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1265

  布木布泰是理智的冷美人,坐在床沿上,蹙着眉头,轻声道:“姐姐,明朝皇帝不见我们,无非两个理由,一个是下马威,一个就是他们出事了,从这宫里的气氛来看,怕是他们出事了。”
  海兰珠对这些不太感兴趣,倒是对明朝繁华,干净的街道,来往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巍峨的宫殿等等十分喜欢,听着妹妹的话,她清风拂柳的一笑,道:“妹妹,我们只是传话的,还是不要想太多……”
  布木布泰看了眼海兰珠,心里轻叹。虽然海兰珠是被强行塞进来的,可看来她能离开科尔沁应当也是极其开心的。
  海兰珠打量着这间房,心里不禁在想,若是她能一直住在这里,哪怕不回去都愿意。
  等了一会儿,她见布木布泰蹙眉不说话,总算醒转过来,轻声道:“听说你们大汗在明人的京城安排了人,如果你苦恼的话,要不要去见一见,打听一下情况?”
  布木布泰脸色微变,连忙捂住海兰珠的嘴,四处小心的看了看,而后低声道:“姐姐,这件事不要跟任何人讲!”
  海兰珠眨了眨眼,轻轻点头。
  布木布泰放下手,思索着道:“明天再看看,明朝皇帝没有理由不见我们的,最多明天。”
  海兰珠对这个妹妹向来信服,轻轻点头。
  京城的百官,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
  每一个衙门都忙的不可开交,一层催促着一层,层层压力,无休无止。
  其中,督政院是最忙的,涉及着修订,完善大明律,制定各个衙门的规章制度,还有地方巡抚,总督等的职权章程,繁杂不堪,每一个细节都要照顾到,一百多人依旧感觉人手不够,加班加点还是累的够呛。
  廷议一推再推,各省的巡抚,以战区划分的小组同样忙碌不止,焦急难耐,地方上不停的传信要求尽快回去,政务堆积如山,拖延了太久。
  第二天,朱栩去看望傅昌宗回宫,坐在御书房内,看着司礼监整理好的一道道奏本简略。
  士绅的反对声越来越大,朝廷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有两个侍郎公然表达了‘望朝廷三思’的想法,虽然很快又收回,可这如同开了一个缺口,越来越多的在朝官吏开始说话,表达了反对的想法。
  朝廷只是对高层官员实行了禁令,其他官吏都没有阻止,这如同洪水决堤一般,越来越多,满京城的都是反对这一条的。不管是已经算士绅的,还是有可能成为士族的,都在大力反对,声音震京城。
  朱栩翻着翻着就懒得翻了,将这些都扔到一边,拿起各地的奏本来看。
  各地的奏本都离不开两件事:‘灾情’,‘民乱’,衍生而出的就是赈灾与弹压。
  灾情这些,朱栩大部分都甩给了内阁,他只是泛泛的看着,偶尔做个批拟。
  突然间,朱栩双眼一眯,盯着手里的奏本,面露凝色。
  这是秦良玉的奏本,言称在陕西的流寇出现异同。
  本来只是步卒,见了官兵就会跑的流寇,现在居然出现了小股骑兵,并且是两匹马,长距离的袭扰,战术的运用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是疯涌而来,崩溃如山倒的乌合之众,显然匪寇里有了被重用的人才。
  且白莲教也进入陕西,有再次作乱的征兆。
  朱栩默默的叹了口气,高迎祥投降的匪首除了被杀的都被他发配去了云南,现在该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冒头的时候了。
  这两人不同于起初的匪寇,他们一心想着粮食,李自成他们,都有些占山为王的意思了。
  另外秦良玉还写明,有几个‘天王’出现,势力扩张的很快,被弹压下去后又灭而不死,官军这边消灭了这一波,没多久那一边又冒出一波,有燎原之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栩神色动了动,只能说出这么一句来。
  明末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起义军,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本质是都是匪寇,并没有达济天下的心胸与能力。从他们的一路经过都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后期转变为要推翻大明,‘不纳粮’,可并没有真正,可行的纲领,不过是一些欺骗性,煽动性的言论。
  李自成到了北京,丝毫没有新天子的气象,更像是一个大土匪进了城,肆意的发泄着情绪,疯狂的屠戮,抢劫,没有任何的安抚人心的动作,新天子该做的事情他是一样都没做!
  最可怕的是,欺男霸女的还将准备投降他的吴三桂硬生生的推给了满清!
  在朱栩看来,中国并不是亡在满清手里,元凶是这帮流寇!
  若是李自成能有朱元璋的胸怀,接纳了吴三桂,外据鞑靼,内平乱象,小冰川已经基本过去,民生会很快恢复,齐心协力,再造一个华夏也不是难事!
  可惜,李自成并不是朱元璋,他没有那个胸怀气度!
  朱栩默默摇头,西南已经有四十万大军,移出来的会越来越多,相信控制力将更强,无需太过担忧。
  朱栩又给西南赈灾加了一百万两,将奏本递给刘时敏,让他优先发出去。
  一个内监从大门进来,道:“启奏皇上,建奴使者布木布泰,科尔沁特使海兰珠求见。”
  朱栩一怔,他都将这两人给忘了,旋即摆了摆手道:“嗯,朕知道了,暂且不见。”
  边上的曹化淳侧过身,道:“皇上,昨天就没见,今天再不见,有些悖于礼节。”
  朱栩笑了笑,道:“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切都是虚的。”
  曹化淳眉头皱了皱,皇帝的话总是这么简单粗暴,不好反驳。
  内监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曹化淳刚要退下,一个内监从侧门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一句,曹化淳神色不变的挥退他,转向朱栩道:“皇上,张我续张阁老……没了。”
  朱栩眉头一抬,俄而微微点头,虽说历史上的张我续有些不堪,在这里他倒是做了些事情的,算是他的老人,不能苛待。
  朱栩沉吟了会儿,道:“传旨给内阁,加封,谥号规格都高一点,再给张家一些赏赐,告诉张家人,丧礼朕会亲自祭奠。”
  “遵旨。”曹化淳道。
  张我续扺掌礼部多年,还是有些清望的,他突然病逝,在京城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
  这点震动并没有影响到陈奇瑜,他双眼大睁的看着面前的府丞陈所闻。
  陈所闻面色紧难,低着头,一脸的羞惭。
  他刚才的话还在陈奇瑜脑海里回响:‘大人,下官联络了数十个乡绅,得银……八百两!’
  “八百两……”
  陈奇瑜嘴角抽了抽,这让他如何说话。
  户部当时可是收到了百万两,他好歹是顺天府府尹,顺天巡抚,这帮人,居然一千两都不给他!
第567章
求爷爷告奶奶
  陈奇瑜脸角阴沉的可怕,以他这种涵养,能逼得他在外人面前露出如此表情,已经说明他心里怒极!
  堂堂京师,天子脚下,百官汇聚,天下命脉所在,居然只纳捐了区区‘八百两’!
  这是多大的一个讽刺!
  若是传出去,别人会怎么想?是这些乡绅刁顽,不把他这个顺天府府尹放在眼里,还是说他无能!
  尤为重要的是,他们顺天府连纳捐都收不了多少,朝廷万分看重的‘士绅纳税’还有何指望!
  陈奇瑜坐在那里,脸色变幻,双眸里都是寒光。
  陈所闻见陈奇瑜不说话,知道他心里愤怒,他也是满腔怒火,声音厉然的道:“大人,还不止如此,一些人要求下官免去税粮,言称‘一切照旧,可多捐百两’!”
  嘭!
  陈奇瑜猛的一拳头敲击在桌上,抬头冷冷的看着陈所闻,道:“传令,召集北直隶所有知府,知县来京师,本官不管他们忙什么,明天中午若是不到,就在家准备行李,即刻就能返乡!”
  陈所闻知道陈奇瑜这是怒极,刚要开口,一个衙役匆匆走进来,道:“大人,王典吏以‘乡里通渠’,拨给了赵员外三百两。”
  陈所闻脸色猛的一变,向着陈奇瑜道:“大人,这王员外恰恰就捐了三百两!”
  陈奇瑜怒极而笑,坐在那全身发抖!
  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做过户科给事中,然后是陕西副使,后来是左参政,守卫南阳,可以说,他的履历很厚实,官场上的龌蹉他见识了不少,可今天,他还是开了眼界!
  左手出右手进,玩的是堂堂正正,丝毫不在意被他知道!
  陈所闻知道陈奇瑜很生气,还是道:“大人,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皇上既然要求顺天府进行纳捐,倘若只有八百,不五百两……陈大人现在可还在牢里……”
  陈奇瑜脸上闪过一丝狰狞,强压着心底的怒火,道:“你有什么办法?”
  陈所闻心里同样很生气,可分得清轻重,他道:“下官曾去户部看过纳捐的名单,其中商行捐纳的最多,其次是勋贵,然后是朝臣,真正的士绅,反而寥寥无几。”
  陈奇瑜眉头一皱,他是顺天府府尹,岂能不知道那几家商行的底细,看着他道:“你是说,要本官去那几家商行化缘?”
  真这么干估计能被皇帝恨死!
  皇帝让你纳捐,你纳到皇帝头上,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陈所闻摇头,道:“大人误会了,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下官是想,不如以大人的名义,召集京城的拥有巨资的勋贵,大户,开诚布公,公开纳捐,记录在案。”
  陈奇瑜稍稍思索就摇头,道:“且不说我没有这个能力,即便都召集来了,他们也不会在乎这些。”
  陈所闻一听,神色也慢慢凝重起来。
  士绅,勋贵都不是能轻易得罪的,朝廷能对他们用的手段极其有限,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根本不能从他身上抠出银子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