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1265

  六人都做沉色、沉思状,他们要去的这三省,同样是不省心的地方,民族复杂,地广人稀,是历来的‘烟瘴之所’,官员发配的集中地。
  ‘看来,朝廷是下决心要整肃这三省了……’
  钱龙锡等人悄悄对视,心里沉甸甸的。
  这三省太过复杂,加上现在灾情严重,真要有什么过激之举,民变都是清楚可期,这要是闹起来,最大的责任就是他们。
  可过去的‘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办法在景正朝显然是不适用的,皇帝或者朝廷要是认为你无能,直接罢黜,那官声,名声一切就都毁了!
  傅昌宗与周应秋自然将六人的神色尽收眼底,两人一唱一和,与这些大人畅所欲言,大谈眼前的困难与未来的光明。
  一来是为了消除他们的心中芥蒂,二来鼓舞打气,三来也是不动声色的施压。
  这些人没有谁是初出茅庐的傻小子,都能明白傅,周两人以及朝廷的用意,耐着心听着,同时也在思索着‘新政’的一条条,如何能够‘安稳’的落实下去。
  周应秋的话落下,等了一会儿,傅昌宗又道:“东南沿海各省情势相对复杂,尤其是云南,皇上与朝廷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凡事可以慢慢来,制定好详细计划,紧致且有效的推动,实现‘政改’目标……”
  湖广,云南,广西这三省也是相对困难的,灾情不比西南弱,好在靠近江南富裕的省份,朝廷控制力强,不会出大事情。
  相对于江南富裕的两省,这三省的‘政改’可以慢一点,朱栩不能一下子向整个大明开战,分清主次矛盾,先主后次,有序有节奏的来。
  张瑞图,蒋德璟等人都没有说话,这个时候必须要谨言慎行,皇宫里的皇帝怒气未出,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下来,什么人会倒霉,他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平平安安的离京。
  不止是傅昌宗,周应秋在做,内阁,其他尚书都在找其他巡抚,总督,以这种‘喝茶聊天’的方式,给这些总督,巡抚消除芥蒂,同时施压。
  周应秋,傅昌宗正与这些巡抚,总督‘聊天’,一个户部小吏快步走进来,在傅昌宗耳边低语了几句。
  傅昌宗神色微沉,继而不语。
  魏忠贤的动作并没有刻意藏着,傅昌宗在京城也是手眼通天,魏忠贤的议事还没有结束,他这边就收到风了。
  傅昌宗是最了解朱栩的人,猜到他在酝酿大事情,却没有想到,大到这种程度!
  周应秋看着傅昌宗的神色,向着蒋德璟几人笑着道:“那今天就到这里吧,再过两天,事情都定下来,诸位就可以离京了。”
  蒋德璟等人都是双眼一亮,连忙起身道:“谢周尚书,傅尚书。”
  周应秋客气的将几人送出去,刚回来,傅昌宗就道:“魏忠贤要动手了,这一次,天翻地覆……”
  周应秋是在外人看来的皇帝心腹,实则他心底很清楚,所以向来谨慎,有分寸,不像傅昌宗手段那么多,没有那么多顾忌,因此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情形,坐下道:“魏忠贤?他要做什么?”
  傅昌宗神色沉凝,道:“他手里握有北直隶两百多个大大小小官吏的把柄,其中再衍生数百个士绅,已经在准备动手了。”
  周应秋脸色陡然大变,这些肯定只是初步的,一旦魏忠贤放开手脚的动起来,这个数字只怕要翻个好几倍,北直隶的所有官员,甚至包括六部,内阁都要被牵扯进去!
  周应秋同时恍然,沉默着的皇帝,早就磨好刀,只等时间了。
  “走,进宫,在皇上出宫之前,务必要将这件事控制住,不能任由魏忠贤肆意胡来!”周应秋沉声道。
  魏忠贤是什么人,他的那些手段,周应秋最清楚了,真要是放他出闸,有皇帝作为后盾,天下将无人可制!
  傅昌宗坐在那不动,眉宇间凝色更重。
  周应秋眼神再变,道;“还有其他事情?”
  傅昌宗欲言又止,以他的能力还有对朱栩的了解,如果只是一天半天,他或许察觉不出什么,可皇帝已经出宫一天多了,他怎么可能还半点都无所觉?
  不过朱栩既然瞒着众臣提前出京肯定有他的打算,傅昌宗不能点破,沉吟一声,道:“这件事怕是皇上不会轻易松口,还得找内阁商议。”
  傅昌宗的话在理,可周应秋还是隐约察觉到了一些,神色不变的道:“好,进宫吧。”
  两人都心里有些沉重,出了户部奔着皇宫走去。
  皇帝的手笔越来越大,有些事情哪怕是他们都无法理解,甚至不敢同意,心里挣扎着,能做到的也就是‘不反对’。
  内阁复立,各种渠道,权力都还没有完全重塑清楚,直到傅昌宗与周应秋说了来意,毕自严与孙承宗才知道‘应急衙门’已经着手‘查案’了。
  孙承宗紧锁眉头,心里翻涌。
  魏忠贤之所以没有被清算,是天启帝驾崩前与当今皇帝的一番对话,其中的一句:‘忠贤克谨,可计大事’保了他。
  当今皇帝拿着这句话压着群臣说不出话来,魏忠贤在崇祯朝也算低调,在群臣的刻意压制,孤立中,并不怎么显眼,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位。
  可孙承宗不会忘,他也是东林党,天启四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迫害,若不是当今皇帝的刻意维护,他未必能活到现在!
  ‘皇帝终于用到他了……’孙承宗心里低叹一声。他不意外,当今皇帝向来不做无用功,魏忠贤如果没用,这样的人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
  毕自严神色倒是沉着,他之前确实不知道魏忠贤暗中居然做了这么多事情,可也预感到,皇帝会出大招。
  这个大招,让他都心惊——这是要将整个北直隶都给连根拔起的翻过来!
  最吃惊的就是来宗道了,北直隶还好说,要是将江南翻个底朝天,那才是可怕的,天下都会大乱的!
  “这件事,还能瞒住吗?”毕自严道。
  傅昌宗摇头,道:“魏忠贤召集了刑部,督政院各个衙门的人,怕是用不了多久该知道的人都会知道。”
  孙承宗猛的抬头,沉声道:“吏部要先动起来,快速从各地调集人手,决不能让北直隶出现职权空缺,不能给有心人机会!”
  这就是说,这件事没有转圜余地,只能协助魏忠贤,或者说给皇帝做好善后了。
  众人愣了愣就都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不由得的沉默下来。
  孙承宗不给他们机会,继续道:“刑部,督政院,大理寺同样要动起来,尤其是各个报纸,一定要准备好,控制舆情,必须一面倒偏向朝廷,不能给任何人机会,顺天府,刑部,巡防营都要随时待命,任何的流言蜚语都不能有……”
  孙承宗的话,让众人都心惊肉跳,意识到这件事的可怕程度将远超他们想象。
  “两大营……为什么调离?”周应秋突然道。
  这个问题让在座的都是一怔,旋即神色微变。
  无缘无故的两大营为什么会调离?是皇帝察觉到了什么吗?
  将有大事发生,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调离两大营,给有心人机会?
  众人都忍不住对视,心里的不安感越来越重了。
  北直隶与其他省份不同,没有常备军,只要两大营拱卫京师,顺天府倒是有府兵遍布北直隶,可要是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形还是力有不逮。
  要是北直隶乱起来,京城将危险!
  傅昌宗心头沉重,面色如常的道:“巡防营不是每旬要出去拉练吗?或许可以用一用。”
  众人都皱眉,涉及到兵权谁都要小心翼翼,两大营,其他常备军,甚至是超过两万的兵马调动,都要严格请示,否则将会有大祸!
  巡防营是守卫京城的,拉出去平乱,这件事任谁都说不通。
  孙承宗神色坚定,道:“可以做一些威慑,但是如果没有遇到攻击,巡防营不得乱来,哪怕战事发生在眼前也决不能参与!”
  众人心神一凛,纷纷点头,应声。
  兵事非同小可,尤其是皇帝心思难测,绝不能有任何的偏差!
第592章
李定国
  随着魏忠贤明目张胆的准备动手,内阁一干人都紧迫起来,一面安排布置,一面准备尽快将各省巡抚,总督送出京,以免再生变数。
  很快,一些政治敏感的人都察觉到了京城气氛在变异,纷纷告诫家人,亲信,紧锁大门,没事不要出去。
  这注定是一场大风暴,没有几个人敢涉入!
  信王府。
  信王府近来忙忙碌碌,一直在收拾,装箱,准备搬离。
  皇帝已经‘赦免’了信王的罪过,命他就藩台湾,这对信王府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周王妃,王承恩等人都暗自感到高兴,能够离开京城,意味着信王能保的一世平安了。
  朱由检坐在凉亭内,看着离开的背影,神色凝重,目露寒光。
  皇帝要强行对天下士绅征税,魏忠贤握有数百官吏,乡绅的把柄,磨刀霍霍。
  这是要干什么,这是在掘墓,给大明挖坟!
  朱由检早就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哪怕他现在心如死灰,还是忍不住的一阵阵愤怒!
  大明的根基就在士绅,皇帝强行对这群人动手,非惹得天下大乱不可!
  朱由检手里的茶杯送到嘴边,目光骤冷,猛的摔在地上,怒声咆哮“为什么,为什么你就不能听我一句,永远这样的独断专行!”
  他胸口剧烈起伏,面露狰狞,过往的一切都在在眼前浮现,目中越发的森寒。
  崇祯朝到现在,已经六年了,他这个摄政王,居然什么都没有做成,眼睁睁的看着皇帝,一步步的走到今天——祸乱天下!
  如果大明有一天真的亡了,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宫里那皇帝,他那好弟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