍作休息,继续赶路。
  朱栩马车内,只剩下朱栩,曹化淳,贺虎成三人。
  贺虎成是曹文诏举荐过的人,能文能武,高高大大,神色坚毅。
  坐在马车内,面对这皇帝,贺虎成内心多少有些忐忑。
  认真说起来,他也没有立过多少功劳,陕西,山西都是小打小闹,这次平定辽东,攻占沈阳,他也没有出什么力,皇帝单独将他留在马车内,让他有些不安。
  朱栩坐在那,微笑道:“不用紧张,朕不吃人,跟朕说说,沈阳城里的情况。”
  贺虎成神色稍松,认真的想了想,谨慎的道:“熊大人在主持大局,人心基本稳定,孟乔芳,鲍承先,李思忠等人都很配合,一些作乱之人也都杀的杀,抓的抓,已无大碍……”
  朱栩点头,包括李永芳等人都是建奴的死忠,已经跟黄太吉走了,能留下的,要么是被抛弃,要么就是鲍承先拉拢着归顺的人。
  贺虎成见皇帝在听,沉声道:“皇上,臣认为,沈阳在辽东位置特殊,极其重要,以十倍山海关之力打造也不为过!”
  朱栩神色不变,看着他道:“如果让你做辽东总督,你打算怎么做?”
  贺虎成心里暗惊,辽东以前是大明上下关注的焦点,哪怕现在可能有所减弱,可也远比关内省份来的重要,因此不论是巡抚还是总督,分量都会很重!
  他没有想到皇帝会交给他,旋即神色微沉,思忖着道:“皇上,臣会重点打造沈阳,在四周建城,相互拱卫,同时存储至少半年以上的粮食,沈阳也将有至少十万的军民……”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暗自摇头,贺虎成虽然看出了沈阳的重要性,格局却很小,整个辽东是一盘棋,朱栩需要能统筹整个辽东的人,其中涉及到防务,移民,开垦土地,这不啻于开荒,重建一个国家,同时还要警惕外侵。
  贺虎成见皇帝不说话,心里也明白,他估计是让皇帝失望了,心里暗自失落,失去这么一个好机会,不无挽救意思的道:“皇上,臣还认为,想要开垦辽东,首先就需要筑路,只要道路畅通,事半功倍……”
  朱栩颌首,道:“嗯,你先留在沈阳,日后,朕还要与孙阁老等人商议。”
  贺虎成觉得总算挽回一点,心里也不那么压抑,只是暗感后悔,之前没有多找孙承宗,熊廷弼等人讨教。
  ‘看来,军院我要去报名才行。’贺虎成暗道,军院里的东西都是皇帝亲自过目才批准,都有皇帝各种想法在里面。
  车队经过一系列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沈阳。
  大雪已经停了,沈阳西门前,站满了人。
  熊廷弼领头,孟乔芳,鲍承先,李思忠等足足百人,都穿着明朝官服,没有明朝官服也都穿着明朝的常服,笔直整齐的站立在寒风中。
  朱栩等人早都换了马车,尽显大明皇帝的威严与尊贵。
  他一身龙袍,站在马车上,望着护城河,吊桥,高大的沈阳城门,飘扬的大明旗帜。
  熊廷弼等人一见,同时下跪,高声大喊:“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声音如雷,不远处的护城河河面波动,吊桥都在颤抖。
  朱栩从马车上下来,缓步走过来,望着一群人,内心汹涌澎湃,面色不动的一挥手,大声道:“平身!”
  “谢皇上!”
  一群人再叩首,然后才起身,又凛然而立,微低着头。
  曹化淳,朱由检等人也都跟在朱栩身后,望着这群人,望着这座已经失落近百年的大城,每个人都神色复杂难明,心里有激动难抑!
  鲍承先出列,手里一本花名册,走到朱栩身前,跪下道:“启奏皇上,此乃金国所有在册官员花名册,请皇上过目。”
  朱栩看了他一眼,伸手接过来,随意一番,姓名,年龄,官职,现在何处,能力如何等等,非常的详尽,这位鲍大人看来这两天做了不少功课。
  朱栩扔给曹化淳,双手一背,望着前面一群人,大部分都是汉官,只有少不部分是金人,他神色如常,语气坚定的道:“朕,不苛待任何人,凡心向我大明之人,朕既往不咎,鲍承先,任辽东巡抚衙门左参政,孟乔芳任右参政,其他人,各有封赏!”
  鲍承先心里一松,就怕杀戮成性的大明皇帝会大开杀戒,听着朱栩的话,连忙伏地大声道:“臣叩谢皇上隆恩!”
  除了熊廷弼等人,其余原金国之人,包括孟乔芳都跪地,高呼万岁。
  朱由检等人站在后面,听着看着,这些都不重要,他们想要尽快踏入沈阳城,那一刻,才是最重要的!
  朱栩也是强耐着急迫心情,这些人都需要安抚,还需要他们做事。
  鲍承先很能体察上意,谢完恩连忙站起来,躬身道:“臣请皇上,入沈阳城!”
  “臣等请皇上入沈阳!”
  对面的一群人高呼,声音震天,如雷入云霄。
  朱栩这才点点头,迈步向前。
  他身侧的曹化淳,身后的朱由检,朱常润等人相继跟上,人群也慢慢合拢,随着朱栩的步伐,按部就班,缓缓的进入沈阳大门。
  沈阳,失落了近百年!
  朱栩万分感慨,看着两边的城墙,感受着凛冽的寒风,心底有无数念头涌动,然后化作一抹荣耀,双眼灼灼的望着前方,那是努尔哈赤修建的金国皇宫!
  朱由检,朱常润,傅昌宗等人心里也都是无尽激动,谁能料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能踏入这里。
  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孙承宗,申用懋,熊廷弼等一干兵部官员,边关将帅,同样内心澎湃如潮,这一刻,才是大明真正平复辽东,入主沈阳!
  大明完整了!
  最为复杂的,就属于鲍承先,李思忠这类人了,投机也好,保命也罢,终究是‘叛国者’,这一刻不管皇帝既往不咎,还是早有报效,都改变不了他们身上的烙印。
  哪怕是李思忠,哪怕李家的女子在皇帝的后宫里也一样!
  朱栩走进城门,两边都是大明的将士,熊廷弼的队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