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1265

  傅昌宗背着手,笑着道:“诸位大人牧守一方,‘新政’伊始,还望诸位大人勠力同心,务必推动‘新政’落实……”
  哪怕是赵晗,此刻都心忧,朝廷对‘新政’的热情超乎他的想象,给的压力也是一重又一重,令他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樊一蘅,周维京,李邦华等人更是如此,‘新政’其实是有些‘不讲道理’的,真要强行推动,不知道会惹出多大风波。他们心里都有主意,不管朝廷如何施压,他们回到地方之后,都会选择性的实施,对一些‘不讲道理’的会采取缓慢运作,甚至是观望其他省份。
  赵晗是在天启年间就跟着朱栩的,算是老臣,他跟在傅昌宗身后,沉着眉头道:“傅尚书之言,下官谨记,只是,魏忠贤……”
  魏忠贤手握数百官吏的把柄,足以让天下官吏心惊,不安,哪怕是赵晗也不是一尘不染,更何况,落到魏忠贤手里雪花都是黑的!
  傅昌宗转头看了眼赵晗以及其他人,笑着道:“诸位无需担心,之前的事情惹怒了皇上,以皇上的脾气自然要还以颜色,不会牵连到诸位,本官保证。”
  傅昌宗向来不会说‘保证’这样的话,全都是因为这些大人现在关系重大,务必要小心安抚。
  赵晗等人没有完全放下心,至少松了口气,他们都能预感到,北直隶要出大事情了。
  另一边,毕自严与来宗道在送别孙传庭,张问达,贺虎臣等人。
  辽东在大明地位依然很重,是唯一一个设总理大臣的地方,毕自严亲自来送也是表示朝廷足够的重视。
  毕自严等出了东门,在马车前面,慢慢的走着,同时笑着道:“辽东比较特殊,地广人稀,人口复杂,还要开垦荒地,接纳灾民,当真是任重道远……”
  辽东的战略位置,现在的地位,远不止‘任重道远’四个字可以概括的。
  作为辽东总理大臣,孙传庭除了忙着辽东的方方面面,还在尝试慢慢的,不动声色的吞并朝鲜,一切的政务,谋划都复杂无比。
  孙传庭现在的位置比内阁辅臣低,但高于六部,面对着毕自严的叮嘱,他道:“毕大人放心,辽东不论是防备建奴,还是接纳难民都井井有条,关于‘新政’,在辽东没有多大阻力。”
  毕自严点头,辽东百废待兴,近乎是荒地,建奴那些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真正的‘士绅’,地主也不存在,所以就是一张白纸,想怎么画都可以。
  张问达没有担心‘新政’的问题,还在担忧魏忠贤,这个人突握大权,整个北直隶都没有可以抗衡的,尤其是皇帝不在京城,任由魏忠贤胡来,只怕整个北直隶都为之战栗!
  “毕阁老,当真没有办法束缚魏忠贤吗?”张问达道。
  任由他老奸巨猾,通达世事,面对强权依旧无可奈何,他被魏忠贤折腾过一次,在死亡边缘徘徊,他知道那种可怕的破坏力!
  毕自严轻轻一笑,道;“张大人不用担心,对了,袁尚书近来身体不大好,有意致仕归乡,内阁拟调沈珣任礼部尚书,张大人到时候可以入京,任刑部尚书。”
  孙传庭,张问达,贺虎臣等人一怔,没有料到毕自严这个时候居然封官许愿。
  同时想的更多,张问达调任刑部尚书,这意味什么?
  毕自严没有多说,都是关于‘新政’,送出一里多才回头,他还有别人要送。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忙着送一些总督,这些人都是各地重要的柱石,谁都轻视不得。
  外廷的朝臣们忙着送走各地的封疆大吏,宫里也没有闲着。
  曹化淳与刘时敏在宫里忙个不停,尤其是各地奏本的简略,既要‘简’又要‘实’,着实忙坏了一群人。
  直到下午,两人才松一口气,有空坐下来闲聊。
  “虽说皇上已经暴露了,可该装的还得装,明天的阵势要从容平常,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最为妥当。”曹化淳喝着茶,向着刘时敏说道。
  刘时敏点头,虽然有些自欺欺人,可国人就是这样,形式永远大过事实。
  这次陪同出宫人选是曹化淳,刘时敏留守,这在某种程度来说,掌印大太监不在,司礼监已经空了。
  虽然刘时敏做事向来稳妥,没有什么纰漏,可这次不同以往,曹化淳在朱栩身边长久,对政局的变化异常敏感,神色微肃的嘱咐道:“皇上这次出宫没有一年半载是回不来,耗时长久,难免会有一些人心思浮动,做出什么事情来,你在宫里冷眼旁观,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稳!哪怕天塌下来来皇宫也不能乱,只要皇宫不乱,哪怕天下都乱了,皇上一回来,依旧能够鼎定山河,镇压八荒!”
  刘时敏明白曹化淳的担忧,沉色道:“曹公公放心,我知道怎么做。”
  宗室,勋贵,东林余孽,阉党,辽东归顺的叛将,建奴细作,对‘政改’大加不满的朝野官员,大小士绅,即便是最干净的皇宫,现在也都要小心行事,一分大意都不能有!
  曹化淳点头,道:“嗯,今晚我就出宫,然后在渡口与皇上汇合,一起南下,这次该去的人,一个都不能少!”
  刘时敏明白,这事关皇帝的一系列布置,皇帝不点头,哪怕绑也要绑离京城。
  皇宫这边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准备,可也没有刻意隐瞒什么,知道消息的人,尤其事关己身,政治敏感的人都明白,只要明天这个形式一过,京城就要变了。
  从内阁到末流小吏,从宫内到宫外,甚至从京城辐射到全国,知晓内情的人都内心忐忑不安。
  这是一场公开的,朝臣们默认的狂风暴雨。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空中隐隐有雷鸣声。
  东厂的缇骑磨刀霍霍,在昏暗天色,雷鸣声中结集。
第602章
不套路
  轰轰轰。
  雷声轰鸣,大雨滂沱而下,顷刻间天地一片昏暗,唯有雷声在头顶炸响,瓢泼大雨倾泻。
  朱栩骑着马,拼命的打马飞奔,他身后是曹变蛟,陈虎啸,领着五百骑兵在官道上驰骋。
  他们与李定国等人的车队早就已经分开,每个人都穿着蓑衣,拼命的打马向前。
  离天津卫没有多远了,只有到了那里才能避雨。
  曹变蛟跟在朱栩身侧,不时看向朱栩,目露担心。
  皇帝虽然经常锻炼,也会骑马,可这样剧烈的长途飞奔还是第一次,以皇帝身体未必撑得住。
  陈虎啸就更担心了,皇帝那是‘娇贵’的存在,这样下去要是从马上摔下来,非得被后面的马踩死不可。
  朱栩浑身都是水,尤其是脸上,不停的眨眼,看着前面。
  雨势大的出奇,要不是跟着水泥路走,他都看不清前路。
  曹变蛟擦了擦双眼,抬头看了看,依旧还不知道有多远,打马来到朱栩身侧,大声喊道:“皇上,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先躲躲雨,等小一点再走吧?”
  朱栩双股间火辣辣的疼,肯定已经出血了,但还是咬着牙,大声道:“不要停,必须一口气赶到天津卫!”
  曹变蛟能感觉到朱栩话里的颤音,转头看了看,只能皱着眉头跟在朱栩身侧,以策万一。
  朱栩从京城出来,到现在已经两个半天了。大雨滂沱,如注如雾,好在有水泥路,不至于难行,可以冒着雨飞奔。
  在疼痛难忍的同时,朱栩心里越发的担忧。这才四月份,就有这样的大雨,只怕今年的雨势会远超过去,不知道各处的河堤能否承受这样的大雨,还有就是,往后的大雨只怕会越来越大。
  大旱与大涝并行!
  用了半个多时辰,朱栩一群人才来到天津卫的外围营地,天津卫的都尉李邦美早就在等着了,将朱栩一群人都迎接进去。
  下马的时候,陈虎啸在内的五百骑兵,都以一种崇敬,敬畏的目光看着朱栩。
  朱栩自己知道情况,没有下马,打着马进了营地。
  在一处营房内,朱栩龇牙咧嘴,自己给自己涂抹药膏。
  他身前站着曹变蛟,李邦美,曹变蛟神色有些异样,他跟着朱栩好些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皇帝这样的一面。
  李邦美则暗暗心惊,从宣宗之后,大明有哪个皇帝这样骑马飞奔?
  李邦美是李邦华的弟弟,目前负责天津卫的一应事宜,军阶是都尉,握有三千兵马。
  这也是天津卫战略地位严重下降的原因,兵部也有节省军饷的意图,天津卫现在主要的职责是布置海防,训练海军,护卫渔民,是一个小型的陆,海两用基地。
  朱栩咬着牙涂抹一遍,小心翼翼的裹上白布,提上裤子,这才抬头看向两人,尤其是李邦美,笑着道:“第一次见面,朕是不是很让你失望?”
  李邦美神色微变,连忙抬手道:“皇上曾言强国强军,今身体力行,何来失望,是臣等羞愧!”
  朱栩失笑一声,这李邦美倒比他兄长圆滑一些,扶着椅子抬头,望着外面还是连绵不绝的大雨,道:“都坐下吧,这个天也没办法到处去看看了,咱们先聊聊,待会儿吃饭的时候,朕再去见见其他人。”
  李邦美没敢动,余光看着曹变蛟。
  皇帝在外界的传言、印象,非常的复杂:一来‘武功’盖过前面几代皇帝,短短几年就扫除了外患,将朝廷心腹大患建奴给抹去,着实是雄才大略,直追太祖太宗。可另一方面,皇帝对待宗室严苛,甚至是虐待,外人都看不过眼。接着是南直隶改制,多少勋贵人头落地,爵位被削。最重要的是,皇帝对东林党的处置,这在士林之间一直备受诟病,不知道多少人当人面破口大骂‘昏君’,暗地里更是可想而知。
  可以说,皇帝在‘武功’上确实让人敬畏,可在‘文治’上不但毫无建树,甚至被冠上了‘昏聩’二字,可见士林是如何看待。
  这样一个复杂的皇帝,谁初次见面都要小心翼翼。
  曹变蛟没有异色,抬手‘谢’了声便在朱栩左侧下坐下。
  李邦美跟着抬手,道:“谢皇上。”然后在曹变蛟对面坐下。
  朱栩双腿不舒服,有些斜躺在椅子上,看着李邦美道:“跟朕说说天津卫,朕这次就是特地来看看的。”
  李邦美早就知道皇帝要来,闻言理了理思绪,道:“回皇上,军务上,有五百海军官兵,二十条船,每日训练,巡逻,从不耽搁。其他两千五为陆军,还有八百骑兵,也严格训练,另外还负责种地,开垦的一些事宜。关于政务……目前天津卫有地两千顷,接收西南灾民六万,都已经安置好……”
  朱栩静静地听着,暗自点头。
  天津卫算是一个比较荒芜的地方,以往的都是李邦华为了巩固天津卫,设置了一些机构,开垦土地,安置军属之类。
  李邦美是个武将,不算能言善辩,也不知道为自己邀功,简洁说了一阵子就道:“皇上,天津卫人口越来越多,涉及的事项也更加复杂,微臣请皇上设官署专门处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