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1265

  他抬头看了眼那近在眼前又好似远在天边的皇帝,又瞥了眼四周。
  朝堂他太熟悉了,他来来去去站了近二十年,可现在却是无比的陌生。
  一言而出,四论而起,不管是对是错,总有人与你争吵,攻讦,无休无止,一件事往往拖个十天半月都未必能成。
  他还记得天启三年,眼前的皇帝还只是个孩子,大大咧咧的要找当时还是高高在上的吏部尚书的他,要他作为惠王府的长史,他拒绝了。
  这才多久,当年的惠王已然是威名赫赫,威加海内的皇帝,朝堂也变了,再也不如过去的泥沼,皇帝一言既出,无人敢说个‘不’字!
  心底复杂的不止是他,还没有跟上朱栩,朝廷改革节奏的大臣们都有些恍惚,五年前的朝堂他们还历历在目,现在的他们,再也没有那个时候的‘意气’,都小心谨慎,内心多了以往没有的一种东西——敬畏!
  不管这些人心思怎样,随着朱栩话音落下,这件事已成定局!
  毕自严,孙承宗,傅昌宗等人悄悄对视,都暗自松了口气。朝臣对皇帝终究没有放肆,这也表明皇帝对朝局的控制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朱栩微微点头,前一阵子的大棒没有白敲,有心一鼓作气将所有议题都通过,刚要开口,一个内监急匆匆的从外面跑进来“启奏皇上,魏忠贤求见。”
  毕自严等人相互看了看,没有设定这个环节,都望向朱栩。
  朱栩眉头一皱,道:“这个时候他来干什么……宣。”
  “遵旨。”那内监小跑转回去。
  群臣都若有所思,面露凝重。
  魏忠贤是把持权柄一时的人物,当初的‘阉党’权倾天下,士人皆为之胆寒。只是崇祯朝以来,除了偶尔的冒头,其他时候都没有什么大动静。在这政改的关键时刻,他来做什么?
  魏忠贤走进来,脚步不快不慢,脸上黝黑,看不出一丝的表情。
  看着魏忠贤,群臣突然心底微微一沉,这会儿才明白,皇帝早就收服了魏忠贤,若是真要做什么,这位绝对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刀!
  纷纷情不自禁的又看了眼上面的皇帝,眼神里都闪过谨慎之色。
  魏忠贤不知道群臣的心思,自然也不会去管,来到大殿前面,躬身道:“奴婢参见皇上。”
  朱栩神色平淡,道:“什么事情,要在这个时候求见?”
  魏忠贤稍作犹豫,道:“回皇上,臣查到有人与西南匪寇有联系。”
  朱栩脸角微动,目光带着警色的道:“谁?”
  群臣暗自心惊,立时看向魏忠贤。朝廷对匪寇是什么态度很清楚,那是严厉镇压,绝不放过!若是有官员与匪寇勾结,罪名可不是仅仅杀头这么简单!
  魏忠贤道:“回皇上,具体是谁还没有禀报上来。东厂用几个假消息进行了试探,源头是陕西巡抚衙门。”
  朱栩心里顿时就想起,去年确实有人从陕西巡抚衙门走漏消息,关键是李精白那个儿子李岩现在失踪,不知踪迹。
  他面露思忖,没有说话。
  李邦华连忙出列,抬手向朱栩,沉声道:“皇上,巡抚衙门臣还未来得及整顿,请皇上下旨,将东厂查到的线索都转交给臣,臣一定彻查清楚。”
  李邦华声音刚落,魏忠贤就又道:“启奏皇上,奴婢还查到,有人串联欲抵制今年的科举,也是从陕西传出来。”
  朱栩眼角一跳,目光冷冷的看向周应秋,道:“吏部尚书,这件事,你知道吗?”
  周应秋上前,抬手道:“回皇上,臣并不知情,不过想必有不少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科举的。”
  朱栩的目光又转向毕自严,淡淡道:“毕师,你怎么看?”
  毕自严本来是想尽快结束这次廷议的,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沉吟着道:“皇上,此事可大可小,臣认为,当交给吏部核查,东厂不宜介入。”
  “启奏皇上,臣请裁撤东厂!”突然间,周维京站了出来,向朱栩道:“新政之后,有刑部,大理寺,督政院,东厂的存在臣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空耗大量的俸禄!”
  魏忠贤眼神微变,他之所以卡在这个时候进来,就是为了凸显存在,可不是来被裁撤的。他悄悄看了眼上面的朱栩,低着头不动。
  周维京的话是有道理的,这种道理与历史上朱由检裁剪锦衣卫很相似。
  河南总督杜文焕也上前,道:“皇上,臣认为东厂是当裁撤,不说以往的劣迹,在新政中也是不须。”
  “臣附议。”山东巡抚黄立极道。
  接着又有傅宗龙,朱燮元等人赞同附议,这些人都曾经是东厂的受害者,看到机会都忍不住的试一试。
  ‘还真是一波三折……’
  朱栩虽然一直都沉着脸,实际上是冷静的旁观,洞若观火,对这些人的心思能猜到一二,看了眼魏忠贤,俯视着群臣,淡淡道:“东厂不是今天的议题。各个衙门各司其职,不要擅权,更不要揽权!”
  满朝的大臣们都没有与朱栩争论的勇气,闻言都抬手,而后退下。
  毕自严情知不能继续下去,道:“皇上,关于税务总局,关于税务细则,臣等要仔细商议,请暂停今日廷议,待臣等商议完善,再做商讨。”
  朱栩俯视着群臣,果然见他们的神色都有些不太‘正常’,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传旨,毕自严,孙承宗为左右次辅,统领朝政,明日在文昭阁议事,会后将记录,奏本呈奏御书房。”
  “臣等遵旨。”毕自严,孙承宗抬手。
  朱栩起身,看了眼群臣,心底暗自摇头,这场廷议与他想的完全不同,大臣们心怀各异,哪怕他强行推动政改,效果暂时还是未可知,需要时间来慢慢观察,完善。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心头同样复杂。
  皇帝前所未有的强势,群臣不敢抬头,这场廷议与他们预期的也不一样。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同是如此,这场廷议不伦不类,前所未有。
  更多人则是浑身不舒服,他们说不出为什么,可又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场廷议或许是一种趋势,一个开端,将景正朝与崇祯以前完全区分,指向了一个不可预测的未来。
  ‘大明以后的朝堂、廷议究竟会怎么样?’
  这是三十多个封疆大吏的内心想法,他们更进一步就是朝廷,要位列朝班,今天的廷议让他们很不安。
  朱栩直接出了侧门,长吐一口气。
  今天也是对他的一次大考,虽然过程有些意外,结果都在意料之内。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知道他从昨晚到现在就没睡,今天的廷议不是预期的那么顺利,想着道:“皇上,要不要出宫走走?”
  朱栩精神绷了很久,转头看了他一眼,挺了挺胸,出了口浊气道:“今天就算了,给朕盯紧朝臣,政改不能大意。”他心底明白,今天的廷议不成功,短时间不能再开,只能以内阁统领群臣商议,以奏本的形式上奏,再行颁布。
  毕自严等人出了金銮殿并没有出宫,将傅昌宗,申用懋等五部尚书,外加靖王叫到文昭阁,再次商议。
  这几人都算是大明决策层,坐好之后,都面带肃色。
  今天的廷议看似顺利,实则都是皇帝的威信所致,并不是大臣们多么的赞同新政,尤其是税改这一块,大臣们虽然没有说话,心底依旧是反对,抵触。
  毕自严现在是左次辅,地位比孙承宗的右次辅稍微高一点,他看了一眼众人,道:“诸位大人,税改势在必行,关乎国政,各地巡抚如不真心赞同,推动,效果将大打折扣,不妨都说说看法。”
第555章
名妓胜国
  宫里的廷议刚刚结束的时候,张我续的署名文章就在朝报上发出。
  他破题的方式与陈新甲不同,立意是‘天’,以‘大一统’为理论出发,洋洋洒洒数百字,结论是‘王法莫过天’,与陈新甲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篇文章先是在北方几省同时发出,再过一天南方也会同时传遍,覆盖天下。
  拿到朝报的识字之人看的都是连连点头,甚是赞同。
  张我续毕竟是饱学之士,外加在礼部数年,还是有些声望,他的文章有理有据,道德高点非常高,根本没有破绽可寻。
  一处茶馆内,几个花白老头,摸着胡须琢磨着今天的朝报。
  “张大学士的文章,写的好!”其中一个摇头晃脑,好似在品味。
  “那是自然,张大学士翰林出身,少有神童之美誉。”另一点头,深以为然。
  “万历之后,朝政败坏,党争祸国,皆因纲纪丧失,张大学士这篇文章,来的正是是时候!”
  “重塑纲纪,申明王法,当为首要!”
  “不错,阮大铖等人包藏祸心,指鹿为马,当诛!”
  “皇上英明神武,召天下百官重修大明律,尺安人心,再定乾坤,当为一代圣皇!”
  “不错不错,新政之效已初现,我大明中兴在即,能亲眼见到,死也瞑目!”
  “说的是!”
  “再不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憾矣!”
  一群老者长吁短叹,颇有些老怀甚慰之态。在他们的着不远处,三个年轻的士子看着朝报,全是一脸的激愤痛快之色!
  一个带着镶金蓝帽,厚厚的虎皮大衣,腰配回子古玉,面色堂堂,目光炯炯,看上去二十三四的年轻人,他突然拍着桌子,畅快大笑道:“阮贼也有今天,当浮一大白!”
  他右手边的是一个身穿厚厚的袄袍,脖子上软獭围巾,看似去也颇为不凡,应声笑道:“冒兄,阮贼当日折辱我等,合该有此报应!”
  ‘冒兄’左边的是一个精瘦的十八九岁年轻人,似乎不太怕冷,穿的有些单薄,神情振奋,道:“朝局果然不一样了,若真的能铲奸除邪,我们也理当为朝廷出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